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乎家電話題下的優秀答主,其實我本職工作是一個電子工程師,除了自己平時的研發工作,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研究測試家電產品,並長期在知乎上參與家電類的話題,回答家電類的問題,除此以外我也會去逛一逛一些像AWE那樣的家電展,以及相關的消費類電子展會,問題中提到的萊克電氣,我還是比較了解的。
我觀察到,近幾年,小家電行業的趨勢:
1、相關品類領域越來越細分
相比較以前,廚房裏的餐飲類電器只有微波爐、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熱水壺等基礎剛需類別,到現在衍生出不下百種細分類目,基於電動攪拌原理的產品,就花樣百出,料理機,榨汁機、果蔬機、破壁機……等非常多的品種,一方面是使用者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提升了,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行業競爭激烈,只有做出創新和差異化才是出路。
2、產品的工業設計越來越好
中國的小家電產品,早就已經是全球暢銷,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有審美能力的設計人才,並且隨著模具水準和制造器材的提升,在外觀設計、生產工藝上完全不輸進口名牌產品,比如,我常測試的清潔電器產品,就其中有萊克的產品,他在設計上體現了較高水平,外觀緊湊,配色協調,做工細膩。
3、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盡管現在的智能家居產品還有很多不成熟的缺陷,但家電智能化趨勢勢不可擋。無線物聯、邊緣計算、自動控制、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可以為生活體驗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舉一個例子,在不遠的未來,也許我們的抽水馬桶每天會出一份尿檢報告,飲食建議,鍛煉提醒。
但就像前面說的, 家電企業的產品經理應該好好思考下 :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智能化?是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智能化?智能化方便了使用者還是讓使用者體驗更糟糕?
回到問題本身: 」中國小家電行業,如何透過品類戰略形成品牌生態化?「
我有以下觀點:
1、有點有面,持續創新,突出自己的優勢
點:要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
我覺得一個小家電品牌要做生態,有兩種方式:
- 像小米這樣有極強的上下遊資源整合能力。
- 像萊克這樣,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
以萊克為例。
我本人非常崇拜工程師背景、又有很強產品架構和使用者思維的企業家,比如dyson的老板James Dyson,另一位是萊克電器的創始人」倪祖根「先生,他也是中國第一代清潔電器的締造者之一,從事吸塵器產品裏的電機技術研發。
他創辦的」金萊克「,持續對電機技術的深入研究、突破、再研究、再突破,到後來萊克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吸塵器制造商,這些都離不開長期累積的行業經驗和技術功底。
大家知道,小家電產品技術門檻普遍不高,效仿容易,有時候一個主機板,一個機芯,換十個外殼就是十個產品,但這樣的產品沒有優勢。
面:覆蓋相關的產品領域。
一個品類的市場容量是有限的,市場份額也有瓶頸,企業要發展,市場競爭也很激烈,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只會被後來者替代和超越。
在鞏固現有核心產品優勢的前提下,要揚長避短,不斷創新,拓展相關領域,彌補競品造成的空缺,甚至開辟新品類,做到人有我有,人無我也有,這是小家電企業持續發展的生存之道。
當然,不能做的太雜,要有技術通用性,每一個產品只有精雕細琢才能真正受到使用者的正反饋。
比如萊克的企業宗旨:」讓世界更幹凈!「。
簡單一句話下,是工程師們無數艱辛的付出:
萊克開辟出一系列產品:
全屋吸塵洗地一體機、立式無線吸塵器、地板清洗機;空氣凈化器、暖風空凈;智能柔風靜音風扇;家用除濕機、加濕器;水離子吹風機、熨燙機等等。
其實大家不難發現, 這些產品的內部心臟,都是萊克自研自產的電機 ,這也是萊克和眾多小家電品牌本質上的差異。
2、做真正對使用者有價值的產品
一個產品成功與否,不是企業自己想象出來的,使用者才是最終的裁判。在我近20年的硬件開發職業生涯中,就做過很多失敗的產品。
我覺得中國的家電工程師研發能力是很強的,現在的制造工藝水準也非常高,但短板在於產品經理,有不少我接觸的家電廠家,沒有一個產品經理,他們甚至不懂產品經理是做什麽的。
如何定義一個產品,在產品功能多元化的時代,要理清思路,主次分明,什麽功能都有的產品我認為就是失敗的產品,什麽都有=什麽都不能,一個產品的邏輯,是應該幫助使用者解決某一個痛點,並且解決的更完美,這就足夠了。
中國的家電企業,需要懂使用者、懂市場、懂技術、會計算成本,也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3、要厚積而薄發
我在自己開發產品時,一直保存著一份很謹慎的心態,哪怕是再簡單的產品,都要經歷DEMO樣機、小批次、穩定性的測試,修改完善、再次小批次、各種認證實驗,到最後才會慢慢批次上市,這個過程存在一個必要的時間段,這是一種客觀規律。
另一方面,平時研究一些行業和產品,也會關註到一些細分領域,我發現有的品牌規模不大,但是產品推出頻率之高,嘆為觀止,幾個月就出幾個型號,我常常在想,這樣的產品它是,經得起使用者的使用嗎?
我提一個德國的百年家電品牌,Miele的產品,它們的設計使用壽命是20年,比如他們的有線吸塵器,20年前的產品,外觀和現在最新的產品,差異並不大,一款機器可以賣好多年。
所以我覺得,做產品,不能偷懶,不要急於求成,把研發的測試問題,拋給使用者去做小白鼠。
4、子品牌戰略
子品牌戰略的前提是,主品牌已經具備了非常強的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因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調性和定位,無法做到所有使用者的接受度。
還是以萊克為例:」為中高收入家庭提供家居環境清潔、潔凈舒適空氣和提升個人品位氣質的高品質產品「
萊克定位中高端品質使用者,就意味著在提供愉悅體驗的產品力的同時,會失去一部份中低收入消費者的市場。
子品牌已經成為目前很多家電巨頭的策略,比如美的旗下的華淩,A.O.史密斯旗下的佳尼特,當然也有走高端路線的,比如海爾旗下的卡薩帝。
萊克目前旗下也有四大子品牌,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