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雷總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就看透一個行業。
就拿充電站來說,短期內不蓋充電站可以說是小米汽車的核心決策之一,而且是最正確的決策之一。我們能夠看到,幾乎一年前小米說要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個地方蓋示範站,然而直到現在這個東西還沒落地,誰也沒見過這玩意。
現在想想,這個操作簡直是太正確了。
中國和美國歐洲有本質的不同,美國歐洲現在不會以國家力量來建設一些大型工程,所以特斯拉必須自己建充電站,大眾也是一樣,他們建站和新能源車銷量是成正比的。
特斯拉在美國有1.2萬個超級充電樁,而全美國也就20萬個直流快充樁。它甚至能把自己的標準變成北美通用標準,然後賺整個行業的錢,在中國,有企業做得到這點嗎?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國內的車企大規模自建充電站,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添累贅,找包袱。
一個車企級別的640kW全液冷超充,價格大概是40萬,裝配630kVA變壓器的價格大概是30萬,算上其他的頂棚宣傳欄路面硬化等費用,小站一個就要80萬的投入,即便我們不算租金和損耗,充電服務費按照0.4元/計算,想回本也需要充200萬度電。
假設這個場站有6把槍,單槍回本平均要充電33.4萬度,國內充電場站平均單次充電度數是26度左右,我們就算50度,意味著要服務6680輛車,如果想按照行業內三年內收回成本,單槍日充電度數必定超過300度,一天要服務6輛車。
小米這種車企,必然不會存在多少網約車,並且多半會有家充樁,我們就算整體平均每輛車10天去一次充電站。
這意味著,但凡想理論上養活一個站,就得360輛車。
為什麽說理論呢?因為特斯拉中國,是平均850台車養活一個站。
雷總沒有建站,堪稱神來之筆,因為賣點足夠的產品,根本不需要自己建設充電站這種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