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聊聊自媒體寫作的事情——不反對也不建議年輕人貿然去做

2024-12-16心靈

沒有半點得瑟的味道,確實在自媒體平台寫作這麽多年中,有那麽幾個有激情、有想法的年輕人說想跟我學寫作。

也不是啥敝帚自珍,而是真的不敢誤人子弟 ,所以我經常都是予以委婉地拒絕!

去年,老婆娘家的一個晚輩又重提此事,嶽母娘也說了,有啥就分享點啥,所以就不好意思拒絕了。

於是,先問了一下那個孩子的基本情況:大學畢業三年左右,現在在灣區的一個學校教英語,沒有編制,收入尚可。因為是按部就班,業余時間也比較充沛。

我問他,你想寫哪個領域?

他說,叔,您寫哪個領域我就跟著寫哪個領域!

我說我是寫歷史的!於是他瞬間被點燃了熱情, 說他中學階段對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基本輪廓都頗有了解,寫點歷史應該問題不大!

沈默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對孩子說:不是叔想打擊你,你原來學的歷史,可能有一半以上只是浮於表面。如果你真的想把業余時間利用起來,在自媒體平台寫點東西,叔建議你先跟你姑(他姑是省報記者)學習一段時間。先學一學公式寫作,熟悉熟悉日記記錄,鞏固鞏固規範措辭……

孩子很不服氣,帶著情緒地沈默了。

因為是自家親戚,也不好硬懟。於是,便隨便問了他一個問題:秦始皇和劉邦誰更牛逼?

他不帶猶豫地回答我: 必須是劉邦!因為秦朝二世而亡,暴秦之名舉世皆知;而大漢傳承四百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盛世王朝。

追問:你們學校的創立者和你們學校的現任校長誰更牛逼?

他卻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創立者!

於是,我便跟他講了「漢承秦制」的事情,講了秦始皇是中國歷史大一統樣版的建立人的事情,講了文字、思想、標準統一背後的難度的事情,講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分步走的事情……總算讓他陷入了新的思考。

最後,我才語重心長地跟他說:不是叔不願意帶你寫歷史,而是因為歷史就是生活,就是社會,你剛剛參加工作、步入社會,知識激烈和社會閱歷各方面根本就跟不上,即便是寫歷史,也基本上只能玩點人雲亦雲的劇情,寫不出什麽深度和新意來的……你先跟你姑學習,最起碼能適應規範,不會隨便犯錯,先學走然後才可以跑…… 只要把基本的格式和規範熟悉了,你可以結合你的專業和經驗去談談你對教學、對語言學習與運用的理解和意見,這至少是可以在不犯大錯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價值輸出的。

孩子最終還是被我給「唬住」了,但是,今天心血來潮,我還是抱著最大的誠意和惡意跟廣大年輕的朋友說一說自媒體裝作的事情——支持大家的創作和表達意願,但不鼓勵大家隨隨便便就往這條路上擠。

當下是一個什麽年代?資訊爆炸、知識爆炸的年代!基本上所有的常識性的東西,在引擎網站隨便一搜尋就能得知答案。這樣的社會條件,一方面使得我們求知更為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得知識輸出在劇烈地貶值。

知識不值錢,文化才值錢!

就因為這一點,自媒體創作者就自然而然地被分層了。最低端的就是知識的搬運工,然後是那些加點佐料(但不管真假)的劇本玩家,再往上就是那些提出思考的人, 最後才是那些能結合自己的閱歷與認知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獨立思考的人……

所以,講得難聽一點,沒有閱歷和經歷的人基本上是寫不出什麽有深度的東西來,寫來寫去也就基本上是 尋章摘句、堆砌辭藻、無病呻吟、按圖索驥……

舉個例子,漢武帝這個人牛不牛?正面不正面?按照他最後留給歷史的答卷來說,必須牛、必須正面呀!秦皇漢武都擱一塊相提並論了,還有啥好說的呢?但是,如果大家是活在他那個時期的黎民百姓,或許給出的聲音會完全不一樣,這位如太陽般熾熱的威猛先生,確實是把億萬百姓都烤幹了。漢武帝時期的社會中產階級及以下普遍破產、國家的監獄更是人滿為患、漢武帝晚期更是民亂四起、還有很多百姓寧願為奴也不願意為民……對此,大家還能說歷史就一定有固定印象嗎?

我們很多年輕人,由於生活經歷不夠,對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是根本沒法感同身受的,只會看著歷史的彩妝而盲目喝彩、傷心、憤怒、樂呵……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理解透徹,又怎麽能寫出深度來呢?

自媒體時代是流量為王沒錯,但是流量背後要靠什麽東西去支撐?價值輸出!咱們不要指望一些博人眼球的作品可以長久地獲取流量,也不要覺得一些簡單的粗加工能滿足讀者和觀眾的價值需要…… 誰都不傻,在互聯網時代誰都會慢慢學會最基本搜尋引擎!

比如現在有些自媒體創作者專門介紹一些生僻字的讀音和釋義,這就是屬於最原始的知識普及,雖好但後勁不足。某個字我不認識,但是我不會查字典嗎?我不會復制貼上然後去進行網絡搜尋嗎?我第一回不認識、第二回不認識,第三回、第四回還不認識嗎?

流量的背後是內容,內容的背後是文化,文化的背後是價值…… 恰如機加工行業一樣,粗加工的時代會出現、會存在,但整體的趨勢一定是向精加工時代靠攏的。

很多人性格比較倔的朋友這個時候會擡杠,為什麽做文化輸出就必須要有知識和閱歷的積累呢?這不是跟職場動不動就談工作經驗是如出一轍的套路嗎?韓信一步入社會也沒見他打過什麽仗,但影響他後來成為彪炳史冊的兵仙了嗎?

這杠擡得很有水平,但依然有毛病!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都不是韓信那樣的天賦怪! 絕對天賦下的劇本是不能隨便去模仿的,也是不能作為指導經驗的。

咱們只能去遵循一些具有普世價值的經驗和教訓。學過數理統計的朋友一定知道,從數據樣本中總結出合理的定理和定律,樣本的代表性和豐富性是最起碼的前提。 社會經驗和閱歷是什麽?其實就是樣本的代表性和豐富性。

大家如果光看了一本【魏書】就真的能把北魏的歷史講透、講明嗎?大家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積澱,能理解拓跋珪十五六歲就白手復國嗎? 不可能的!只會越看越迷糊, 這人怎麽這麽牛逼?這人怎麽這麽神奇? 最後會陷入情緒自嗨中難以自拔。

歷史文化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關鍵是大家能不能找到那些若隱若現的蛛絲馬跡!而幾乎所有的歷史隱線都藏在「人性」二字之中。沒有閱歷和積澱的人,大概率只能做一些情緒快餐方面的事情和體驗。所以大多數底層百姓都喜歡關公戰秦瓊之類的架空情節、喜歡唐明皇和楊玉環那樣的花邊新聞、喜歡文人粉飾出來的「粒粒皆辛苦」的廉價同情…… 他們不會關心戰爭到底是怎麽打的,他們不會在乎倫理道德在社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們不會註意寫憫農的李紳是個大貪官。

孔融四歲就能讓梨,王祥為了孝敬繼母大冬天趴在冰面上就能把鯉魚給求上來,謝安在苻堅投鞭斷流的百萬大軍犯邊時還能下棋賭別墅、郊遊吃燒烤…… 這讓「人性」兩個字何處安放呢? 就像當下很多拍單身短影片的人背後是誰給他們寫劇本並拍攝的呢?

總而言之,當一個人自身的積累不夠的時候,是憋也憋不出什麽深度來的。寫來寫去,永遠都會流於形式,最後為賦新詞強說愁或者別有目的帶節奏。

寫自媒體文章很多年了,很少跟人在網上去探討和爭執什麽,還真不是自覺地清高什麽的。而是我深知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一樣,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深度完全不一樣,不同層次的人其實是不可能交流出什麽結果來的,所以還不如求個耳根清凈。

其實,人若是要存心去錯位擡杠是很容易的。比如聊呂雉,你們說她有能力,我就可以說她狠毒;你們說她政治鐵腕,我就可以說她家族結局不好;你們說她牝雞司晨,我就可以說她開創新時代;你們說她是豐沛集團的好大嫂,我就可以說她和審食其的私人感情不清不白……這很難嗎? 其實難就難在我們自己看過了花開花謝、潮起潮落之後,回過頭能讀懂呂雉這樣的歷史人物的行為邏輯合理性。

海面上冰山,一般人永遠只能看到十分之一左右,因為很多人不懂水和冰的密度比。 其實歷史文化也是如此,不懂人性邏輯,也就基本上只能看到別人願意讓你看到的那一小部份。

那麽,怎麽樣才能培養敏銳的意識和深刻的見識呢?得靠社會和生活的歷練呀!這就是咱不鼓勵那些經驗值近乎為零的年輕人盲目沖動地去搞自媒體創作的根本原因。鸚鵡學舌地搬運一些文辭,其實是不可能長久地打動人心的。

當下冒出了很多歷史、文化網紅,比如善於寫小作文的某某、比如善於表演加抒情的某某,其實大家仔細去看一看、想一想,她們的輸出真的有營養和價值嗎?

自己都沒活明白,能教別人活明白嗎?

除了年輕人在見識、經驗、深度方面的不足外,咱不鼓勵年輕人輕易紮進自媒體圈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年輕人的脾性一般會存在極大的問題。

年輕人的功利心一般會比較強烈,會過於追求立竿見影的回報,如果苦哈哈地搞自媒體創作一段時間卻沒見到任何起色,很少有年輕人能堅持下去的。

如果一個年輕人的初心動搖之後,他們會非常容易隨波逐流的。 看到那些博人眼球效果比較明顯的東西,就會去跟風模仿,隨後走上一條不歸路。

還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網絡之中什麽樣的人都有,一個創作者也勢必會碰到各種各樣嘴臉的人。你寫得好會有人嫉恨你、辱罵你;你寫得不好會有人挖苦你、諷刺你;會有人因為同意你的意見而說你寫的是陳詞濫調,會有人因為不同意的意見而說你寫的是胡說八道……總之,會有許許多多的網絡是非等著去考驗一個創作者的心性、氣度和涵養。年輕人血氣方剛,很容易被人被人點火、帶節奏,毫無意義又難以控制地去跟人爭執、自證…… 也就是說,大多數年輕人都是無法心平氣和地沈下心來搞好自媒體寫作的。

比如說,你講謝安這個人其實活得相當虛無,並不是什麽求真務實的好榜樣,一定就會有一幫他的粉絲來攻擊你、批判你、質疑你……你正確的辦法其實就是不要過多搭理這些與自己不在一個頻道的人, 但是年輕氣盛的你真的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嗎?

綜上所述,創作其實是知識積累、閱歷見識、心態情緒的綜合輸出,它不是很多心浮氣躁且略顯單薄的年輕人所能夠做好的事情。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受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影響,對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有著天然的偏好,再加上網絡流量時代確實跟一些年輕人帶去一些迅猛的大富貴,導致很多年輕人對自媒體文化趨之若鶩,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 太多的年輕人因為過於急切地追求網紅效應,醜態百出、毫無底線,對整個社會的文化和風氣破壞極大。

記得曾經有一個年輕人,邀請我對他的文章進行點評。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咱沒辦法,只能簡單地看幾篇,然後想方設法地給他找優點。畢竟大家非親非故的,真把他當自家晚輩去苦口婆心勢必會把自己變成給臉不要臉。但是,由於上述的背後原因,他的文章也基本就是一些正史的轉譯、野史的搬運,怎麽去誇他呢? 只能說他註意細節了。排版整齊、錯別字極少、故事情節新穎……

咱經常跟自家晚輩們說,你們如果想要理解青春、激情那點事,就多跟年輕人去交流,但如果你們如果想探討人生真諦、生活哲學就要盡量跟咱們這些老家夥交流。咱們這些老家夥雖然不一定比你們年輕人積極、熱血、勇敢、堅強,但是在見識和經驗方面一定是比你們豐富的,看問題一定是更能突破表面色彩、靠近真實邏輯的。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其實大多數人都跟井蛙、夏蟲、曲士差不多,都很難走出「我以為」這三個字。很多事情,大家沒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經驗教訓,就會以為廬山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差不多的。

咱們在講歷史文化和規則的時候,是不是講了「規則的破壞往往是底層人更加受害」?但是有些怨氣極重地人會怎麽攻擊?說這是迂腐,不打破既定規則怎麽獲得社會進步?說這是其心可誅,為什麽強權者可以破壞規則而普通人就不可以?說這是愚民的卑鄙手段,希望普通人放棄反抗……他們不會去思考, 如果真的全面放開規則,弱者在強者面前就更加沒有反抗之力了。

咱們舉一個特別現實的案例,是不是有很多底層家長跟著起哄大鬧如今的教育行業,說要全面推行什麽素質教育,要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那好,咱們請問一下,富貴家的孩子可以請家教、請保姆,而普通父母一方面要兼顧生活一方面要照顧孩子,不同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差距越拉越大了?搞素質教育沒問題呀!一個連學費都比較困難的家庭和一個不差錢家庭的孩子,怎麽去比素質?人家可以使勁砸錢去給孩子各種培訓、學習,你們呢?人家可以用錢財買時間、買技術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你們呢? 其實對孩子最好的公平保護就是盡可能多的學校教育,因為你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都呆在學校這個封閉體系之中,差距才不會被急劇放大!

一個創作者失去了自我思辨能力,他的作品便會人雲亦雲,便會千篇一律,也就失去了價值輸出能力,久而久之,讀者就會對它產生審美疲勞,會感覺味同嚼蠟…… 然後會不斷地惡性迴圈下去。

到此,大家明白我為什麽不支持又不反對年輕人搞自媒體寫作了嗎? 因為厚積薄發才是王道,沒有足夠多的自我輸入,就產生不了太多的輸出價值,也就沒法提供所謂的營養價值,終究是博人一笑的瞎熱鬧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