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公攤面積突然「消失」!為拯救樓市,地方決定讓二手房業主出出血

2024-08-27心靈

作者 | 瓜片

編輯 | 劍書

智谷趨勢出品 | ID:zgtrend

互聯網上,長期流傳著一個謠言: 公攤面積是李嘉誠發明的。

因為這項「特殊貢獻」,李超人沒少挨唾沫星子。

但實際上,公攤面積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香港另一個大佬 霍英東 搞出來的,後來被內地集體「抄作業」。李超人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曾經搞出了得房率「高」達40%的樓盤——長實元朗四季豪園,媒體稱之為「神坑盤」。

買房人苦公攤面積久矣!就連「公攤祖師爺」香港,2023年也徹底廢除了公攤面積。全球幾乎沒幾個國家保留,中國內地是其中之一。

好訊息是, 似乎一夜之間, 困擾我們近三十年的公攤面積, 就原地「消失」了,直接 結束歷史舞台 看看最新的樓市動向,你會發現一件神奇的事,中國新房齊齊捅破了100%實用率的天花板,直沖雲霄:

長沙,修訂了中央空調器材平台、飄(凸)窗、陽台面積的新規,綜合贈送面積最多可達到30%,實用率輕輕松松突破100%;

浙江紹興、溫州、金華、湖州等地,推出空中花園綠化陽台、小區景觀綠化亭廊、開放式風雨連廊等不計容積率,挑高客廳只算單層面積,理論上 得房率可以達到100%,高的甚至能達到120%

最炸裂的是廣州,新出讓的地塊天河南方面粉廠出了新規,陽台占比可以達到建築面積的30%,而且只算一半面積, 實用率有可能直接幹到逆天的130%!

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地方這些動作對樓市沖擊多大,公攤面積,名存實亡。

為什麽地方突然集體動手,不惜修改政策規定,也要給開發商讓利,鼓動買房人下場?

為什麽新房的得房率不斷突破上限,直接幹翻了公攤面積,二手房卻紋絲不動,被牢牢鎖死?

這一場樓市調控的共謀,事關土地財政、房價復蘇,讓許多買房人雀躍歡呼的同時,也給無數急於賣房的二手業主,送上一次無聲的暴擊,讓人瑟瑟發抖。

新房實用率,是怎麽一步步沖破天際的?就拿廣州來說。

前幾天,廣州天河南方面粉廠地塊的規劃流出,原文是這樣的:

住宅建築的半開敞空間 水乎 投影面積 之和不超過住宅套內(含半開敞空間水平投影面積)建築面積30%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積一半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

簡單地說, 陽台占比可以達到建築面積的30%,而且只算一半面積。 贈送面積,一下飆升!

來源:網絡

要知道,得房率達到100%或以上,就相當於公攤面積「消失」了。

實際上,廣州去年11月就已經出台新規,把陽台占比從15%提高到20%。自那之後,使用率100%已經成了廣州新樓盤的標配,很多樓盤達到110%, 甚至有「 卷王 」專案, 號稱使用率超過了120%。

而按照最新規定,南方面粉廠的使用率最高有可能拉到130%,再次突破「天花板」。 這意味著, 一套建築面積100平的房子,使用面積可以達到130平!

買房人笑了,但這樣一來,對二手房就造成了巨大的碾壓性優勢,二手業主要哭了。

要知道,現有的二手房就連樓梯樓,也只能做到90%,電梯洋房在80%左右。超高層豪宅的得房率甚至只有60%左右。

按照廣州的新規,可能會出現下面這一幕:

80平的小戶型,能住出100平的感覺 ,「小三房」變「小四房」

100平的房子,居住體感約等於前些年160多平的房子

140平的多娃家庭改善房,使用率直逼200平豪宅

……

事實上,不只是廣州這麽幹,這兩年 全國各地都在 瘋狂拉升新房的實用率。

第一種途徑是「做加法」,提高贈送面積。比如,2024修訂版【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就把可不計入建築面積的凸窗進深由0.6米增加至0.8米,並且允許陽台進深超過2.4米。

如此一來,飄窗面積將可加大一圈,陽台也能做得更大,相當於「全贈送」「半贈送」的面積都擴大了。

第二種途徑是「做減法」,把一些建築部位移出公攤名單,不計入容積率。

比如上文提到的長沙,就明確中央空調器材平台和分體式空調外機擱板可同時設定,不大於4.0平方米/戶的器材平台不計入容積率和建築面積等。再加上對飄(凸)窗、陽台面積的讓步,新規後的綜合贈送面積最多可達到建築面積的30%, 使用率輕輕松松超過100%。

浙江紹興、溫州、金華、湖州等地新規,也是類似,最高可以把實用率拉升到120%。

為什麽新房得房率,會出現這樣一股飆升的狂潮?

要知道,在同樣容積率的情況下,這相當於是地方給開發商「讓利」了。如果新房「加量不加價」,就等於是變相降價,無形中提升了新房的競爭力。

這麽做的直接原因,就是要提升新房的競爭力,對抗廣大二手房業主的「拋盤」沖動,穩定市場。

當下,樓市處於下行周期。

在很多核心二線城市,大量二手房憑著價格低、現樓交付的優勢,在成交上吊打新房。

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數據則顯示, 70個大中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經超過了新房的成交量 甚至很多原本在看新房的客戶,也跑去買了二手房。

貝殼的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存量房(二手房)業務凈收入73%,增長14.3%,是凈收入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到頭來,開發商傻眼了:

沒想到,打敗自己的不是同行,而是二手房業主!

地方也急了,開發商的去庫存不理想,哪有資金繼續拿地?土地市場空前承壓——

北京:上半年 賣地 732.36億, 同比下降15%

上海:上半年 賣地 415.96億, 同比下降20%

廣州: 上半年賣地 64.78億, 同比下降85%

深圳: 上半年賣地 51.79億, 同比下降75.5%

杭州: 上半年賣地 590.9億, 同比下降38%

南京: 上半年賣地 109億, 同比下降67.8%

成都: 上半年賣地 211億, 同比下降37%

蘇州: 上半年賣地 70.5億, 同比下降80%

……

這是一場無差別的寒潮。據中指研 究院統計,上半年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規模同比下降44.3%。

來源:中指研究院

所以,得房率優勢說白了,就是地方給新房「定向開掛」,更小的面積,獲得更多的使用空間,爭奪買房人。

畢竟,距離年底僅剩4個月,無比需要一個大利好,讓沈寂的土地市場熱起來。就在8月,廣州釋出了第三批供地清單,一口氣拿出50宗涉宅用地,轟炸市場。

一邊要穩樓市,一邊又要拼命賣地,地方的平衡術,太難了。

公攤面積的「消失」,誰是贏家? 最大獲益者,當然是正準備買房的人。

同樣的價格,卻能獲得更多使用面積,相當於變相降價,「等等黨」這次又贏麻了!

最受傷的,則是 二手房業主, 尤其是正在賣房的這一批。

樓齡比人家老,產品又過時,本想靠「性價比」殺出一條血路,結果使用率直接被吊打,房子還怎麽賣?

新規一出,好比一記晴天霹靂,炸在頭上。房子砸手裏的風險,又上升了。

俗話說, 早買享紅利,晚買享優惠,中間買的成為代價。 樓市真的給所有人,都好好上了一次投資課。

不過,地方也許需要關註, 二手房業主「受傷」,很可能會影響到樓市的迴圈。畢竟,現在市場上的一大批買房人,同時也是賣房的業主。

貝殼去年調研發現,近年來,全國年均300-400萬家庭換房。 一二線城市新房市場的很大一部份購買力,來自於「賣舊買新」 ,也就是改善型購房

其中,一線城市更是平均高達53%!南京、天津、合肥、成都「賣舊買新」對新房市場的貢獻,也超過30%。

從已開發國家經驗來看,樓市運轉,同樣依靠源源不斷的「以舊換新」。

比如老美,早在上世紀70年代,人均住房面積已超過60平方米,但過去50年來,房地產銷售仍保持年均500萬套的水平。

他們換房的原因,主要就是追求更好、更新的住房。

如果 賣不掉手頭上的舊房子,何來資金和底氣買新房子? 樓市調控的決策者,需要深思。

對廣大的業主們來說,這場「背刺」也再次敲響了一次警鐘:

房子也是商品,而商品是有 保質期 、會過時的。

當電梯成為標配的時候,樓梯房過時了;

當花園小區越來越常見的時候,單體樓過時了;

當低密度社區流行的時候,高密度超高層也就過時了;

當新城CBD興起的時候,老城區也就過時了……

就像上世紀90年代的廣州,有錢人住在越秀淘金一帶的電梯高層住宅。 而現在,那些房子大多已經老舊不堪,有的甚至淪為出租屋。

當廣州樓市的天花板已經觸碰到了30萬/平,上一代「豪宅區」的價格還在4-6萬/平徘徊。

這樣「新人笑,舊人哭」的故事,還將不斷發生。

事實上,以公攤面積「消失」為標誌,國內商品房很可能再次掀起一次「換代」的大潮。

樓市發展到現在,已經歷了至少三次更新叠代。第一代住宅是2000年以前的老公房,現在的老破小。第二代住宅是2000年代的樓梯樓。第三代住宅是2010年代的電梯房。

如今, 新一代住宅, 正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今年5月,濟南首個整盤的「第四代住宅」亮相,現場火爆。其又被稱為「立體生態住宅」或「城市森林花園住宅」,其主要特征是:

把地面的庭院置於高層建築,每層住戶都擁有公共院落和獨立花園。

來源:海報新聞

這裏頭最重要的是,空中花園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和產權面積,屬於贈送的標配。

據海報新聞,截至2024年3月, 全國已有24個省份試點上線「第四代住宅」, 遍地 開花, 今後還會越來越多。

樓市已經告別了野蠻生長,市場需求倒逼住宅品質升級,這當然是好事。

對每一個房產擁有者來說:

如果不想被市場淘汰,保持資產優質內容,恐怕不得不註意適時換房,跟上時代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