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交易時間即將告別7月,進入新的一個月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份券商認為,雖然近期市場出現一定調整,但從資金面、政策端、估值端看指數再向下空間有限,當前不宜過度悲觀,隨著未來穩增長舉措有望進一步加碼,投資者信心將逐漸修復。
中信證券表示,雖然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出現明顯下降,但A股後續資金繼續流出的空間不大。隨著政策、價格和外部訊號中已有兩個逐步明朗,將驅動極度悲觀的市場情緒修復。
「近期市場表現偏弱主要受到內外因素綜合影響,未來穩增長舉措仍有望進一步加碼,助力投資者信心再修復。從估值維度看,A股估值已具備較強吸重力,中期而言機會整體大於風險。」中金公司指出。
中信建投證券進一步指出,近期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反應迅速,或預示後續政策進度力度均有可能超預期。資金面、政策端、估值端看指數再向下空間有限,當前不宜過度悲觀,需逐步從謹慎轉為中性。後續如擴內需政策進一步顯著加大,可以轉向樂觀。
配置方面,多家券商提示了內需投資線索。中信證券便指出,待價格訊號也趨於明朗後,配置上可轉向內需。
「從內外需環境與政策經濟目標看,預計未來半年‘擴內需’交易將逐步生長,關註政策針對性寬松以及風偏提振下具備產業邏輯的板塊。」中信建投證券稱。
中信證券:悲觀情緒有望修復
展望後市,雖然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出現明顯下降,但A股後續資金繼續流出的空間不大。隨著政策、價格和外部訊號中已有兩個逐步明朗,將驅動極度悲觀的市場情緒修復。
首先,從政策層面來看,過去一周穩經濟的政策節奏已經明顯超出市場預期,但內需偏弱的狀況仍在延續,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以扭轉下行趨勢,未來加力穩房價、擴大特別國債適用範圍和全面清償欠款有助於改善信心。
其次,從市場層面來看,全球高位資產在近期同時大幅調整,反映全球整體風險偏好在惡化,近期A股賣盤集中在外資、活躍私募及融資盤縮減,未來空間不大,公募凈贖回壓力處於常態,對市場影響有限。
最後,從三大訊號逐步明確的行程來看,政策訊號和外部訊號有邊際改觀,極度悲觀情緒有望修復,待價格訊號也趨於明朗後,配置上再轉向績優成長和內需。
中金公司:穩增長舉措有望進一步加碼
主要指數經歷兩周反彈後再創5月以來的調整新低,近期市場表現偏弱主要受到內外因素綜合影響。國內方面,近期6月經濟金融數據邊際走緩,投資者期待在穩增長方面有更大力度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
外部方面,美國大選擾動因素增加,疊加海外主要經濟體PMI數據不及預期,日元套利交易逆轉擾動全球主要市場大類資產表現,美股在高位出現大幅下跌,銅和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也明顯回呼,不僅影響A股風險偏好,也引發資源類股票大幅調整。
展望後市,盡管近期市場在內部基本面和外部事件影響下出現一定調整,但短期風險因素集中暴露背景下資產價格可能已經反映過於悲觀的預期,下半年完成全年預定增長目標可能仍需宏觀政策進一步發力,未來穩增長舉措仍有望進一步加碼,疊加前期三中全會明確中長期改革方向,資本市場改革有序落地,有望逐步助力投資者信心再修復。
從估值維度,10年期國債利率跌破2.2%關口,滬深300股息率進一步上升至3.15%,相比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超出0.95個百分點,反映A股估值已具備較強吸重力,中期而言機會整體大於風險。
風格及行業配置方面,資本市場改革背景下短期大盤風格有望好於小盤;三中全會及財政政策受益行業,如器材消費以舊換新等領域短期或有相對表現;景氣提升結合改革及政策支持,關註科技創新領域尤其是具備產業自主邏輯的板塊;出口鏈和全球定價的資源品近期受美國大選影響短期回呼後,後續可能再度迎來自下而上的布局機會;紅利資產中長期邏輯未變,但當前需要更加重視分子端基本面和分紅的可持續性。
中信建投證券:指數再向下空間有限
展望後市,需要註意到近期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對內需疲弱反應迅速,或預示後續政策進度力度均有可能超預期。資金面、政策端、估值端看指數再向下空間有限,當前不宜過度悲觀,需逐步從謹慎轉為中性。
具體而言,資金面不存在1月份時的流動性危機形成急跌態勢,且宏觀政策面開始出現積極變化,而市場估值端與2月初低點差距僅余7%,指數再向下空間有限,逐步從謹慎轉為中性,後續如擴內需政策進一步顯著加大,可以轉向樂觀。
配置方面,從A股歷史看,「擴內需」政策如果持續,最終也有望提升風險偏好,所以「擴內需」交易包含順周期與成長股,從內外需環境與政策經濟目標看,預計未來半年「擴內需」交易將逐步生長,關註政策針對性寬松以及風偏提振下具備產業邏輯的板塊。
行業方面,可重點關註家電、汽車、地產、軍工、電腦、電子、工程機械、醫藥等。
銀河證券:關註籌碼結構
市場跌破2900點後,場內情緒進一步變差,但上周四和上周五在隔夜美股大跌的情況下,A股走出了「獨立行情」,盤面呈現大盤股(高股息)回呼、中小盤股顯著走強的局面,但市場交易量未明顯放大。
同時,上周迎來超預期降息,疊加超長期國債用途正式落地,以及周末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表現良好,這使得經濟基本面修復的預期可能略有升溫,疊加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外資是否回流是接下來關註的重點。
操作層面,二季度公募基金業績披露結束,機構調倉或是近期低位板塊相繼異動的原因之一。考慮目前個人投資者大多以觀望為主,而量化機構很可能被進一步限制,公募基金調倉可能在當前存量博弈的市場中獲得定價權,所以機構曾經喜歡的景氣度投資(近期的消費電子、光伏、風電、軍工均類似)可能重回大眾視野。
此外,短期增量或來自於海外資金回補,所以外資喜好的「大白馬」同樣值得關註。
國泰君安證券:有利因素逐步累積
當前股市執行的挑戰主要在兩點:一是預期問題缺乏有力進展,如地緣、經濟、政策等。二是A股微觀交易遇阻,成交與換手意願不足。股市走勢偏弱時預期問題與交易問題往往相互交織,需及時阻斷。
但也要關註到,有利因素也在逐步累積,中央財政擴張與特別國債用途拓展至器材更新/以舊換新等內需側,思路合乎邏輯,疊加8月中報季風險釋放以及金九銀十事件催化變多,接下來8月下旬中報季後交易性的主題投資表現或有望好於6-7月的平淡。
不過,股市大級別的底部與行情出現,需要市場預期與微觀交易的層面出現鼓舞人心的進展,或看到更便宜的估值以構成逆向布局的條件。股市震蕩階段,等候扣動扳機的時刻出現。
配置方面,A股低估或超跌板塊短期占優,待估值修正後,強勢風格仍在大盤價值和科技藍籌。
華泰證券:積極訊號漸顯但尚難外推
上周市場繼續縮量調整,結構上延續高低切換,部份有邊際利好催化的低位板塊率先有所表現,持續性待觀察。市場仍處於內外基本面與政策的驗證期,積極訊號漸顯但尚難外推,建議繼續控制倉位。
配置方面,基本維持前期配置思路:一是中期底倉,宏觀供需兩端壓力下,憑借自身能力提升保持ROE中樞平穩但市場卻沿ROE下行定價的資產——A50以及性價比更高的港股營運型紅利資產(如公用事業)。
二是短期進攻配置:供需雙向改善、二季度景氣邊際向上、且邊際具備催化的行業——消費電子-PCB鏈/造船鏈等。
東吳證券:科技板塊行情並未終結
美股科技巨頭的震蕩回呼並不意味著A股科技板塊行情的終結。流動性角度看,降息周期的到來可能引發全球資金再平衡,進而加速了美股高位抱團籌碼的松動,這與A股面臨的流動性邊際變化是不同的。
而從產業角度分析,短期看,由於產業自身供需及庫存周期處於上行區間,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電子等硬件環節在中報乃至年報的業績能見度較高;中長期看,根據過去兩輪科技產業周期的特征,中國有望憑借中高端制造能力和套用端發展優勢在AI產業浪潮中享受第二波紅利。
綜上,對美股科技巨頭的回撤不宜過度擔心,向後看,A股科技鏈行情走勢有望逐漸淡化納指的影響。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更多去關註受益產業自身供需周期好轉的公司。中長期看,隨AI終端硬件需求起量、軟件套用擴散,中國大概率可以享受AI第二波紅利,屆時可關註高度受益AI技術革命、下遊需求面向全球的環節。
興業證券:8月市場或迎來轉機
近期類債型低波紅利龍頭超額收益開始收斂,也顯示了市場正從防禦板塊中向外擴散、尋找新方向。往後看,當前類似4月下旬,市場仍處於風險偏好從過度悲觀的狀態緩慢爬升、修復的視窗,8月市場或迎來轉機。
市場風格也將從防禦狀態向高景氣、高ROE方向擴散。不過,這種擴散是有限度的,是在高勝率投資的時代背景下、大盤龍頭的beta中的擴散,並不支持市場回到小微盤、主題炒作的風格。
中泰證券:7月反彈整體仍將持續
三中全會中一些對市場有直接影響政策的短期表述相對緩和,以減少對市場的沖擊。如對於市場一直非常關註的財稅改革(如:地產稅)、共同富裕(如:強化稅收征繳)等方面的內容,【決定】中只明確涉及了消費稅後置的改革,而其他措施表述則相對柔和,如「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拓展地方稅源「「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最佳化各類存量結構調整」。
考慮到三中全會在一些市場關心的諸如財稅改革等關鍵問題的「短期表述」相對緩和,預計7月反彈整體仍將持續。
投資者下一步需要關註市場結構可能發生的變化:即近期一直在底部的,又充分受益於三中全會的電子、軍工等板塊的機會。就下半年整體而言,堅持防禦優先,重點關註黃金、有色、公用事業、中上遊的央國企板塊。
華安證券:關註政策定調及落地效果
展望8月,關註政策定調及落地效果。一方面,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尚未得到明顯緩解,貨幣政策維持寬松但向實體傳導帶動有限,匯率掣肘未減,基本面和流動性難以對A股形成明顯支撐。
另一方面,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走弱、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壓力增加,政策端有望進一步發力托底,關註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特別是在房地產、基建實物工作量等領域。因此,重點關註政策定調、發力方向、落地效果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
8月配置思路上,建議關註反復活躍、頻繁演繹的「新質生產力」主題,如器材更新、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方向;此外,短期維度可把握當下階段性機會,重點關註汽車、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