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這次對中國電動車加稅,主要是為了迫使中國車企在歐洲投資,並且向歐洲無償轉讓核心技術。所以在加征關稅的前後,除了名義上的談判代表外。想什麽法國財政部長、德國經濟部長/交通部長、意大利總理、土耳其外長什麽的都來了一圈,除了連比劃帶威脅外,重點工作還是開招商大會,請中國車企去投資。
這個目標沒達成,結果肯定就是這樣。
本來靠關稅壁壘,要求外企投資轉讓技術這事也不算過火,中國當年也用過不少次。只是歐盟現在是內部亂套,條件也離譜。
內部亂套,是因為與之前全球歷次用「市場換投資和技術」的操作不同,之前都是一個國家為主體,市場與投資目的都是一個國家,談判物件就一個,更多是純商業問題。而歐盟則是個大雜燴,一堆國家。推動關稅是哪個?來談判的是哪個?我增加在意大利的投資,結果法國什麽都沒撈著於是依舊搗亂怎麽辦?我用對等制裁法國紅酒來威脅歐盟,意大利聽了表示「雙喜臨門、一言為定」怎麽辦?
![](https://img.jasve.com/2024-8/ddecfbcd18742b3767add5f30e04f5ee.webp)
除了商業因素外,和歐盟談判還是個極為復雜的政治問題,拉哪個,威脅哪個,這不是商務部能說的算的。
條件離譜,說的是歐盟各國把引入中國電動車產業鏈當成了內部政治鬥爭,法國除了要中國投資外還想有中國在歐盟投資分配的控制權、意大利想讓中國出技術出錢但不給企業管理權。
兩者相加,造成現在談判很困難。反而是這一路折騰後,歐盟外面能自主操作的土耳其率先拿到比亞迪的投資了。
但困難也得繼續談,和歐盟的談判還會繼續。
好在中國車企在進入歐盟時,都把價格定得很高,所以這個關稅增幅還負擔得起——
![](https://img.jasve.com/2024-8/fbdeb663fa7b9da352d11dba187ffd8a.webp)
——————————
以下是吐槽環節——
但中國這這一輪對電動車的關稅談判中暴露了個事情——中國不會因此和歐盟打貿易戰。
這麽說是因為在歐盟開始宣布提高關稅後,中國只在三個方向進行了反制威脅:西班牙豬肉、法國紅酒和荷蘭乳制品。這三者雖然總量還行,但與日益增長的電動車相比,其規模並不會增長,而且涉及到的就業人員很少。
相當於歐盟那邊要開一槍,這邊只選擇「你敢開槍我就給你一嘴巴子」,威懾並不對等,是明顯要避免貿易戰的操作。
雖說這事早就料到了——
![](https://img.jasve.com/2024-8/a2f99a2f3df3c65151e898dd779f7ebf.webp)
但上來就露底,那可是對其他地區也上來要「市場換投資技術,不然我也漲關稅」的變相鼓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