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不僅是天文意義上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之日,更是中醫養生理論中陰陽轉換、陽氣始生的關鍵時期。此時人體陽氣尚弱,陰氣仍盛,如何借助中醫的智慧和方法進行身體調理,對於養護健康、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具有深遠意義。那麽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做呢?
飲食調養:溫補助陽,養精蓄銳
冬至飲食應以溫補助陽、養精蓄銳為原則,為身體補充能量,抵禦嚴寒,同時滋養臟腑,助力陽氣的生發。
羊肉當歸湯:羊肉性溫熱,具有溫中暖腎、益氣補虛的功效,是冬至時節的滋補佳品。搭配當歸,既能增強羊肉的滋補作用,又能活血養血,使氣血暢通。將羊肉洗凈切塊,與當歸、生姜等一同燉煮,至羊肉熟爛。這款湯品尤其適合陽虛怕冷、腰膝酸軟的人群,冬季常飲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
黑芝麻核桃粥:黑芝麻和核桃均為補腎益精的食材,黑芝麻富含油脂,能潤腸通便、滋養肝腎;核桃則具有補腎固精、潤腸通便、溫肺定喘的作用。將黑芝麻、核桃與大米煮粥,口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食用後可補腎健腦,滋養身體,對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等人群有很好的調理效果,同時也有助於補充冬季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為來年的健康儲備力量。
紅棗桂圓茶:紅棗健脾益胃、養血安神,桂圓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滋補肝腎。將紅棗、桂圓與適量的紅糖一起煮茶飲用,既能溫暖脾胃,又能補養氣血,寧心安神。適合冬季容易疲勞、氣血不足、睡眠不佳的人群,常飲可改善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癥狀,使身體在冬至時節得到充分的滋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適應能力。
起居作息:早睡晚起,養藏陽氣
冬至時節,自然界陽氣潛藏,人體也應順應天時,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養藏體內陽氣。
早睡養陽:夜間陰氣盛,早睡可使人體順應自然規律,避免陽氣的過度消耗,有助於陽氣的潛藏和滋養。建議在晚上10點前入睡,此時人體的陰氣逐漸旺盛,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後,有利於身體各臟腑器官的休息和修復,尤其是對腎臟的養護更為重要,為陽氣的生發積蓄能量。
晚起護陽:冬至白晝時間短,早晨氣溫較低,晚起可避免人體過早地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防止寒邪侵襲人體陽氣。待太陽升起,陽氣漸盛時再起床活動,能夠更好地順應自然界陽氣的變化,使身體的陽氣得到充分的養護,保持身體的溫暖和活力,減少冬季感冒、咳嗽等疾病的發生。
註意保暖:冬至天氣寒冷,人體陽氣相對較弱,尤其要註意保暖,尤其是頭部、頸部、腰部、腳部等部位,這些部位是人體陽氣最容易散失的地方。外出時應佩戴帽子、圍巾、手套,穿著保暖的鞋子和衣物;室內要保持溫暖舒適,可使用暖氣、空調等器材,但要註意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幹燥。睡前可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迴圈,溫暖全身,有助於睡眠和陽氣的潛藏。
經絡穴位保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冬至時節透過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特定的經絡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陽氣的生發和執行。
艾灸神闕穴:神闕穴位於肚臍中央,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艾灸神闕穴具有溫陽散寒、健脾和胃、回陽固脫的功效。冬至時,可使用艾條溫和灸神闕穴,每次15-20分鐘,以局部皮膚溫熱為宜。艾灸此穴可有效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補充人體陽氣,對於脾胃虛寒、腹瀉、腹痛等癥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同時還能提升身體的整體陽氣水平,增強抵禦寒邪的能力。
按摩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是腎經的起始穴位。按摩湧泉穴可滋陰益腎、平肝息風、醒腦開竅、調二便。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後,用手指按壓湧泉穴,每次3-5分鐘,力度適中,以產生酸脹感為度。經常按摩湧泉穴有助於補腎填精,引火歸元,改善睡眠質素,增強體質,對於冬季因腎陰虛或腎陽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促進身體的陰陽平衡。
拍打足三裏穴:足三裏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此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冬至期間,可每天拍打足三裏穴3-5分鐘,力度以穴位處有輕微酸脹感為宜。拍打足三裏穴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預防冬季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也有助於陽氣的升發和執行,使身體更加健康有活力。
適度運動鍛煉:動靜結合,增強體質
冬至時節的運動應遵循動靜結合、適度適量的原則,避免過度勞累和大汗淋漓,以免損傷陽氣。
八段錦:八段錦是一套傳統的健身氣功,動作舒展優美,如錦緞般行雲流水。其功法柔和緩慢,圓活連貫,透過拉伸、扭轉、屈伸等動作,能夠充分調動人體的經絡氣血,調節呼吸,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冬至時練習八段錦,可選擇陽光充足、溫暖避風的場所,每個動作重復6-8次,全套功法練習一遍約15-20分鐘。長期堅持練習八段錦,有助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提升陽氣,使身體在冬季保持良好的狀態。
太極拳: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緩慢、輕柔、圓活,註重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動靜相兼,內外合一。冬至時節打太極拳,能使身體微微出汗,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同時還能調節呼吸,寧心安神,緩解冬季因天氣寒冷而產生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每次練習太極拳以30-40分鐘為宜,可根據個人體力和身體狀況適當調整練習強度和時間,讓身體在柔和的運動中得到鍛煉和滋養,為陽氣的生發創造良好的條件。
散步: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適合大多數人群。冬至時,選擇陽光明媚的午後,在戶外散步30-60分鐘,步伐適中,呼吸自然。散步過程中可欣賞自然景色,放松身心,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同時,曬太陽還能補充人體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增強骨骼健康。對於老年人或身體較弱者,散步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運動方式,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避免過度勞累,使身體在冬至時節保持適度的活動量,促進陽氣的升發和執行。
情誌調養:平糊心態,樂觀豁達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日照時間短,人體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情誌調養也不容忽視。
曬太陽調情誌:冬季陽光相對較弱,人體容易因光照不足而導致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情緒。冬至時,應盡量多曬太陽,尤其是在上午9-11點或下午3-5點,陽光較為充足且溫暖,此時曬太陽可補充人體陽氣,促進血液迴圈,同時刺激大腦分泌快樂激素,改善情緒,使人心情愉悅、開朗樂觀,有助於緩解冬季抑郁情緒,增強心理韌性。
聽音樂寧心神:中醫認為,音樂具有調和氣血、安神定誌的作用。冬至時節,可選擇一些舒緩、悠揚、柔和的音樂,如古典音樂、輕音樂等,在閑暇時光聆聽,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寧心安神。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能夠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和心理狀態,使呼吸平穩、心跳減緩、情緒放松,幫助人們擺脫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的困擾,保持平糊的心態,促進身心健康。
參考資料:
【黃帝內經】.中華書局.2022年
【中醫內科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