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春節期間電動汽車車主遭遇續航困境的新聞屢見不鮮,但今年情況似乎有所好轉。得益於較為溫暖的冬季氣候,電動汽車因電量耗盡而拋錨在路上的情況顯著減少。然而,充電不便的問題依然困擾著部份車主。
春節期間,許多電動汽車車主在返鄉途中遭遇了充電排隊的煩惱。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前排起了長龍,等待時間甚至超過兩小時,給車主帶來了極差的體驗。盡管電動汽車在續航和充電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高峰時段,充電設施的不足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電動汽車並非不能勝任長途旅行,關鍵在於車主是否具備合理的充電規劃能力。以大眾ID.3為例,其實際高速續航可達350公裏左右。有車主分享稱,去年他們駕駛ID.3從鄭州到長沙,全程800多公裏,僅在路上充電兩次,便順利到達目的地,全程無焦慮。
對於電動汽車車主而言,做好充電規劃並避開高速高峰期是確保長途旅行順利的關鍵。然而,並非所有車主都具備這種能力和前瞻性規劃。因此,有觀點認為,對於沒有充電規劃能力的車主來說,選擇混合動力車型可能更為合適。
目前市場上的混合動力車型表現出色,預算在10萬元左右就能買到純電續航長、油耗低的新能源車。例如,全新上市的吉利星艦7,其11萬元左右的版本純電續航可達120公裏,實際高速續航在100公裏左右,足以滿足相鄰城市之間的通勤需求。更即使電池電量耗盡,其油耗也僅為4升左右。
在春節這樣的高強度用車場景下,混合動力車型的優勢更為明顯。即使是長達1000公裏的返鄉旅程,車主也可以選擇不充電,加滿一箱油直接到家。回家後,白天用車,晚上充電,成本極低。
從經濟性的角度來看,純電動汽車在日常使用中的確具有優勢。然而,對於每天行駛裏程在50公裏以內的車主來說,晚上回家插上充電槍充電的插混車型與純電續航100公裏的純電動汽車並無太大區別。更重要的是,混合動力車型因為有發動機的存在,即使在高強度用車時也不存在任何焦慮。
從成本對比來看,純電動汽車在外部商業充電樁上充電,百公裏電費大約在25元左右,而混合動力車型百公裏成本約為35元。每跑100公裏,純電動汽車比混合動力車型節省約15元。然而,這種節省的代價可能是長達兩小時的排隊充電時間。對於每年行駛1萬公裏的車主來說,純電動汽車相比混合動力車型節省的成本僅為1500元左右。相比之下,體驗感和舒適度顯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