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也不用費那麽大的勁搞新能源彎道超車了。
既然決定了搞新能源,就已經預判了,跟著別人屁股後面發展燃油車,中國汽車爆發,形成碾壓性優勢的時間要更長。
從另外一個角度,高端市場是技術成熟度一個很好的檢驗場。可是高端市場自主品牌 燃油車 賣得上價的,超過50萬的有幾輛?
如今賣得好的, 問界M9、仰望U8、理想L9 都是新能源汽車,因為在新能源技術上,我們形成了我有你無的壓倒性優勢,而燃油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大家都有,何況我們又是後來者,形不成碾壓性優勢。
回到問題本身,再來說說奇瑞的海外銷量,確實賣得不錯,而且以燃油車為主,但是並不表示,在燃油車領域,奇瑞已經形成了絕對優勢。奇瑞的海外銷量高,有另外的原因。
上圖是我們汽車出口的國別分析, 俄羅斯是燃油車出口第一大國 。但是眾所周知,俄羅斯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
因為俄烏戰爭,很多西方的汽車品牌撤出了俄羅斯,留下的市場空白,正好讓我們的企業奇瑞、長城等填上了。
下面是2023年俄羅斯的新車銷量數據。
我們的自主品牌,占據了俄羅斯市場相當的份額, 銷量前三的就是奇瑞、長城、吉利汽車 。圖中劃紅線的都是奇瑞的品牌或子品牌,加起來 20萬左右 的銷量,長城的品牌哈弗,坦克加起來也有15萬左右,吉利8萬多。
所以說, 出口銷量大增,並不一定表明我們的燃油車也到了爆發的邊緣了,和歐美車企在海外的正面市場沖突,還沒有大規模發生 。
在國內市場,自主品牌同合資品牌的競爭,也只是近兩三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自主品牌才真正跨過了50%的分割線,逐步形成優勢地位。
回顧前十年左右的自主品牌崛起歷史, 2015 - 2017年 ,是一個逐步上升的階段,因為自主品牌主打低價,5 - 15萬以下的中低檔市場,從性價比上形成優勢,搶占了合資車不少份額。
但是2018年後,隨著合資車企的價格下探,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逐步喪失, 一度下探到2020年的35.7% 。
而自主品牌的再度崛起,就是 2021 年開始的,以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汽車的大賣,進入快速發展的道路。
最終於2023年取得了自主品牌 51.9% 的市占率,突破了50%,形成了自主品牌的主導市場地位。與此相對,是合資份額的不斷萎縮,節節敗退。
這背後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產品力上碾壓了合資燃油車,而不是我們的燃油車和合資的燃油車比,形成了碾壓性優勢 。
但是,我們燃油車的技術發展,確實也在突飛猛進,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的研發,也已經可以和國外的老對手們掰掰腕子了。
比如,龍蟠杯第七屆 世界十佳變速器 ,長城的9AT、奇瑞的孚禎動力FA840等榜上有名。
當然,這是我們國內搞的榜單,國外的榜一般很難上。
比如說沃德公布的 2023年10佳發動機/動力系統 ,其中包括4款內燃機、3款混合動力、3款純電系統,具體名單下:
比亞迪的唐電驅系統只獲得了個提名。所以說, 這背後其實反映了,就全球的汽車工業來說,歐美掌握著燃油車相關的很多專利、技術,以及汽車工業相關的評價體系,話語權等等 。
我們如果延續燃油車路線,很難突破重重封鎖。
但是,假以時日,我們的燃油車技術肯定也能取得比較大的成績的。比如說,上面提到的長城獲獎的 9AT變速箱 ,其實就是挖來了奔馳9AT變速箱的主導研發者 - 號稱自動變速箱之父 格哈德亨寧 搞出來的。
所以,只要時間給夠,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們也能搞出來高端的。
但是,還是那句話,搞出來了又怎樣呢?你有三大件、他也有三大件,形不成碾壓性的優勢。
要想取得全球汽車市場格局上的突破,形成我有你無,碾壓性的優勢,還是得靠新能源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
您也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