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現金流穩定、但回報相對較低,打工人能靠年金險實作「提前退休」嗎?業內:從需求入手,不要盲從投保

2024-09-16心靈

小品【不差錢】中曾有一句經典台詞:「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著錢沒了。」彼時,我們把它當成了「梗」來玩,而如今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很多人卻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句話。

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2023年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這一壽命較5年前增加了一歲半,比建國初期提升了2倍多。與此同時,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三高」(即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腦梗等的患者卻在逐步年輕化。

此外,「提前退休」成為一些年輕人的「夢想」。不過,而「提前退休」則意味著可能會較早地沒有收入, 如何度過無工作且無養老金可領的這段無收入的「空窗期」呢? 保險業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透過投保年金保險實作無收入的「空窗期」。

那麽,這是一款什麽產品呢?是否適合所有人呢?相較於其他理財型保險產品,又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購買時又需要註意哪些事項?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到了業內人士,其就相關問題給出了解答。

只有普通年金險產品才能設定靈活領取時間

年金險是人身保險的一種,保障被保險人在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時能獲得經濟收益。主要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一次或按期交納保險費,保險人以被保險人生存為條件,按年、半年、季或月給付保險金,直至被保險人死亡或保險合約期滿。

年金保險的特點在於,它通常是可以有確定的期限,當然也可以是每月確定的期間,都是以被保險人的生存為支付條件,而且很多產品還可以靈活設定領取時間。有業內人士表示,「 年金險保費相對較高,時間跨度也較長,因此比較適合不看重短期收益、有一定的積蓄的中高端收入人群購買 。」

他表示,年金保險一般是中長期的險種,短期內不會產生很高的收益,適用於能將這筆資金長期持有的人群,需要經過足夠的資產累積時間,才能在未來有可觀的收益。當前年金險有很多種類,比如用於子女教育金保險,用於孩子婚嫁的婚嫁金保險;用於未來養老的就是養老年金險。

「年金險產品的設計邏輯就是給投保人一個確定的現金流。」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年金險往往會將領取多少錢、什麽時間領取、領取多長時間寫在合約裏,有些產品甚至設計了終身領取,只要投保人活著就可以一直領下去。

以某年金險產品為例,其投保人在第五個保單周年日即可領取基本保險金額,可領取至88周歲。以30歲男性為例,每年交1000元繳費5年,其到35歲即可每年領取一筆生存金。若是投保人在40歲開始繳費,55歲時完全可以把這筆生存金作為一種「收入」。

不過,並非所有年金險產品都具有早領取或靈活領取的特點。「年金險產品裏專門有一個是養老年金,如果某款產品叫養老年金的話,那麽理論上它就是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夠去領取,所以這些產品在設計領取年齡時會有限定。」徐昱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只要不特別標註是養老年金險,其領取的年齡其實是比較靈活的,但是標註了養老年金保險,那麽其在領取年齡上就比較固定了,需要等到退休才能領

能提供明確且穩定的現金流,但回報相對較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具有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並非只有年金險,增額終身壽或終身同樣具有理財功能,那麽,相比於增額終身壽等壽險產品,年金險的優缺點又是什麽呢?

「相對於理財型的保險產品,年金險的優缺點其實還是很明顯的。」徐昱琛介紹道, 年金險的優點是能夠提供明確的和穩定的現金流,且現金流領取的時間、領取的金額也能夠很明確

例如,購買年金險可以為退休後提供穩定的養老收入,對於退休人士來說是非常實用的保障方式,被保險人可以選擇領取一定期限或終身的養老金,以保障日常生活支出;相比於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年金險風險較低,因為投資多以固定收益工具為主;年金險有多種領取方式,根據被保險人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領取方式,例如按月、按季度領取等。

同樣的,這些優點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也將年金險的缺點暴露出來。例如,購買了年金險後,被保險人將面臨一段長期的繫結期,需要按照合約約定的方式繳納保費和領取養老金,無法隨意更改或終止。

同時,年金險雖然現金流穩定,但是相對於其他投資方式,如股票、基金等,回報相對較低,因為年金險一般投資於低風險、低收益的固定收益類工具,如債券、貨幣市場基金等。

此外,雖然年金險有多種領取方式,但是一旦選擇了具體的領取方式,就難以更改,對於不確定的未來需要考慮的支出,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就像一些產品,投保人在產品中約定領取到一定年齡,但是投保人的實際存活時間可能會大於約定的年齡。」徐昱琛表示,這個時候,產品的現金價值領完了,投保人可能會面臨無錢可能的狀態,給生活帶來經濟壓力。

以某年金險為例,其在投保保單生效5年後即可領取滿期保險金,領取期限可自動設定選擇保險期間至60657075周歲。以某30歲女性為例,其選擇領至75歲,則意味著她只要還在生存期,就可以在35歲-75歲之間每年都領取年金及滿期保險金。但是75歲之後,她將不再擁有這份收入。

業內:建議從需求入手,不要盲從投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國家在推動年金險,尤其是養老年金險方面出台推動政策。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素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提到,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障和跨期財務規劃需求。鼓勵開發適應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新產品和專屬產品。支持養老保險公司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

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年金險雖然幫助很多人實作無收入空窗期,但是年金險產品眾多,消費者需要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形態分為分紅型和普通型。分紅型年金除了能夠定期給付一定金額的年金之外,每年還會有額外的分紅,但分紅是不確定的,會根據保險公司每年的經營情況進行分配。普通型年金沒有分紅,一般給付的年金金額較高,且所有年金、現金價值等保單利益都是明確約定在保險合約內。

此外,還有的年金險可以搭配萬能賬戶,透過萬能賬戶的二次累積,從而提高年金的整體收益。「消費者需要從需求入手,即自己想要什麽時候拿到代表退休的養老金、每年想要領取多少等。」徐昱琛認為,從需求目的來倒推,即可知道該挑選哪類或哪款產品了。

對於消費者擔心的品牌和公司問題,業內人士則表示,消費者挑選時仍需要以產品為主,公司的品牌價值雖然對產品有附加作用,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以產品為先。「如果你的保費在50萬元以內,不用擔心險企破產或者經營出現問題等因素。」某業內人士表示,這點可以參考存款保險制度,我們的金融政策肯定是保護人民利益的,這是當前監管機構的重中之重。

不過,業內人士亦表示,如果是上班族且工作也穩定,可以考慮個人養老金。從稅收的角度而言, 上班族購買個人養老金可以享受1.2萬元的稅收優惠,這是政策給予消費者的便利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