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通常有兩種裝船方式,一種是滾裝,一種是裝箱式。
滾裝式,一台台人工開上船,以前通常只有45w以上的豪華車有這個待遇。
裝箱式就是幾輛車塞一個貨櫃。貨櫃該咋擺咋擺。
裝箱式有個缺點,就是貨櫃內部需要做很多固定點。這個會一定程度上損害車體結構壽命。(因為釣貨櫃不可能完全平行。)(還有就是貨櫃有概率變形。)
滾裝船在過去只有豪車和高價值貨品會使用這玩意。價格一直比較正常。
後來比亞迪開始給廉價車輛大量使用滾裝船運輸。滾裝船的價格直接幹到天上了。(現在滾裝一般1000立方米起,以前可是50立方米的散貨都接哦。)
在過去中國不能自己造滾裝船的時候。
中國向日本購買的滾裝船,每載重噸造價為1917美元,而同一時期同噸位的全貨櫃船,每載重噸為807美元,標準的多用途船只有585-610美元。
換句話說滾裝船天生就比較貴。
同時還有艙容利用率低的問題,滾裝船裝運商品時,可以把商品裝在拖車上隨車運輸,雖然其裝卸效率極高,但由於不能堆裝,艙內只能裝一層,故大大降低了艙容利用率,其載重率只能利用30%-40%,進一步擡高了滾裝的價格。
比亞迪這個品牌我之前對他的映像一直不是很好,因為它在一些安全標準上會采用和特斯拉一樣的標準,導致我之前罵過迪子好幾期。不過後來迪子改了。映像稍微修復了一點,但是談不上好。
直到有一天副手和我講今年滾裝費叒貴了150萬。要不要考慮一下集裝。如果考慮集裝的話無外乎是質素下降一點,但是損壞的部份靠運費能省出來。最後考慮到口碑問題,還是選擇滾裝。
我賣的東西哪怕有質素問題也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很多車企為了省錢,它是真的會選擇集裝。哪怕可能危機生命,但是在錢面前算什麽?
在我眼裏大多數車企都是以上這種貨色。所以多少沾點鄙夷。
然後這個時候發現比亞迪,10萬的車還滾裝,這賺個錘子錢啊。最終雖然運費每年要多掏了。但是不由得高看了迪子一眼。
一次性批一萬立方米的話,一立方46塊左右。迪子的宋15立方米(緊湊型),7萬的比亞迪宋單單滾裝費就要750。這還是比較近的距離。
如果是中國到西歐這種,滾裝一立方就要90-100塊錢了。
豐田在被電車壓迫的降價之前,平均利潤是2000美刀。大多數車企沒這個水平的利潤。這也是為什麽大多數車企都不選擇給低端車型使用滾裝技術的原因。
比如說豐田假設要給7萬的車上用滾裝式運輸,那豐田就沒有利潤了。
像我見過的大多數同行,只有一立方米價值大於3-4萬的商品,會考慮滾裝。比亞迪這種讓一立方米價值4000的商品滾裝的企業我只能說頭一個見。
這個是好感度上升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聽聞有國內企業要支持國產滾裝船,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又是那個國企敗家子在畫大餅,因為滾裝船的技術門檻實際上挺高的。容易存在設計缺陷。
第一批支持國產船的就是小白鼠。
過一段結果揭曉,是比亞迪。
當時滾裝船年租的日租金是十二萬-15萬美金,看具體型號。也就是一天一百萬人民幣租金。
但是相比之下滾裝船如果自己買,對於企業資金壓力太大了。而且可能閑置。
幾乎所有國內的企業都不會自己買船,因為非常冤大頭。(買船的錢拿去炒深圳頂級豪宅,收益比買船高很多。)
第二階段好感度增加到臨界線,轉變為迪粉。
第三階段是看了u8那個影片,光速爬坡登頂。
我自己有做過礦車類的設計,礦車和u8都是高功率車,這類玩意有個技術難點就是扭矩的問題。
發動機扭矩和功率的關系公式是:功率是扭矩和轉速的乘積,功率越大,轉速和扭矩越大。
而電機超過一定轉速會掉效率,所以只能堆高扭矩。
要麽上雙變速箱,減輕扭矩問題。要麽它單變速就得有很大的扭矩。
然而迪子它都要。直接多電機分攤每個電機的負載,在統一集中功率。
逐漸泰迪化jpg。
說真的比亞迪的公關行銷是真的水平不行,這個四電機要咋吹都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