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怎麽才能讓山西雄起?

2020-03-07財經

過去中國人說一個人過得好不好,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一運二命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

你看,排在第一的是象征時代機遇的「運」,而排在最後的是象征自身努力的「讀書」。

這一邏輯在國家發展上也差不多。

要說搞經濟,世界各國的辦法其實都類似,努力程度也相差無幾,但為什麽有的地方搞得好,有的地方搞的差?

其實就差在時代機遇上。

關於利用時代機遇後乘風而起,時代機遇喪失後又衰落的例子,最明顯的的就是 明清時期的山西省。

山西省在農業經濟為主的封建時代,自然條件並不太好,整個山西的山區面積達到了80%,這也導致山西很難靠農業來實作經濟發展。

但是明朝的建立,給山西的騰飛帶來了發展機遇。

明朝建立後,北方的國土大大縮水,山西成了前線。

為了防止草原民族的入侵,明朝在山西駐紮了大量的軍隊,明朝九邊有兩個都在山西。

但向邊關運送物資糧草,非常耗費人力物力,後來明朝就啟用了「開中法」,鼓勵商人向邊關運糧,以換取銷售官鹽的憑證——「鹽引」。

這樣朝廷不需要花一分錢,就可以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後來「開中法」逐漸推廣,貨物種類也從軍糧擴充套件到絲綢、馬匹等多種物資。

一支支山西商隊往返於內地與邊關之間運送大批貨物。

因為國家鹽鐵壟斷,山西商人靠著鹽引成了食鹽專賣的經銷商,吃掉了相當一部份紅利,為晉商的壯大積累了足夠的資金。

到明朝後期,山西已經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富裕省份。

當時中國有一句話: 「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 ,這個「山右」,其實就是山西。

清代初期,國家邊境北移,雖然山西的駐軍物資供應業務需要大大降低,但因為清朝和準格爾的戰爭的後勤需要,山西仍然依靠著政府訂單過得不錯,還衍生出了金融業。

但到了清朝晚期,外敵自海上而來,而清朝對北方的沙俄又沒什麽大規模戰爭勇氣,晉商的物流價值大大下降。

以鐵路為代表的新興運輸方式,又大振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晉商賴以生存的物流優勢瞬間蕩然無存。

同時外國資本湧入中國,在中國各地開設銀行,不管是在經營方式,還是資本運作方面,都比山西票號先進。

再加上紙幣的發行,徹底瓦解了晉商在白銀金融領域的所有優勢。

是山西人做錯了什麽嗎?是山西人不夠努力嗎?

都不是, 只是時代變了而已。

這裏是@貓哥的視界,更多深度內容,可以 ➕ 我個人V——hmgg012;

公眾號 (轉載聯系) :貓哥的視界713、貓哥的世界;

今日頭條:貓哥的視界

嗶哩嗶哩 :花貓哥哥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