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25-40歲的你財務自由了嗎?

2020-03-08財經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麽叫財務自由?

如何才能財務自由

  • 財務自由
  • 存500萬!

    500萬存銀行,年化4%的收益,每年賺利息20萬,在二三線城市生活,綽綽有余。

    財務自由還有另一種比500萬更加直觀的說法,你每年的收入是多少,存夠這個錢的25倍,就能財務自由。

    以年收入的25倍為本金,使用貨幣基金、股票、P2P等任何投資方法,只要一年投資回報率能達到4%,則一年的投資收益剛好等於目前的年收入。

    攢夠 25 倍年收入,不需要再工作或者做生意,只依靠投資收益,每年躺著就能擁有和目前的年收入相同的收入,這樣就財務自由了。

    如果你感覺每年花10萬就很幸福,那麽只需存10萬的25倍,也就是存款250萬,年化收益4%,每年即可獲得10萬的利息。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基於以上演算法,可以算出自己財務自由需要攢多少錢。

    但物價會上漲,貨幣購買力會下降,錢變得不值錢...

    這個演算法還不夠完美,缺少了通貨膨脹率、M2增長率、GDP、CPI...

    盡管官方每年都會釋出通脹率等數據,但民間也有自己的看法...官方給的通脹數據可能有水分。

    安全起見在計算財務自由所需資金的時候,要多留點余地,在保持4%收益率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年收入26倍、30倍的存款...作為財務自由的基準數碼。

    總之,按照目前的數據,如果想要每年10萬的被動收益,只要有300萬的存款,就綽綽有余了。

    財務自由之後,每天養花遛狗,搓麻將,每年來兩次詩和遠方,日子過的很幸福。

    這時候又會出現新問題,畢竟是300萬啊,月收入1萬的白領們要不吃不喝攢25年的錢,倍感絕望。

    怎樣才能擁有300萬存款?

    所有接受過正統經濟學教育,科班畢業的學者一致回答:理財!

    先根據目前的收入, 設立理財目標,以及短期、中期、長期的收支計劃,記錄生活的每一筆花銷。

    然後進行資產配置,最佳化投資組合,讓錢越變越多,這一步是整個理財中的核心重點。

    一般的方法是,先設定緊急備用金,準備3-6個月的月支出總額,萬一發生意外或急用錢可以作為應急使用。這筆錢放在活期存款或貨幣基金,隨取隨用。

    還要記得要買份保險,作為風控。

    其余的資金用來投資,根據個人風險偏好進行配置,通常可選的投資渠道有:股票、基金、保險、P2P;其中基金又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貨幣基金;其他的投方法還有黃金、外匯、QDLL、買房...

    大師們一般怎麽規劃投資組合?

    貨幣基金20%、股票30%、債券基金50%;

    貨幣基金20%、股票50%、債券基金30%;

    不同的投資渠道,風險的不同,將有限的投資渠道換個比例,就能設計出 保守型、激進型 ...等適合各類人群的理財規劃。

    總之經過專業理財精英的建議,就能過上財務自由的日子。

    如果自己不懂理財怎麽辦?

    花1680元,報個理財班,學習個人理財知識。

    花6800元,讓專業的理財師給自己做規劃。

  • 變化
  • A小孩從小學習好,有禮貌,人見人愛;B小孩喜歡玩泥巴,不善言辭,人比較木訥,土裏土氣。

    那麽兩個小孩誰更有出息?

    不知道。

    生命何其廣袤,天賦、運氣、環境、一時沖動... 往後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改變人的一生。

    哥哥當年的畢業論文就是個人理財,差點沒給畢業證...

    教授認為個人收入是有序的,隨著工作時間增加,工作技能熟練,每年漲5%的薪金才是正道。

    每年漲5%的薪金,按計劃存錢養老,這還是人嗎...

    現實是,以前棄之如敝履,被視為毒品猛獸的遊戲,居然發展成如今熱門的電競業,早期一批上學太差,被視為渣子的年輕人,趕上遊戲直播這趟車,年賺百萬。

    自媒體莫名其妙就興起了,只要寫的好,輕而易舉便可年收賺百萬。

    第一批快手、抖音網紅是些什麽人?

    低年齡、低收入、低學歷人群,這些閑的蛋疼的小年輕,緊接著就邁入高產階層。

    被認為是空氣幣的數碼貨幣,莫名其妙就進入了主流世界,大批交易所崛起,許多人糊裏糊塗資產過億。

    這個世界是變化的,日新月異,機會隨處可見。

    可有些人就是視而不見,甘為豬玀,守著5%的薪金增長,攢錢養老。

    買房後,你會想買更大的房子,每年在國內旅遊三五次,就想去夏威夷曬太陽,去南極滑雪... 人們心中的財務自由,本質上只是被財富限制了想象力而已。

    文青們也有自己的道理,攢錢養老怎麽了,降低物質需求,存的錢夠自己花就行,沒必要活的太累。

    猛地一想,確實沒什麽問題

    存款300萬,每年利息12萬,每月1萬元,按照近10年的通脹率,保持未來體面的生活水平似乎沒什麽問題。

    細細琢磨,不堪一擊。

    70年代的蘇聯如日中天,沒人能想到十幾年後超級大國會一朝解體;70年代的日本GDP超過蘇聯,位居全球第二經濟體,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沒人能想到日本經濟會一朝崩潰;當年美國最繁榮的城市,世界汽車之都「底特律"如今已破產。

    有些人只有最後時刻,被按在木板上,才會嗷~的一聲嚎叫,拼命的掙紮,悔不當初。

  • 財富的本質
  • 隨便找個小學生,問財富是什麽?

    當然是錢。

    國內90%以上的人沒讀過大學,精神病占總人口的7%,小學生們想到死都不會明白,錢不是財富。

    貨幣只是衡量物質財富的工具!

    種小麥要先播種,天旱的時候還要澆水,成熟後要收割,晾幹,之後才能磨成面粉,然後被麪包師加工成麪包,3元一個賣給你,整個過程都是人在操作,小麥不可能自動變成麪包。

    如果麪包師傅減少,那麽此時麪包該賣什麽價格?

    3元、30元、300元 都有可能。

    好在現在小麥已經實作機械化種植,麪包如果要求不高的話,也可以用機器生產,所以還可以維持低價。

    人活著不可能只吃麪包,夏天要裝空調怎麽辦?

    空調可以自動化生產,所以1500元/台,空調安裝費15000元。

    安裝個空調收費1.5萬,瘋了吧。

    那你找別人裝吧。

    文青們問遍了所有人,低於1.5萬沒人裝,要麽高價找人安裝空調,要麽被熱死。

    裝空調要打孔、排線、裝插座、不同的戶型位置不同、空調外機往哪掛?

    機器一臉懵逼,這事只能由人來做。

    德國人口平均年齡中位數是46.2,英國人口的中位數是40歲,老齡化加劇,人口少,空調安裝費2000歐元,折合人民幣15737元。

    請問,你的財務自由的利息夠安裝幾個空調?家裏水龍頭漏水?木地板用久了有些發黴?插板漏電?

    理發一次500元,換個水龍頭800元... 每一項需要人工參與的服務,價格都會貴到讓人肉疼。

  • 未來
  • 這個世界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財富,而生育率卻快速下降,海量的財富需要有人繼承。

    人們越是感覺不想結婚,生孩子不劃算,生孩子這件事就越應該做,彎道超車,繼承他們的財富。

    對大部份白領文青來說,與其存錢養老,真不如多生幾個。

    廣東平均結婚年齡30歲,上海32歲,生育率下降,老齡化...

    生孩子實在太麻煩了,要耽擱一兩年的時間,而且會給身體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有產女性,生活無憂,對她們來說生孩子根本不劃算。

    高凈值女性,不缺錢,缺時間和健康,代孕就成了很好的選擇,哥哥有關註這塊,這個市場正在爆發,利潤非常可觀。

    人口減少,一切自助領域,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如自助洗車、自助咖啡、自助售貨,已經有大佬在做相關布局。

    此外,當AI技術成熟,機器進一步代替人工,勞動人口的需求減少,人類便會產生新的文化認知,這種文化目前已有雛形,在若幹年後,將會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