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揚州,夠硬,重到須驚

2024-08-28心靈

8月初,揚州瘦西湖風景區裏擠滿了遊客。

暮色下,穿著粉色長裙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踩進了一片樹林。青磚鋪成的地面被燈光一灑,陡然浮現了一首首古詩。遠處的湖面,水花淩空般濺起,竟生生映照了一幅幅運河圖景。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青史裏詩人的筆墨一揮,揚州盛名便遠揚千年不衰。

與此同時,這座城市的另一角,卻是忙碌光景。

揚州科技局正在籌備著一些不那麽「浪漫」,卻相當「硬核」的事情。瘦西湖創客周剛啟幕,各項跨城產業交流活動紛至沓來。兩天三城的出差節奏已不罕見,他們剛從揚州抵達武漢,成立新建的域外創新中心,待返程後又需前往上海。

熱火朝天的8月,揣著資料、步履不停的人,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腹地頻繁出現,城市的車流之中潛藏著無數等待發生的機遇。只是,這一次的主角是人們印象中的松弛之城揚州。

揚州瘦西湖 / 圖源:Pexels

正如人們會因為美貌和才情忽視林徽因的建築學成就,揚州也被低估了太久。當數以萬計的遊客流連於瘦西湖、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或是行走在東關街、何園時,鮮少知曉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蝶變。

3月1日起,全國首部以產業科創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揚州市產業科創促進條例】開始施行。7月30日,揚州市委召開常委會,研究制定【關於支持產業科創激勵擔當作為的實施辦法(試行)】。

8月7日,2024中國(揚州)瘦西湖創客周開幕,現場釋出了揚州市首批22家創新聯合體、首批20個套用場景機會清單以及揭牌了首家市域科創中心。

一組政策動向,一項科創大賽,從決策到實踐的層面,都彰顯了揚州正逐漸轉型為一座產業科創之城,不僅吸引了眾多科技企業和人才,還逐步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

一座嶄新的「未來」揚州,輪廓初現,它和印象中太不一樣,「算而今、重到須驚」。

選定揚州

揚州悄悄變身的故事,在卷帙浩繁的檔居里也許能夠看得更加完全,但如果我們要快速進入科創這個全新的章節,可以先從來到這裏的人講起。

2022年初,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育材堂(蘇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易紅亮,正在煩惱一件大事。他的團隊去年底花費千萬歐元,購買了一條全球最先進的激光拼焊一體制造產線,預計在2023年初就會到位。但這條產線落在哪個城市,還尚無定論。

易紅亮 / 圖源: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官網

而揚州,恰在此時拋了一個橄欖枝。2022年,揚州科技局透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將國汽輕量化(江蘇)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引進到了揚州,易紅亮正是陪同專家之一,也因此機緣,他了解到了揚州科技局的相關工作。

再5個月前,2021年10月22日,揚州市第八次黨代會確立了「聚焦‘三個名城’,爭做‘三個示範’,在現代化新征程上把‘好地方’揚州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的奮鬥目標,其中,產業科創名城排在首位。

產業加科創,這正是易紅亮心中等待落地的那塊石頭,科研孵化工作做了許多年,他亟需一個真正實作產業化的搖籃。揚州務實的工作理念,與他不謀而合。

在揚州的計劃裏,易紅亮是年輕有為的科創人才,對產業前景有著深遠的規劃,揚州想要真正實作突破,就是需要集聚這樣的人。而在易紅亮的視角裏,這個以前居然沒來過的城市,給了自己最大的支持和信心。

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美麗的火燒雲 / 圖源:圖蟲創意

選擇一個合適的城市,並不簡單。科創資源本身就足夠優渥的城市,對企業落地要求嚴苛,初創者想過關斬將沒那麽容易;而亟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城市,在招商引資時著重看的是可預見的稅收貢獻,新公司同樣不會獲得最大的支持。

但揚州,既有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可以輻射全國主要的市場,還有可供大型輪船運輸貨物的運河及碼頭,最重要的是,揚州能給科創人才盡可能多的政策和真金白銀支持,對易紅亮和他的育材堂而言,這裏無疑就是最佳的選擇。

2022年9月,育材堂在揚州正式落地、簽約,並完成註冊。2023年3月,那條昂貴的產線終於成功入駐「新房」,易紅亮說,那是一個「非常高大上,非常現代化的工業廠房」。

廠房代建,同樣也是新晉獨角獸航天鋰電科技,最終選擇落地揚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航天鋰電科技(江蘇)科技有限公司工廠 / 受訪者供圖

揚州高郵本有現成的鉛酸鋰電池產業園,在雙碳目標和產業科創的發展引領下,升級最佳化新能源產業勢在必行。而孕育於深圳的航天鋰電,核心產品便是大圓柱磷酸鐵鋰電芯技術,正好能為揚州補全新能源產業缺口之一。

就這樣,一個深圳團隊移植到了揚州的土壤裏。2020年9月,航天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成立。

航天鋰電總經理龔盼星,是一個具有典型深圳氣質的湖南人。她行事颯爽,言語間幾無廢話,在公司決策和業務談判上雷厲風行。一邊是敢於冒險的先行者精神,一邊是突破自我的文化名都,這註定是一次新穎的嘗試。

在高郵高鐵站,越來越多西裝革履的外地人走出列車,來到航天鋰電總部園區,也是在這裏,他們第一次嘗到了汪曾祺筆下吱吱冒油的鹹鴨蛋,看到了李白筆下此生必去的淮揚。在文化的韻味和智能工廠的運轉中,一筆筆金額不菲的合作漸次落地。

航天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 受訪者供圖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今年4月,航天鋰電落地揚州不到4年,就以12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估值入選【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訊息釋出的那一天,揚州科技局和航天鋰電都有些驚喜,他們並未提前得知這一喜訊。

無獨有偶,6月16日,2024中國(重慶)獨角獸企業大會,長城戰略咨詢釋出了【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揚州被評為獨角獸企業新城。

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強調,揚州將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國家級高水平科創平台布局,力爭主要科創指標2025年超過省均、在蘇中蘇北地區領先,2030年位居全省前列。

商業世界裏的連鎖反應似乎正在揚州出現,但這也是計劃之中的結果。今年以來,揚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班子,多次重申產業科創的重要性。

揚州致力於打造產業科創高地 / 圖源:揚州釋出

像航天鋰電和育材堂這樣的企業,正是在揚州613產業體系培育中,建設產業科創之城的政策背景下,順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流向,來到了揚州。

據了解,僅今年1—6月,經過揚州市科技局科技招商認定,落地揚州的科技企業,一共有505家。而截至6月,揚州全市建有科技產業綜合體30個、省級以上孵化器36家(其中國家級11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80家(其中國家級19家),科創載體入駐企業超4000家、在揚州繳納社保的創新創業人才近5萬名。

紮根揚州

來到揚州,只是第一步,對科研人才和科創企業來說,如何真正地紮根揚州,才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2017年5月份,「工業匯」的創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後羅紅宇,因揚州科技局舉辦的活動與揚州結緣,當年7月,揚州制匯互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羅紅宇也獲評了揚州市「綠揚金鳳領軍創業人才」。

羅紅宇 / 圖源:揚州釋出

「綠揚金鳳」人才引進計劃,是揚州向全國投擲的橄欖枝。而最終落地紮根的數千位高層次「金鳳凰」,也的確在這片土地上完成了涅槃。

如今,孕育於北京、脫胎於揚州的「工業匯」已入駐企業165萬余家,平台月存取量最高突破4000萬次,幫助企業實作數據分析、供需對接、跨境代采等多類核心需求,已經成為中國智能制造領域領先的工業大數據平台。

7年來,從5個人的初創團隊,到將近50人的規模,新增服務產值近5000萬元的現狀,羅紅宇在揚州完成了創業的幾次關鍵升級。但他始終記得最開始的故事。

先是當時的科技局主要領導專程去往北京拜訪,對羅紅宇的疑問與擔憂,進行逐一解答,給他餵下了一顆定心丸。再是創業的前兩個月,揚州政府部門帶著羅紅宇一家一家的去跑市場,邀請對口的企業和高校資源入駐這個當時還沒完全搭建起來的平台,政府工作人員在前面帶著,「跑了大概有80家企業,這是讓我非常感動的一個點」。

制匯互聯辦公場地之一 / 受訪者供圖

除了行動上支持,揚州也為制匯互聯申請了各項合規補貼,以及「三免三減半」的稅費優惠政策,而後又升級為「五免三減半」,為初創企業提供了真金白銀的「發展禮包」。

如今,擁有航空航天專業背景的羅紅宇,又因與揚州的發展方向契合,有了新的發展思路。「工業匯」在創業前5年,一直依靠優質的產品和免費服務吸引企業入駐,構建了智能制造領域的生態圈。從2021年開始,羅紅宇一邊持續做好平台,一邊深耕垂直行業,航空業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5年前,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落地揚州,成立協同創新研究院,中航機載系統共性技術有限公司也在揚州揭牌成立,航空航天人才開始陸續往揚州靠近。今年,規模16億元的江蘇省航空航天(揚州)產業專項母基金釋出。

家長帶著孩子在江蘇省揚州航空館參觀 / 新華社 任飛 攝

在此機緣下,羅紅宇陸續把自己的學生、師弟都介紹來揚州落地創業,比起2017年來時的「陌生」,他如今已經能在這裏叫得上越來越多熟悉的校友。制匯互聯也在實質上做到了逆勢上揚,保持了連年快速的增長。

去年,【揚州市科創載體高質素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下發,明確到2025年,全市要新增科創載體面積100萬平方米,其中孵化器面積40萬平方米。

羅紅宇的下一個目標,是開拓一個新的航天產業集群,目前已在選址當中。

在「升級打怪」的歷程中,易紅亮也同樣感受到了揚州的真心。

因落地洽談順利,為擴大企業規模和發展空間,育材堂預訂了第二條產線,2023年12月底之前,器材要到揚州。難題又來了,新的產線再次面臨沒有廠房的困境,當年8月,揚州經開區為育材堂選中了一個65畝的地塊,但此時新建,能來得及嗎?

這涉及幾個關鍵節點,首先是某新勢力頭部車企要來育材堂做供應商產線的安全考察,他們對產量有比較高的期待,「我們連新廠房都沒建好,那車企怎麽能相信我們」?除此之外,當時小米產投正有意向投資育材堂,需要進行一次非正式的前期調查。最後,產線是從國外進口,如果廠房不完善,對方不會把器材送進來偵錯。

揚州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烽,聽完易紅亮的種種訴求,直截了當地拿出蓋章「承諾函」,保證一定把新廠房按時完工,如未完工,他們也為易紅亮找好了備用廠房,就在一號產線隔壁。

這一套操作下來,易紅亮終於把心放進了肚子裏。當年12月底,產線順利「搬新家」,負責偵錯器材的國際專家帶著挑剔的眼光走進來,最終留下一句:「這是我見過中國最好的廠房之一。」

圖源:揚州釋出

從五湖四海邀約人才,到為企業做好托底保障服務,揚州試圖用一種最樸實的方法論,去為企業掃除困難。

揚州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機制,即如何為科研人員減負,讓科學家有更多的精力去抓科創,而不是耗在各項文書材料、流程上,揚州科技局介紹道:「按照市委要求,我們對企業不僅是有求必應,還要能夠快速的對企業訴求給予答復,給予辦理、給予幫辦,讓他們能夠快速成長。」

以揚州的「揭榜掛帥」助企專項行動為例,將發榜難題領回派出單位,揭榜技術送到生產車間,讓企業需求與科研技術形成無縫對接,截至7月1日,三年來已累計征集企業技術需求874條,促成技術轉移合作及意向合作251項,總金額超2億元。

除此之外,揚州還組建了「三團一員」(科技鎮長團、「科創助航」特派團、技術轉移專業服務團和科技人才服務專員)企業服務體系,助力企業精準引進創新人才、加速轉化科創成果。

「未來」揚州

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國強表示:「一句‘聽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讓揚州成為文化旅遊城市‘頂流’,去年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次首次突破1億、創歷史新高。」他同時強調,揚州要著力打造長三角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科創高地與先進制造業基地。

放眼望去,如今的揚州,不僅吸引了遊客,也吸引了落地生根的新揚州人。人的流動與選擇,決定了一個城市將如何書寫自己的未來。

8月11日,遊客在揚州淥洋湖濕地公園「水上森林」劃船遊玩 / 新華社 周社根 攝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揚州新增就業創業大學生人數連跨1.6萬、2.3萬、2.5萬人台階,超過當年高考人數。根據全省人社大數據顯示,揚州留才率連續兩年全省第一;2023年「95後」人才吸重力位列全國第33位,較上年提升8位元。

航天鋰電的園區裏,絕大部份都是外地人,總經理龔盼星如今已是新高郵人聯誼會的副會長。她指著窗外,「你去我們的停車場看,可以看到各地的車牌,就像一個展覽一樣」。

「我們的食堂是揚州十佳職工之家,你可以看到餐桌上淮揚菜和眾多的全國各地菜系的融合,我們招待的時候有4種主食,有米飯、面條、饅頭、燒麥。」

在許多人的視角裏,揚州的三個名片,從文化旅遊名城到生態宜居名城,已經廣為人知,只有產業科創名城還欠缺一點聲量。但龔盼星卻沒有去過瘦西湖,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工作裏。

龔盼星 / 受訪者供圖

龔盼星的眼睛裏亮亮的,永遠都是神采奕奕的樣子:「我們想試一試在(揚州)高郵能不能長出科技類上市公司,我們現在已經長出獨角獸公司了,下一步還有沒有更大的可能?」

除了將人才直接引進,揚州也成立了多個域外創新中心,推進科技招商。從2022年起,揚州陸續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蘇州等科創資源富集地區建設域外創新中心,有效破解因城市能階不高導致的創新資源承載力不足、創新要素吸重力不強等問題。

域外創新中心圍繞「613」產業體系開展科技專案培育招引,累計提供有效專案資訊超400個,吸引150家科技型企業入駐孵化,在揚註冊企業超120家。

羅紅宇曾在北京開創過另一家制造業企業,當時也做到過三個億的營收,但那是一種相對孤獨的感覺,在那樣一個用「豐富」都不足以形容的城市裏,很少有人會認識一個新的入局者,而揚州給予了他真正的重視和溫暖。

易紅亮也有著相似的感受,他認為創業沒有辦法只談錢,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的行業理想。揚州既能做到政府提供的高效率和讓企業暖心的服務意識,還在成本方面有著比較高的性價比,同時輻射了高品質的勞動力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已經達到了他心目中的「完美」。

揚州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 / 揚州報業傳媒集團供圖

如今,揚州市委、市政府已經印發了【關於支持產業科創激勵擔當作為的實施辦法(試行)】。

科創是一項很難避免風險的工作,如何寬容失敗、如何讓幹部敢為科技創新去擔當的角度上,揚州一直在研究。從今年3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的產業科創促進條例,到現在研究制定的激勵辦法,都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的調動科創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根據【打造長三角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科創高地行動方案】,揚州計劃到2030年,基本建成產業科創高地。其中,實施創新資源布局行動中,計劃到2025年,累計新引進外資研發中心5家、科創領軍人才600人,建成省級以上科技孵化載體120家,年技術合約成交額達320億元。

這個溫柔如水、依江而生的城市,凜然間散發出了理科生的魅力,以文武雙全的姿態,吸引了一眾新朋舊友,他們將其重新打量、審視,驚嘆於它的低調與紮實,直至玉汝於成。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趙靖含

發自江蘇揚州

統籌|楊園園

編輯 | 謝奕秋

值班主編 | 黃茗婷

排版 | 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