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比亞迪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增配降價。
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20萬以下車型占據了85%以上的份額,所有非豪華品牌的主力走量車型雲集於此。車企想要攤平研發成本、提高供應鏈議價權、維持現金流周轉、保持產品叠代節奏,就必須在此價位段有足夠規模的出貨以平抑成本。
若是當前正處優勢期的比亞迪在這個區間形成了絕對的統治力,保底50萬的月銷量不僅極大的攤平了自家的成本,也使得其他車企由於市場被擠壓而被迫擡高成本,從而形成滾雪球似的利潤擴張。
比亞迪要做的第二件事,是降低消費者的認知成本。
最典型的就是為了分王朝和海洋兩個網而強行搞宋Plus和宋Pro的差異化,還有一堆Dmi的xx艦,你既不是互聯網企業要搞內部賽馬機制,也不是外企去弄什麽南北大眾,搞這種東西除了浪費錢、擡高消費者的認知成本外,我看不明白有什麽重大的意義。
還是趕緊把兩網合並了吧,以及盡快淘汰油改電車型,開發Dmi和純電的通用平台,透過規模化和標準化來實作降本增效,而不是現在這樣強行提升品牌溢價。
第三件事,在符合最基本的審美原則下做出自己的風格。
現在的國產車哪兒都好,就是前臉設計上一個比一個獵奇,廣汽那一票先不談了,簡直精神汙染。點名批評海洋網和騰勢的設計風格,不知道為啥都喜歡瞇瞇眼+咧大嘴+貓胡子的風格,美其名曰運動、年輕、科技,簡直審美強奸。
其實目前國內比亞迪的品牌支持群體有相當大的一部份是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和縣鎮的家庭使用者,以及相對保守的泛體制內群體,他們不需要這樣的張揚。對於他們來說王朝網的龍顏設計非常合適,我個人希望王朝和海洋合並,dmi使用者相對保守,一律都用龍顏設計,純電大部份是城市使用者且接受度高,可以嘗試這些五花八門的設計。
其實我非常建議比亞迪收購馬自達,一是馬自達的審美和設計不能說多強,至少風格接近比亞迪的海洋系,並且更為協調和動感;二是馬自達在操控體驗上頗有心得,且機械方面也有比較深的積澱,正好與比亞迪電氣方面的強勢形成互補。至於產品線規劃,個人建議如下:
合並王朝網和海洋網
海鷗既然不走長安糯米那種圓潤可愛風,那就在所謂的「醜萌」、「奶兇」風格上下一些心思,不要套個家族風格就完事了。海鷗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城市女孩,特點是容易被所謂「用心」的「細節」打動,因此內飾設計上如果考慮周全的話花不了幾個錢就能賺不少好感,從而形成宣傳亮點。
海豚價格已經漲到12萬落地,有兩個問題特別突出:太醜,太滿足於買菜車的定位。海豚明顯可以做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就像大眾的高爾夫一樣,因此有兩點改進建議:
9.98的秦Plus保留,13.58的宋Pro降到11.98,命名為經典秦和經典宋,和經典軒逸一個套路
A+級別為全新秦Dmi和全新宋Dmi,共用平台,軸距2800mm+,電池只保留120km版本,丐版全新秦Dmi12萬左右落地,丐版全新宋Dmi14萬內落地,解決高速EV受限問題
(已經有了海豚和海豚S,沒有必要再出EV版本。特供版網約車另說)
B+級別為海豹Dmi/EV和海獅Dmi/EV,共用平台,軸距2900mm+;Dmi版本電池續航150km~225km,頂配四驅+CDC,丐版海豹Dmi15萬左右落地,主打的1.5T版本18萬內落地,海獅Dmi貴兩萬;EV版本可以比照特斯拉定價,但智能化不能太弱,也一定要有位元斯拉突出的優勢
C+級別為漢唐,車長5米+、軸距3米+,建議只保留Dmi版本,EV版本交給騰勢做,畢竟純電溢價更高一些,也比較方便在智能化上做文章。
騰勢但凡想要和理想對剛,奉勸趕緊換設計師和產品經理。面向家庭使用者的車首先盡可能穩重大氣;其次要適當學著理想做大空間大沙發大彩電,已經被市場認證過的道路為什麽不走。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亮點,在30萬+的價位上比亞迪去拼機械素質、拼科技智能都不怎麽占優,個人建議還是從「安全」著手,不管是車體結構、實際配置還是宣傳重點都往「專註家庭安全」上靠,不能讓沃爾沃吃獨食。
實際上現階段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主動安全上,但「安全」方面的宣傳競爭總歸比「科技智能」弱得多方程式豹和仰望沒啥好說的,是跑車就下賽道,是越野車就無人區穿越,實打實的成績才能賺來名聲。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