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太拼了,主播臉都爛了還在帶貨

2024-07-24女人

爛臉上妝風靡直播間

最近,有一類美妝直播間在一些平台火了。

在這些直播間裏, 盡管主播臉上打出都是痘痘,臉也泛紅很嚴重,都讓人心疼她的皮膚狀態了,但她還是跟沒事人一樣,拿起粉撲就往臉上拍,就是為了給大家看到直播間的粉底液到底有多厲害,能把痘痘、紅臉都給遮得嚴嚴實實的。

即使主播的皮膚狀態看上去已經很不好了,她也還是會重復上妝、卸妝這個步驟,讓消費者看到塗上粉底液後的皮膚無死角的對比。

因為反復卸妝摩擦,主播的臉會看上去越來越紅,越來越嚴重。讓人不忍心看下去。

這樣的直播間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都有出現,也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註意。但是消費者們對這種直播間也有不同的意見。

一類人認為這類主播為了吸引眼球近乎 「自虐」式的不斷卸妝上妝讓人感覺很不適,表示不太喜歡這種直播方式。

另一類消費者則覺得很心疼主播,看她來來回回折騰,會很心軟。

圖源:小紅書

除了臉頰泛紅的主播,還有一些主播甚至會特地挑臉上很明顯的痘痘,將痘痘擠破有點滲血之後再上妝,上完妝之後,痘痘也就完美隱身了。

主播上妝截圖

這類直播間裏上妝卸妝強烈的對比效果不僅讓一些消費者心疼主播,更讓一些消費者驚訝於直播間裏粉底液強大的遮瑕效果。

更重要的是,粉底液的價格也很便宜,不到 200塊還有一堆贈品。消費者們自然都激情下單了。

於是,這些直播間不僅越來越火,帶貨的銷量也越來越高了。

爛臉可能是假的,但套路是真的

爛臉後上妝的強烈的對比效果讓許多消費者相信了直播間裏推薦的粉底液的質素。紛紛下單購買。

然而,做任何事情都很難 「一招鮮,吃遍天」,商品質素不好的話,再多的帶貨形式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

許多買過商品的消費者會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但大部份都是不太好的評價。

他們表示購買使用了直播間所賣底妝產品後,發現實際效果與直播間所展示出來的高遮瑕、高貼膚度完全不一致。

「非常難用,我真的是被他人設感動的,打自己臉很努力的樣子,以為真誠說的真話,氣墊非常粘,顏色死灰,難用的我都不知道怎麽評價」

「別買!特別不好用!一點都不遮瑕而且暗沈的很快!」

「買回來了,效果並不好,輕微的瑕疵都遮不住。」

「根本不遮瑕,還卡粉,打完底妝手機上都是,不知道他們直播間怎麽做到的。」

圖源:小紅書

而隨著類似的直播越來越多,時間久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心裏也會有許多疑惑,為什麽直播間裏主播的臉總是爛的,這麽紅這麽嚴重真的能天天直播嗎?

還有一些消費者覺得,這些產品好像故意把照片的紅色調得更鮮艷了,這樣一來,臉上的泛紅就顯得更 「嚇人」,前後的變化也更加一目了然。

有網友指出,有些直播間裏是有紅色濾鏡的。之前看見主播的嘴在直播間擦幹凈之後都是通紅的,就知道這個直播間把紅色拍得比較誇張。

圖源:小紅書

但說實話,就算真的臉部泛紅,但泛紅是臉上比較容易遮蓋掉的瑕疵,並不能完全看出粉底液產品的遮瑕效果。

另外還有網友指出,這類直播間背後公司的直播風格就是這樣。主播會把皮膚弄得很紅,很差的狀態,帶上顯得楚楚可憐的美瞳,對自己下死手,引得觀眾心疼。

圖源:小紅書

在聽到直播間的觀眾表示說心疼的時候,主播還會真性情地表示: 「大家不用心疼我,我就是幹這個的,坐在這試用幾個產品就能賺錢,已經很舒服了。」這種表達無疑會讓更多人相信產品的質素。

然而,真實的使用評價無疑證明了,無論是爛臉上妝還是坦誠發言的背後,更多的只是商家的行銷套路而已。

甚至還有一些主播被爆出在直播間裏的爛臉是假的,是他們 事先就化好了 「爛臉 」。

在這種巨大的反差感和同情心作祟下,類似直播間的人氣是一波高過一波,背後的主播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同時,他們背後的公司也不吝嗇於為這些直播間購買推流。

有網友就表示,刷到此類直播就會拉黑,但是還是會一直出現在主頁推薦裏。

圖源:小紅書

他們用這樣的手段來吸引觀眾眼球,讓更多觀眾看到直播間,然後引導觀眾下單。

這種方式雖然在短期內給品牌和主播吸了很多金,但以長期眼光來看,顯然是不可能一直賺錢的。

因為商品光有流量,光有吸引眼球的行銷方式是不夠的,最終消費者看的還是產品的品質。

消費者要警惕消費陷阱

如今,可供消費者選擇的購物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是明星直播還是網紅帶貨,甚至還有國外代購和買手等其他形式。

但消費方式越多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消費陷阱也越來越多。

然而,這兩年全球都在經濟下行,就業形勢也不好,錢也越來越難掙了。

因此,消費者們更要努力辨識消費陷阱,不讓生產低質素商品只會虛假宣傳的商家賺走自己的錢。

首先, 消費者 需要認識到消費陷阱的常見類別。

像爛臉直播就屬於 虛假宣傳與誇大其詞 商家為了吸引顧客,往往會對產品進行不切實際的宣傳,甚至虛構產品功能或效果。

面對這類陷阱,消費者應仔細核對產品描述與實際效能是否相符, 必要時可檢視權威機構的認證或檢測報告。 前段時間的駱王宇 CSS事件也為廣大消費者敲響了警鐘,大主播也不一定是百分百可信的。

此外, 有一些商家會采用 限時搶購與饑餓行銷 手段。透過制造緊迫感,促使消費者沖動 消費

對此,消費者應明確自身需求與預算,避免被壓力所左右,做出不理智的消費決策。

捆綁銷售與附加條件同樣值得警惕 。商家可能將多個商品或服務打包銷售,看似優惠實則可能包含不必要的專案,或設定復雜的退換貨條件。

消費者 仔細閱讀合約條款,明確每項商品或服務的具體內容及費用,以免陷入被動。

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透過提升自身能力、改變自身消費觀念並善用工具來避免陷入消費陷阱。

首先, 消費者在購物前, 仔細比較不同產品的效能、價格及使用者評價,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同時,保留好購物憑證,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依法維權。

其次,理性消費是避免消費陷阱的關鍵。

消費者應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實際需求進行消費,避免盲目追求品牌、攀比消費。在購物時,要 記得 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被商家的促銷手段所迷惑。

利用科技工具輔助決策也是避免消費陷阱的有效方法。消費者可以利用比價網站、消費評價平台等科技工具獲取更全面的市場資訊,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費決策。

最後,各個平台以及國家都在釋出和出台相關規定,打擊這些消費陷阱。

總而言之,消費者應當在消費浪潮中保持清醒,而商家則需要少一點行銷,少一點套路,這樣,才能讓消費環境越來越好。

作者 | 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