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吉大團隊提出水系電池界面保護層策略,有望用於大規模儲能體系

2024-09-26心靈

100 萬次、91.6%、3000 次、91.7%,是吉林大學張偉教授和鄭偉濤教授團隊近期一項成果的亮眼數碼。

圖 | 張偉(來源:張偉)

在這項研究中, 他們成功增強了電極–電解質界面穩定性,當電極在迴圈 100 萬次後,容量保持率達到 91.6%。而全電池在 3000 次迴圈之後,容量保持率為 91.7%。

對於研發開放體系的電池來說,本次成果能夠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水系電池對於誤操作的耐受性較高,因此可以在開放環境下進行操作。

當遇到執行問題時,也不用更換整個電池,只需更換出問題的那一部份即可,這對於降低電池成本、增加電池的可維護性將會大有裨益。

舉例來說,電池在執行過程中會面臨停電、電解液耗盡等問題。

而在本次成果的幫助之下,只需重新補充電解液,就能讓電池容量得到明顯恢復。並且,即便在停電之後重新啟動電池,其容量也不會出現明顯衰減。

319 天中的一百萬次迴圈

張偉表示,最開始做水系電池的初衷是希望解決安全問題。當使用水作為溶劑的時候,其具有高安全、不可燃、成本低、離子電導率高、誤操作耐受性強等特點。

由於水分解電壓的限制,導致電化學的穩定視窗比較窄,因此在能量密度上無法和商用有機鋰離子電池相提並論。

但是,水系電池安全可靠的特性,在大規模儲能體系中很有套用前景。

既然無法在能量密度上比肩,那就提高迴圈壽命,增加它的穩定執行時間。

提高電池的迴圈壽命對於電池的使用和效能至關重要,原因包括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減少更換電池的頻率、提高經濟性和安全性等。

事實上,為了提高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的迴圈壽命,已經有很多課題組探索了各種各樣的先進機制。

但是,該團隊發現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在幾個月乃至幾年內維持電極材料的穩定執行。

於是課題組開始設想:既然很難讓電極材料始終保持在初始的穩定狀態,那麽能否讓電極材料在執行過程中逐步自我完善?

張偉教授和同課題組的鄭偉濤教授,所希望實作的目標是希望實作電極/電解液界面的穩定構築。

水系電池中電解液的分解,不會像有機體系電池那樣,產生固態電解質界面膜。

而固態電解質界面膜允許離子實作快速傳輸,同時它又是一種電子絕緣體,不僅能夠防止短路,還能降低電解液之間的電子交換可能性,可以有效保護電極材料。

在水系電池之中,由於缺少固態電解質界面膜,因此電極材料會面臨更加惡劣的環境,包括要面對腐蝕、析氫析氧、較大的體積膨脹、過渡族金屬離子溶解等問題,從而嚴重降低電池的迴圈壽命。

在電池的長期迴圈過程中,在時間的累計之下,每個因素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

並且,還要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疊加。比如,對於電極材料和電極/電解液界面來說,只有當它們都達到穩定狀態時,才能在長時間執行仍能保持穩定的輸出。

在本次研究之中,從 2022 年 7 月 8 日到 2023 年 5 月 23 日,電池完成一百萬次迴圈的執行時間是 319 天。

其中難免會遇到停電、電解液耗盡等特殊情況,中間也經歷了重新啟動、補液等操作, 但 100 萬次迴圈後仍然可以達到初始容量的 91.6%,實作了電池穩定的輸出。

(來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希望「老大哥」為「弟弟妹妹們」作出表率

張偉表示對於搖椅電池來說,工作離子的半徑/水合離子半徑,是影響其電化學效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之前,他們曾做過一些非金屬離子二次電池的相關工作。

對於氫離子和水合氫離子來說,它們具有相對最小的半徑,這意味著當它們在電極材料中穿梭時,所造成的晶格體積變化也是最小的,因此對於材料的破壞也可能是最小的。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一眾水合氫離子電池之中,多數使用的是硫酸和磷酸等酸性電解液,會給電極材料帶來嚴重的腐蝕。

當電極和電解液的接觸面積越小,即顆粒尺寸越大時,腐蝕也會越小。

而這和大多數電池所追求的更大接觸面積是相悖的。但是,只要能在有限範圍之內保證儲能位點,就能發揮相對最大的功能。

盡管這不會給快速充放電帶來較大優勢,不過能夠保障電池的長期穩定性。

張偉表示:「說起顆粒增大,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奧斯特瓦爾德熟化現象。」

該現象是材料制備中最為經典的現象之一,當發生這種現象的時候,就意味著可以生成尺寸較大、有序化程度較高的顆粒。有序化程度越高,就意味著離子穿梭更加容易。

同時,奧斯特瓦爾德熟化也是材料制備的經典理論之一, 當其和電化學儲能系統結合到一起時,可以同步解決缺少固態電解質界面膜、電極材料不穩定兩大難題,能夠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穩定迴圈壽命。

(來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但是,該團隊發現直接透過奧斯特瓦爾德熟化制備電極,即便經過繁瑣的制備過程,所得到的電極材料尺寸、電化學效能仍和預期有著較大差距。

不僅如此,這些電極材料即使不經過任何電化學反應,它們本身也會發生老化。

假如再加上電化學過程,只會進一步地加速老化。更何況還會發生各種副反應,這時就很難保證材料的穩定如一。

「於是我們轉換思路,既然不能始終如一,那能否讓材料在執行過程中逐漸自我完善?」張偉說。

此前,他們曾把六氰基鐵酸銅中溶解的銅離子和鐵離子,透過最佳化電解液的方法,重新恢復成完整的電極材料。

那麽,在水合氫離子電池中,能否也用上溶解的過渡族金屬離子?

嘗試之後他們發現:電極顆粒會逐漸從無規則的納米級尺寸顆粒,生長成為規則的微米級尺寸顆粒。

與此同時,該團隊還探究了負載量、電流密度、迴圈次數和電解液濃度等影響因素。

而對於所溶解的立方塊,到底是否是由溶解的銅離子和鐵離子所形成的?以及界面層的穩定性到底如何?課題組透過驗證實驗,完成了確認。

他們還將三電極測試系統組裝成全電池測試系統,透過反復驗證得出了最終的實驗結論。

(來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還要每天專門觀察那台已經執行百萬次的電池裝置。

本次論文的第一作者趙真真博士生,給它起了名字叫「老大哥」。在裝置的執行期間,正是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

那段時間,他們無法時時刻刻觀察執行狀態,只能每天在內心祈禱,希望「老大哥」能夠堅強,能夠為其他執行的「弟弟妹妹們」作出表率。當然它也的確不負眾望,完成了百萬次的迴圈目標。

而為了本次論文能在第一時間發表,趙真真主動申請推遲送出博士學位論文和博士答辯。

「這和我 20 年前在金屬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做法一樣。當年,我為了盡快發表‘鈦合金中快速升溫馬氏體相變的發現’的論文,也是主動跟導師申請延期畢業。」張偉說。

「如今,我的學生和我一樣都對科研有著濃厚的興趣,始終懷著一顆初心,這也是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一點。」他繼續說道。

日前,相關論文以【奧斯特瓦爾德熟化誘導的界面保護層助力實作 1000000 次迴圈壽命的水合氫離子電池】(Ostwald-Ripening Induced Interfacial Protection Layer Boosts 1,000,000-Cycled Hydronium-Ion Battery)為題發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F 16.1)。

吉林大學博士生趙真真是第一作者,張偉和鄭偉濤擔任通訊作者。

圖 | 相關論文(來源: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而作為課題組的兩位導師,張偉和鄭偉濤依舊十分關心電極/電解液界面的相關課題。

無論是什麽類別的儲能裝置,電極/電解液界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並會給電化學效能帶來關鍵影響。

事實上,在有機體系電池之中,固態電解質界面膜的成分十分復雜。

而在水系環境之下,界面層的成分相對比較簡單。同時,對於深刻理解固態電解質界面膜的特性,即理解電子絕緣特性和離子傳導特性、以及理解各組分的功能和意義,也將帶來很大幫助。不僅對於水系電池有參考價值,對於有機體系、固態電池等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此外,他們也非常關註頻繁啟停對於電池系統的破壞。張偉表示,他們所測試的電池最長執行時間已經超過 500 天,實作了將近 300 萬次的迴圈次數。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出現了停電情況,當他們在一周之後再次啟動時,只能回歸到初始放電容量的 60% 左右。因此,他們將透過進一步的研究來彌補上述遺憾。

參考資料:

1.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14420

營運/排版:何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