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熱死人」並非玩笑話!氣溫「火力全開」,科學防治熱射病

2024-07-22女人
炎炎夏日,熱浪襲來。高溫燒烤模式將很多人炙烤得渾身難受,直呼「熱死了」。
這句玩笑話並不假,高溫天氣真有可能熱死人,國內已有多地報道熱射病病例,並有患者經全力搶救無效去世。氣溫「火力全開」,科學防治熱射病,很關鍵。
最嚴重的中暑類別,損害全身多臟器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別,也是熱損傷相關疾病行程中最危險的階段,死亡率最高可達80%。該病主要因機體劇烈運動或暴露於極端熱環境下,核心體溫急劇升高>40℃所致,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意識模糊、譫妄、昏迷、癲癇發作、凝血功能障礙、肝腎衰竭、心力衰竭、橫紋肌溶解等,可伴大汗淋漓或無汗。
熱射病會損害全身多臟器:
■中樞神經系統:中樞對熱應激最敏感,腦損害是熱射病首要表現。患者可有輕度的腦損害表現,比如譫妄、嗜睡、癲癇發作、昏迷等;重者出現去皮層狀態或去大腦強直,比如幻覺、角弓反張等。
■心臟:心臟屬於熱易激惹器官。早期機體透過增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來增加外周迴圈,以滿足排汗需要。隨著熱暴露時間和強度增加,心臟前負荷下降、心輸出量下降,影響散熱,進入失代償階段,即無汗階段,表現為心電圖異常達24小時以上。
■肺:早期表現為呼吸急促、口唇發紺等。約60%的患者呼吸困難不能緩解,需要機械通氣;約10%的患者可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肝臟:肝損傷是熱射病常見的並行癥,更是患者致死的直接原因之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乏力、納差和鞏膜黃染。
■腎臟:患者多有腎損傷,與直接的熱損傷、容量不足導致的腎前性損害、腎灌註不足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少尿、無尿、濃茶色或醬油色尿。
■胃腸道:熱射病會引起胃腸道血流減少致缺血,表現為胃腸道黏液缺血、腸壁水腫、腸腔積液、出血等。
此外,熱射病還會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及橫紋肌溶解等,起病後及時救治是關鍵。
起病3小時內是搶救黃金時段
熱射病的現場救治必須遵循「快速、有效、持續降溫」的原則。鑒於熱射病病情重、進展快的特點,在現場處置中要「邊降溫邊轉運」,即立即降溫與撥打「120」同時進行。當降溫與轉運存在沖突時,應遵循「降溫第一,轉運第二」的原則。
首先,幫助患者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環境,將其移至通風陰涼處,平臥、頭偏向一側,盡快去除其全身衣物,以利散熱。有條件的情況下,將患者移至空調房,建議室溫調至16℃至20℃。在救助的過程中應觀察患者氣道是否通暢,是否有嘔吐物,及時清除分泌物以確保呼吸道通暢。
建議每10分鐘測量一次患者體溫。熱射病的病死率及並行癥與體溫過高及持續時間密切相關,起病3小時內是搶救的黃金時段。如果降溫延遲,死亡率將明顯增加。現場的降溫目標是,使患者的核心體溫在30分鐘內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時內降至38.5℃以下。
現場可采取的物理降溫方式主要有蒸發降溫、冷水浸泡和冰敷降溫等。可在患者額頭、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用冷水或冰水擦拭身體,同時用風扇向患者吹風。必要時可將患者全身除頭部外浸泡在4℃的冷水中。降溫過程中,需每10分鐘監測溫度。一旦肛溫降至38℃左右,需立即結束物理降溫,以免患者體溫過低出現虛脫現象。
避免中暑相關危險因素
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在於預防。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的環境,減少和避免中暑發生的危險因素,多喝水、適當運動,從而降低熱射病的發生率及病死率。
炎炎夏日,應盡量避免室外停留時間,如需外出,應走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和暴曬。室內要註意通風降溫,即便是在空調房內,也要適當開窗通氣。室內溫度不要太低,否則室內外溫差太大,人體耐熱性會降低,一旦從室內走到室外更容易中暑。
多喝水,補充鹽分。排汗排尿有助於散熱,但也會帶走體內大量鹽分,故可適當飲用含鹽飲料,以防水電解質紊亂而導致脫水的發生。
遊泳是避暑運動,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到戶外運動,氣溫相對低,陽光也不那麽強烈,運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運動期間註意少量多次補水,每隔30分鐘,飲用至少200毫升水。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旺盛,可食用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食物,比如菊花、薄荷、金銀花、綠豆、百合、蓮心等來祛暑。
作者:朱嘉英 陳偉明
文:朱嘉英 陳偉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癥醫學科)圖:視覺中國編輯:李晨琰責任編輯:唐聞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