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2025年,哪些新能源車企有「出局」的風險?

2024-11-29汽車

只要是還沒盈利的危險系數都極高,就看手裏的錢夠不夠再燒一年了。透過極越事件可以看出,很多車企連褲衩都賭進去了。

一,輸了,就是光屁股!

大家一直關註聲量比較大的新能源車企的倒閉狀態,其實只看到冰山一角。

以山東省舉例,還存在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有:

麗馳、得逸、凱旺蘿蔔、龍華、禦捷馬、樂唯、松果、美錦、凱馬凱捷、寶雅、博雷頓等等十幾個廠家的品牌。

曾贊助出拜騰、賽麟的江蘇省也還存在不少,之前的奇異點、博郡、前途、敏安雖然倒閉了,但那幾年江蘇真金白銀砸造車引入的企業肯定有一些茍延殘喘至今。

想象不到吧?雖然其中不少還是老頭樂水平,但說不準哪天就能轉正了,比如長城的歐拉品牌就是從收購的「禦捷」這家類老頭樂的車企開始。別瞧不起老頭樂,不僅山東,在各個省都養活了不少從業人員。

理想汽車最初的設想也是做類老頭樂的小車:

  • 乘坐2人
  • 續航100km
  • 最高時速45公裏
  • 後來政策變更,才迫使理想轉而開始做「奶爸車」。

    二,決賽圈的三極格局

    現在新能源造車已經進入決賽圈了,剩下的無非三股勢力:

    1,國企的新能源品牌: 一汽新能源、東風嵐圖、上汽智己和飛凡、長安啟源和阿維塔、北汽新能源、極狐、享界、廣汽埃安、昊鉑。

    2,老牌民企的新能源品牌: 吉利的極氪、銀河,比亞迪all in了,長城的魏,奇瑞的智界,賽力斯的問界,大華的零跑。

    3,互聯網造車: 小米,蔚來,理想,小鵬,以及無冕之王華為引望。

    每一極都有搖搖欲墜的品牌,我就不點名了。

    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時候到了。

    市場下行,行業內的企業走產業聯盟的形式,將資源集約利用,降低成本,也減少損耗,未來會是大勢所趨

    近期日本的本田和日產正在籌劃聯合。日產以前跟三菱和雷諾是聯盟(還鬧出過雷諾的戈恩在日本被捕的醜聞)。現在日產又要跟自家的財團們聯手。

    歐洲的PSA和FCA合並三年了,組成的斯特蘭蒂斯在中國投資零跑,從銷量表現來看很成功,明年就看能不能盈利了。其中的基利斯勒這些年來已經被甩好幾手了,真不知道他還有什麽活著的必要。

    奧迪四環也曾是四家聯合而來。 汽車行業的整合並購其實從未停止過。

    國內這邊最大的整合莫過於華為牽頭的引望+四界+其他。

    這種整合模式前所未有,世界範圍內也沒有,看看會不會迸發出更大能量。這種模式可以極大的節約開發成本,也可以在行銷上形成合力,潛力無窮。華為還是一直在做敢為人先的事。

    風雲變幻的汽車行業從未停止上演魔幻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