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TMT2020年12月3日訊)日前,銳思華創 (Raythink technology) 正式對外宣布,其 AR-HUD 技術已經在一輛實車(BMW i3)上路測AR導航及ADAS功能超過半年。此外,在前期資訊采集的基礎上,銳思華創進一步最佳化了AR-HUD 的軟件系統和UI設計風格,使其更具人性化。
在汽車「新四化」的大潮中,智能汽車已經成為時下各大汽車品牌競爭的熱點。一些車企也在與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力圖在自動駕駛、人機互動、車載HUD等方面有所突破。相比常見的C、W型HUD,AR-HUD有著顯示清晰、科技感強、同車融合度高的優勢。作為知名初創科技企業,銳思華創曾經於去年首次對外釋出實車車載廣角視場AR-HUD產品(FOV 23度*5度,VID 15m~無窮遠),實作AR導航、前車碰撞預警(FCW)、前方行人碰撞預警(PCW)、車道偏離預警(LDW)等功能服務,一經釋出備受關註。
在激光微繞射技術與新光源模組OpticalCore的套用下,公司成為當前市場上率先套用自主光學設計成功在實車上裝載FOV>23度,VID>15m的AR-HUD整機的團隊。一般來說,視場角的大小決定了使用者的AR視野,視場角越大,AR視野就越大。傳統的W-HUD的視場角一般在5度~6度,而AR-HUD的視場角更大一些,但常見的範圍是做到10度~12度, VID大約7~8m。相比之下,銳思華創的AR-HUD產品效能明顯更為優異。
基於自主開發AR影像生成單元、以及與行業夥伴合作開發OpticalCore™激光成像模組,銳思華創致力於將基於激光成像的AR-HUD產品推向量產,采用自研的激光微繞射技術解決激光散斑,相比TFT或DLP方案,能夠大幅減小系統體積、增大了視場角,真正做到了涵蓋三個車道的廣角大FOV,與此同時,銳思華創的自主光學設計克服了WHUD/ARHUD對擋風玻璃PVB楔型膜夾層的依賴,在普通擋風玻璃上也能完成AR成像,能夠有效降低更多的車主使用到AR智能輔助駕駛的成本門檻。
當前,銳思華創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印度等地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已經掌握了核心的光學技術和量產Know-how,在AR-HUD光學系統及零部件設計、OpticalCore激光掃描成像模組、AR Generator SDK與AR辨識演算法以及平台化的軟件系統架構均掌握了核心技術與多項發明專利,具備極高的技術壁壘。
「目前,我們已經實作了基於實車的AR-HUD上車裝配,FOV測量結果達到23度以上(測量位置在距離擋風玻璃 900mm處),VID 達到15米以上,實車測試時間已達6個月以上。同時,公司計劃在2020年底對當前車AR-HUD進行全面升級,升級後的AR-HUD將配備新一代OpticalCore成像模組與AR Generator軟件平台,顯示清晰度以及亮度將得到極大的提升,AR導航及ADAS融合功能也將進入成熟落地階段」,銳思華創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能夠提供AR-HUD系統整合和能靈活對接地圖與服務數據的SDK,提供方便智能座艙系統的介面以復用現成的地圖、GPS、ADAS網絡攝影機、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以及其他AR繪制所需的資料來源,可方便、快捷的整合到車企的車機系統中。銳思華創計劃將在2021年初完成的實車廣角AR-HUD的效能全面升級中,同時將釋出面向車廠及Tier1客戶的AR Generator SDK及校準工具包,進一步推動其廣角AR-HUD產品2022年的量產。
銳思華創除了針對產品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大量核心儲備之外,在AR-HUD落地性研究方面,目前正在重點開發人機互動的創新概念及相應的落地方案。在銳思華創的科研人員看來,圍繞AR-HUD的顯示功能,汽車座艙將變成兼具娛樂性和安全性的流動終端,這也是未來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所在。
此外,在於今年下半年獲得東方富海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之後,目前銳思華創正在籌劃A輪融資,力圖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加速新品研發和市場推廣。
銳思華創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隨著技術越發成熟,公司針對符合現代駕駛人開發的AR -HUD系統將會帶來更豐富以及更人性化的駕駛體驗,目前的軟件系統已經進行了全新的叠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