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很多司機開車並不能穩住油門,而是使用點油門的操作來控制車速,哪怕是在空曠的高架上。
在油車上,只要轉速不是特別高,就算松掉油門,車子還是會以一定速度滑行,並不會減速。重新踩油門加速時,內燃機的響應速度比較慢,介入也不會很明顯,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種間斷性油門輸入的頓挫感。如果有液力變矩器的話,還能進一步最佳化這種收油頓挫,直接進入一種滑行的狀態。
稍微誇張了一點,但是很多司機開車的油門輸入曲線就是這樣的:
經過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最佳化」之後,會變成這樣:
但是電動車就不一樣了,油門響應極快,因此對於突然的油門輸入,乘客是可以明顯感覺到推背感的,然後再一收油,車子開始進入動能回收進而大幅減速,乘客就能明顯感覺到制動。因此想要把電車開順,需要一個比油車更細膩的右腳。
就是在這一開一合之間,乘客會變身撥浪鼓,腦袋亂晃,不暈車都難。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這就是燃油車時代養成的開車陋習,在新能源時代暴露了出來而已,和車子調校沒啥關系,當然,也是可以透過某種特殊調校讓這種現象變得不那麽明顯的,比如鈍化油門響應並調小初段的動能回收力度,但又會造成另一部份使用者抱怨車子響應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