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德國即將於今年2月23日提前舉行大選,在此之前,德國面臨著一個棘手的挑戰: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將於1月20日先一步正式就職。而他最近已經明確投擲籌碼,要求歐盟必須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否則將實施全面關稅。
這是杜林普大選獲勝以來首次對布魯塞爾發起貿易攻勢,延續了其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對歐洲「 小可愛 」的態度。當時他上任不久後,就喊停了美國與歐盟之間可能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並挑起了對這個西方最大盟友的貿易摩擦。
作為歐盟中最大的對美出口國,一旦新的關稅風波再起,德國無疑首當其沖。不過,德國的一名潛在領導人似乎仍對杜林普抱有幻想。
據德新社(DPA)2日報道,當地時間周四,在民調中領跑的德國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接受該媒體采訪時承認,「關稅代言人」杜林普上任後,歐洲經濟很可能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這將是一項挑戰」。
資料圖:德國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默茨。影片截圖
但他認為,歐洲的應對措施不應是反征關稅報復, 他呼籲積極尋求與美國就自貿協定展開新的談判,以應對美方提出更嚴苛的貿易條件。
「我們需要與美國達成一項積極議程,同時讓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都受益其中。」他說,「一項新的歐美聯合自貿倡議可以避免危險的關稅風險呈螺旋式上升。」
默茨指出,杜林普一再表示,美國會更加專註於維護其自身利益,包括提高進口關稅,因此歐盟「未雨綢繆」是一項有意義的舉動。
「但我們對此的回應不應該是從征收關稅開始。」 默茨表示,相反,歐盟應該集中精力於恢復其不斷下降的競爭力,然後告訴美國人「是的,我們也準備好與你們一起面對這場競爭」。
「正確的應對措施是拿出創新和優質的產品」,他補充道。
默茨因強硬保守派立場,曾被「政客新聞網」歐洲版稱為「德國杜林普」,但他對杜林普關稅威脅的這番言論顯然並不強勢。而此時又正值德國民眾愈加擔心杜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將對這個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之際。
英國【金融時報】提到,美國是德國商品的最大買家,2023年約占其對外銷售總額的10%,即1579億歐元,2024年這一數碼預計還將繼續上升。與此同時,美國是德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地,約占德國進口額的7%,即947億歐元。
這意味著德國對美國的年度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630多億歐元。在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杜林普就曾多次對此表達不滿,抱怨稱「與德國汽車在美國的銷量相比,美國汽車在德國的銷量太少了」。
根據德國主要經濟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IW)去年的一項預測,如果杜林普在第二個任期裏將進口關稅提高10%,甚至是20%,德國經濟將至少遭受高達1800億歐元的損失,尤其是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和機械制造公司將受到重創,這會使已經陷入歷史性低迷的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2023年,歐盟成員國對美國的貨物出口的前十名。歐洲新聞網制圖
談及德國的應對之法時,默茨仍然強調重振競爭力的重要性。他承諾,一旦自己在大選中獲勝成為新一任德國總理,其領導政府將致力於提高德國經濟的競爭力。
具體而言,默茨認為,德國必須降低企業稅率,成為一個更具吸重力的經商之地,以便更好地與美國競爭。他提到,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在【通脹削減法案】中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促使許多德國企業考慮將生產轉移至美國。
他還表示,社會保障金等非薪金勞動力成本過高,也是限制德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默茨說,「你無法在歐洲層面上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在國家層面上解決。」
但【金融時報】報道稱,基民盟/基社盟主張將企業稅從目前的約30%降至25%、削減社會保障金、工業電網費用減半等,在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及其他黨派和諸多經濟學家看來,可行性較低。這些倡議的實施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難以得到支持。
去年12月底,德國三大經濟研究機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德國經濟研究所和慕尼黑經濟研究所,釋出的2025年德國經濟預測顯示,德國經濟正面臨深階層性挑戰,短期內難以擺脫停滯局面。專家紛紛呼籲政策制定者采取果斷措施,推動結構性改革以穩定經濟。
三大機構的報告均指出,德國出口正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包括企業競爭力下降,國際需求疲軟以及美國可能提高關稅的保護主義政策。其中,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議程將令德國貿易面臨新的阻力,或將進一步增加地緣政治和貿易沖突的復雜性。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塞爾·弗拉茨舍爾建議,德國應與歐盟夥伴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濟環境變化,透過統一的貿易與關稅政策應對美國保護主義沖擊。
他也提到,德國政府即將換屆,將在一段時間內難以采取有效行動,這可能意味著經濟將進一步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