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汽車新聞】報道,日產汽車公布了本財年第一季度(今年4月至6月)的財務數據,數據之糟糕令整個市場震撼。
具體而言,今年4-6月,日產汽車的營業收入為2.99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14.43億元),同比增長2.8%。雖然營收微增,但營業利潤為9.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17.9萬元),同比跌幅高達99.2%;營業利潤率僅為0.03%,幾近於零。
簡單來說,日產汽車第一季度賣車基本上沒掙錢,仿佛「經營了一個寂寞」。基於第一季度財報糟糕的表現,日產汽車全面下調了年度利潤目標和銷售目標。
美國近四成經銷商在虧錢
單從銷量來看,日產汽車的表現還算平穩。4月至6月,日產全球銷量同比下降0.2%。
銷量變化不大,營業收入也有微增,日產汽車怎麽就不掙錢呢?可能有人會認為是日產在中國市場的沒落。不過,從日產汽車官方的解釋來看,相比在中國市場價格戰中苦苦掙紮,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面臨的問題似乎更嚴重。
據【汽車新聞】報道,一份報告稱,日產汽車經銷商的利潤在過去幾年裏急劇下降,今年上半年的利潤較2023年同期下降了70%。這一情況非常糟糕,該汽車制造商在美國1071家經銷店中,大約有38%的經銷店目前處於虧損狀態。
今年上半年,日產汽車經銷商的平均銷售回報率為1%,低於去年的3.2%和2022年的5.6%。報告解釋稱,這一數據下滑與市場份額迅速下降相伴而生,日產汽車的市場份額在過去5年裏從5.8%下降到1.9%,而現代汽車的市場份額增長了1.2個百分點,達到5.1%。
「在許多市場上,日產汽車經銷商的銷量最多只有競爭對手本田、豐田、斯巴魯和現代汽車的一半。」一家經銷商表示。
吃了沒有混動車的虧
路透社認為,日產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糟糕表現,源於其未能在美國推出混合動力(HEV)車型,因此未能享受到該市場混動汽車銷量上升帶來的紅利。
研究公司Motor Intelligence釋出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市場混動車銷量增長了43%,而電動車在當季僅增長2.7%。市場占比方面,混動車占比為9%,純電動車占比僅為7%。
【華爾街日報】稱,在經歷幾年的強勁增長後,美國純電動車市場近期開始降溫。同時,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更願意購買混動車,原因是這類車型既省油,又可以避免美國糟糕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補能困難,以及電動車居高不下的價格。
為了順應市場需求,美國政府甚至在政策端做出了變革。今年3月,美國下調了為達到汽車尾氣排放限制規定而提出的純電動汽車普及目標,同時承認混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為達成排放限制規定能夠發揮作用。
在美國汽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等早就推出混動車型的品牌快速從中獲益。早在2000年,豐田汽車就將首款量產混動車普銳斯匯入北美市場,該品牌也在美國樹立了「提起混動就想到豐田」的品牌形象。
美國調查公司Cox Automotive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豐田與本田合計占據了70%的美國混動汽車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豐田集團在北美地區的混合動力車型銷量同比增長57.2%,達到47.3萬輛。
「去年,當升級版奇駿首次亮相時,我們特別指出其沒有混合動力傳動系統。這是奇駿與其直接競爭對手豐田RAV4和本田CR-V之間的一個巨大差別。」一家經銷商表示。
目前,日產汽車在北美地區銷售燃油車與純電動車。直至今年3月,日產才遲遲宣布,將於2026年在北美地區推出搭載e-POWER動力的車型。
其實,日產汽車的e-POWER在2016年就已推出,相關車型早已在歐洲和日本等全球多個市場上市銷售,但在美國市場卻始終缺席。
此前,日產汽車產品戰略和產品規劃主管伊萬·埃斯皮諾薩表示,e-POWER在研發時更傾向於乘用車市場,而日產汽車認為在美國市場,卡車更受歡迎。
純電之路,一意孤行?
雖然混動車做得晚,但相比豐田汽車總是抨擊純電動車,然後依然發展純電技術,日產的純電之路走得比較耿直。當然,耿直不表示順利。
自2021年「日產2030願景」釋出至今,日產經歷了擴大電動化投入、提升純電車型數量等多項變革,但實際在市場中量產的電動化產品,仍寥寥無幾。
今年年初,日產還宣布將進一步擴大「2030戰略」中的純電車型數量,具體表現為2030年前推出19款純電動車。此前,這一數碼為15。
據路透社報道,日產計劃推出Juke、逍客和奇駿的純電動車型。其中,逍客和奇駿或將沿用Ariya所采用的CMF-EV架構,尺寸更小的Juke則有望采用與雷諾5同平台的CMF B-EV架構。
即便花大力氣做了純電動車,但仍然是落後的產品。比如,202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Ariya,該車型誕生於雷諾-日產聯盟的全新純電動車平台,續航裏程最低只有430km,人機互動方面在中國市場也毫無優勢。
在彼時的中國市場,400公裏級別續航裏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主流產品已經進入600公裏以上的續航裏程時代。Ariya的售價也很尷尬,27.28萬~34.28萬元的價格區間可選擇性太多,比你續航裏程更長,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車型,中國品牌中都選花眼。
即便是在純電動汽車競爭不激烈的美國市場,日產Ariya依然無法破局。此外,除了日產Ariya和老派的聆風難以吸引美國使用者購買外,日產還在去年遭受了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的制裁,由於當前的電池原材料無法滿足該法案規定,日產需要到2026年才有資格獲得全額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美國汽車評論家邁特在今年年初評價日產電動化戰略時稱,如果日產想要為美國市場推出適合使用者的車輛,那麽一定需要確保不是沈悶的Ariya或老舊的聆風,而是混合動力汽車。
今年5月,為迎合美國市場電動汽車需求減少的趨勢,日產表示,公司已暫停了兩款純電動轎車的開發計劃,並將重點放在混動車和燃油車上。
在記者看來,日產對於全面電動化這一大方向無疑是異常堅決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產還缺少對不同市場快速變化的洞察力。作為一家跨國車企,日產需要因地制宜,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