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2013年7月24日聯合國透過決議,將每年的11月19日設立為「世界廁所日」。廁所雖小,「方便」事大,如今,市民對公廁分布便利性、如廁環境、無障礙設施的要求越來越多。
在普陀區21公裏的蘇州河岸線有50座公廁為市民提供如廁便利;全區46座公廁24小時開放;全區79座公廁完成了「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占全區公廁數量超7成……普陀區正多措並舉讓市民遊客出門在外時,「方便」更方便。
蘇州河普陀段每420米就擁有一座公廁
普陀區擁有蘇州河沿線最長的濱水空間,21公裏岸線被市民稱呼為「半馬蘇河」,其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還設有遊船碼頭、兒童遊樂場所等,這裏儼然成為市民遊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面對日漸增長的客流,市民如廁便利性成了考量這塊濱水空間是否親民、便民的依據之一。
「過去兩年是普陀區在蘇州河沿線密集開放公廁數量最多的時段。」普陀區綠容局環衛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普陀區綠容局陸續接管並開放了原由建管委建設的14座蘇河驛站公廁,這些蘇河驛站內的廁所原先並非「公廁」,在正式對市民開放前,綠容局對內部設計、設施器材、安全措施等方面進行細致的調整完善。
在日常保潔方面,驛站公廁以專人專崗的管理模式進行日常保潔,即「每日開關門時段各進行一次系統保潔、每隔2小時進行一次全面保潔、市民如廁後進行一次及時保潔」並提供創可貼、棉球、酒精等常用物資。
現在,蘇州河普陀段共設有50座公廁,其中包括14座驛站公廁、10座環衛公廁和26座社會公廁,平均算下來每420米就有一座廁所,極大提升了市民如廁便利性。
為孩子準備的馬桶座椅
值得關註的是,包括14座蘇河驛站公廁在內,普陀區已有79座公廁完成了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占全區公廁數量超7成。
例如,在宜昌路公廁內,無障礙坡道、移除門檻、改造廁間門、第三衛生間為腿腳不好的市民提供了便利;在梅嶺北路綠地公廁,改造了門把手、配置成人和兒童坐便器和緊急呼叫器。「靠近地面的這款開關其實是一個紅外線感應器材,如果市民跌倒後,管理室第一時間就可以收到警報提醒。」現場工作的環衛工向記者演示。
造型猶如「雙螺旋」一般的新涇灣驛站公廁是普陀區46座24小時開放的公廁之一,在不少社交媒體被網民譽為「網紅打卡點」,在其內部還設定有「第三衛生間」、托嬰板、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等貼心服務……
普陀區綠化市容局還制作了一批「適老化適幼化」公廁清單的宣傳手冊,在公廁內向市民發放,讓更多的市民能享受到改造帶來的便利,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最美公廁」藏身蘇州河與環城公園
近日,由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的2024年尋找上海「最美廁所」征集活動揭曉,普陀區長風灣驛站公廁和啟動林公園·蟬鳴公廁獲評「最美廁所獎」、天安千樹L1-西衛獲評「特色廁所」。
長風灣驛站公廁位於半馬蘇河公園2號綠地遊艇碼頭旁,外形是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24小時對市民開放。廁所內智慧平台系統對公廁內部的空氣質素、溫濕度、蹲位使用情況、客流量等指標數據進行即時監測並顯示,讓使用者和管理者都能對公廁執行情況一目了然。智能節水裝置、采光結構設計、內部環保裝飾材料的整體運用,進一步降低能耗,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
而蟬鳴公廁則「隱於」啟動林公園內,碩大的屋頂、亮眼的明黃、童趣的塗鴉……如果不是入口處醒目的藍色「公共廁所」標識,很難發現它是一座公廁。除了一般公廁貼心配置外,這座公廁還是一家主題公廁,以展現上海特有的蒙古寒蟬、蟪蛄和黑蚱蟬三種蟬為主題,入口處以孩子們視角打造的三款播放器,輕輕按下便可以模擬出不同品種蟬的叫聲。
啟動林公廁內提供一次性坐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