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的這款中藥膠囊好用!不僅效果良好,還方便服用,最關鍵是在澳門就能開到藥。」作為首批內地中藥醫院制劑跨境使用獲益者之一的梁小姐點贊了廣東省中醫院的一款膠囊。
去年10月,該院5款中藥制劑首次成功跨境至澳門鏡湖醫院使用,如今已有10多萬份制劑獲批過境,廣受澳門患者歡迎。這些內地制劑加貼了符合澳門規範的繁體字標簽,正因有了這張標簽,內地制劑才能順利獲得出境「通行證」,從廣州來到百余公裏外的澳門患者手中。這一探索,打通了內地優質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跨境使用的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成藥聯合監管的重大進展,開創粵澳醫院制劑監管協作的新模式。
「粵藥澳用」只是充分發揮大灣區醫療資源優勢的縮影。此外,為國際先進藥械進入內地開設「快速通道」的「港澳藥械通」政策,打造琴澳經濟新增長極的「澳門藥、橫琴造」模式……一系列先行先試的創新醫療機制和舉措,正促進大灣區醫療服務的互聯互通,切切實實惠及大灣區百姓。
![](https://img.jasve.com/2024-9/4ddbeb23945e0276a1a320f9e66b2ce4.webp)
在澳門鏡湖醫院的中藥房內,中藥師們正在配藥,5款廣東中藥制劑已在這裏套用了10個月。
新突破
廣東中藥制劑貼上新標簽 首次跨境至澳門醫院使用
今年2月,澳門居民梁小姐因為宮外孕來到澳門鏡湖醫院住院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便出院休養。其間,由於要減少運動量,梁小姐只好請了一個月病假,居家臥床休息,「身體不舒服,對心情也有很大影響,我感到非常擔心和焦慮。」
後來,梁小姐來到鏡湖醫院中醫科求醫,先是服用了一個療程的中藥,病情已經大有緩解。在主治醫生開具藥方後,她嘗試了服用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院內制劑莪棱膠囊繼續治療。兩個半月後,梁小姐進行B超復診時,驚喜發現宮外孕胚胎已完全消失,終於可以松一口氣。回顧整個治療過程,從身心焦慮到逐漸緩解,梁小姐認為這款膠囊不僅效果良好,而且用起來方便。
同樣居住在澳門的陳小姐今年也試用了這款來自內地的中藥制劑。令陳小姐感到安心的是,這款膠囊的藥瓶上貼有完整標簽,使用本地慣用的繁體字標註了藥物成分、使用範圍等資訊,跟往常使用的其他本地藥劑一樣,這表明該制劑是經當地監管部門認可的、規範安全的藥物。9年前,陳小姐曾因雙側卵巢囊腫接受了腹腔鏡手術切除,2023年,她再次查出雙側卵巢囊腫復發,一到生理期就疼痛不已,幾乎無法正常生活工作,於是來到鏡湖醫院中醫科求醫。最初,陳小姐服用中草藥,由於煎藥耗時長且不熟悉煎煮方法,她就選用了醫院的代煎中藥服務。這樣一來,每周都要復診、隔天領藥,一周要跑兩趟醫院,費時費力。
今年年初,在醫生開具藥方後,陳小姐試用了來自廣東的中藥制劑。用藥一個月後,陳小姐的痛經癥狀有所緩解。如今,她在辦公室和家裏都常備著這款藥劑,遵醫囑按時服用,「很方便,出差還可以帶著藥。」這款廣受澳門患者好評的藥品,正是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明星中藥制劑」。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居民交流日益頻繁,粵澳兩地的醫療交流也越來越多。
![](https://img.jasve.com/2024-9/39f3e964b8fb276f4db253b37319d8b2.webp)
滿載著內地中藥制劑的貨車正準備透過港珠澳大橋口岸前往澳門。圖/廣東省中醫院提供(資料圖)
去年10月,在國家藥監局的支持下,經粵澳兩地藥監部門批準,由粵澳醫療機構中藥制劑中心牽頭協調,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莪棱膠囊、開胃醒脾飲、骨松安膠囊、飛揚外洗顆粒、小兒咳喘寧口服液等5款獲批跨境使用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貼上繁體字版本的制劑標簽發往澳門,由鏡湖醫院接收,逐步套用於澳門臨床。這是內地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首次成功跨境至澳門醫院使用,也是大灣區中成藥聯合監管的重大進展。
受歡迎
有醫院10個月使用量超2萬盒 澳門今年兩次追加引進
如今,5款中藥制劑已在澳門臨床套用了10個月,記者日前專門來到鏡湖醫院了解其使用情況。在該醫院的中藥房內,彌漫著濃郁的中草藥香氣,數名中藥師正忙著配藥。一名中藥師介紹,幾款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院內制劑使用率頗高,幾乎每日都有患者取這幾款藥。
該醫院藥房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8日,該醫院引進的5款中藥制劑總使用量超過2萬份,其中開胃醒脾飲的使用量約為13000支,骨松安膠囊的使用量約為4200盒。
鄺文婷是鏡湖醫院的醫生,從醫10余年。她告訴記者,跨境中藥制劑開胃醒脾飲的藥劑瓶張貼著一張標簽,上面詳細標註出「烏梅、麥芽、茯苓」等有助於消食健胃的成分。「這款藥口感酸甜,小孩子的接受程度較高。另一方面,嬰幼兒用藥劑量低,沒有達到院內代煎中藥標準服務的量,就需要患者家屬取藥回家自行煎藥。而開胃醒脾飲就是很好的選擇,可精準用量。」她還註意到,這款制劑在臨床上對緩解成年人消化不良也有良好效果,十分受歡迎,也是5款內地制劑中用量最多的一款。
![](https://img.jasve.com/2024-9/a8e064d85b58111c20913cbfd0d6a20b.webp)
澳門鏡湖醫院醫生鄺文婷正在看診。
粵澳兩地一衣帶水,用藥文化相似,嶺南中醫的群眾基礎深厚。申堅是鏡湖醫院中醫科副主任,負責牽頭推進「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跨境使用的工作。他介紹,澳門和廣東同屬嶺南,多用南藥,澳門的中醫起源、醫療技術、用藥便是以嶺南醫家經驗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許多澳門居民的祖籍都是廣東,對廣東中醫藥的接受程度比較高。
2023年,鏡湖醫院率先與廣東省中醫院啟動了戰略合作,在醫院工作、學術等方面深入交流。同年,兩院啟動了「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跨境使用的推進工作,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著手牽頭具體工作。2023年上半年,粵澳藥監部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屬企業粵澳藥業有限公司多次就跨境使用醫療機構制劑事項向國家藥監局請示匯報,同年8月,初步確定試點方案。
院內制劑有300多種,該選哪幾種「打頭陣」?「一切從臨床需求出發。」張忠德表示,在選取藥劑品種做試點時,醫院充分調研了鏡湖醫院臨床醫生的用藥情況,綜合考慮了澳門的常見疾病、藥品的臨床需求以及醫院專科發展的情況,最終5款在骨科、兒科、婦科臨床套用多年的、被證明安全有效並具有市場前景的院內制劑脫穎而出。
隨後,廣東省中醫院和鏡湖醫院分別向廣東省藥監局和澳門藥監局提出醫療機構制劑出境和入境申請,粵澳兩地監管部門各自出具批文,在橫琴海關報關。2023年10月25日,一輛大貨車滿載著5款制劑,帶著兩地中醫藥交流的美好願景和造福澳門居民健康的使命,經港珠澳大橋從珠海公路口岸出境來到了澳門鏡湖醫院。一瓶瓶制劑,張貼著一張張印滿繁體字的標簽,見證著中醫藥資源的自由流動、高效套用,見證著大灣區中醫藥發展的雙向奔赴。
內地中藥制劑在澳門投入使用後,獲得醫生患者一致好評,今年1月,有的中藥制劑一度告罄。經粵港兩地相關部門、單位商議,提出申請第二批合計3種制劑的跨境使用。記者從澳門藥監局獲悉,去年首批跨境調劑的院內中藥制劑已使用完畢,今年1月、7月兩次增加引進的申請順利獲批,又有5個批次的院內制劑跨境調劑至澳門鏡湖醫院。
互聯通
澳門中成藥運至廣東 「藥械通」助「熊貓血」孕婦用上香港上市藥
粵澳兩地醫療的雙向奔赴持續上演。
去年12月,澳門中藥制藥廠制造的外用中成藥「止痛活絡摩擦膏」順利運抵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標誌著這款澳門藥品正式投入內地醫療機構臨床使用。這是港澳傳統外用中成藥首次進入內地醫療機構進行臨床使用,成為粵澳兩地進一步融合協同發展的創新舉措。
此外,為推動粵澳兩地中醫藥產業深度融合,今年9月5日,3款澳門中成藥內地註冊用研發樣品從澳門經橫琴口岸進口至橫琴粵澳藥業有限公司,實作澳門中成藥內地註冊用研發樣品成功進口的突破。
大灣區醫療互聯互通上的成果不只是這些。
![](https://img.jasve.com/2024-9/51855ae3b51c900d5cf919dd23f9b400.webp)
今年7月,佛山開出「港澳藥械通」首張幹眼癥創新藥處方。
今年8月,「港澳藥械通」政策迎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正式擴充套件實施三周年。截至8月中旬,廣東已批準「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19家,覆蓋廣州、深圳、中山等地,準入藥械品種擴大至76種,惠及患者7740余人次。今年以來,在「港澳藥械通」利好政策下,多種創新藥紛紛落地,惠及大灣區患者。
3月,眼底病創新藥「布西珠單抗」來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52歲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唐先生重獲了視力,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彭先生免去了奔波珠海求醫的麻煩。多名患者紛紛點贊,「‘港澳藥械通’的政策福利,方便了內地特殊患者人群,值得堅持和推廣。」
5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繼引進首個「港澳藥械通」器械——人工耳蝸器械之後,又開出首張「港澳藥械通」引進的臨床用藥處方。一款在香港上市的抗D免疫球蛋白被成功用於內地一例「熊貓血」孕婦身上,以預防其在妊娠期間和分娩後產生RhD同種免疫反應,最終保障了胎兒健康,也消除了孕媽的焦慮。
7月,佛山開出「港澳藥械通」首張幹眼癥創新藥處方……
「港澳藥械通」不但使內地患者快速用上新藥,也帶動更多港澳患者在內地就醫。年過六旬的香港居民吳叔就有一次難忘的內地就醫經歷。早前,他帶上香港居民相關證件,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區進行了一次「絲滑」的體檢,為此,他希望家人們也能享受到這些便利的醫療服務。
「在內地看病,輪候時間不長,還能使用香港醫保結算,香港能用的新藥好藥在內地一樣能開到,方便又劃算。」隨著大灣區醫療資源的對接共享,加上政策扶持,大灣區居民能便捷地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像吳叔這樣「北上就醫」的患者越來越多。
12月起,【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條例】將實施,為政策提供法律保障,滿足大灣區民眾臨床急需用藥用械的需求。在醫藥器械加速交流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融合發展正在不斷深入。
![](https://img.jasve.com/2024-9/0aac1b9c5a1003c54f37bd25d87ae327.webp)
2023年10月,內地醫療機構的中藥制劑首次跨境至澳門醫院使用,經粵澳兩地藥監部門批準,對制劑標簽上的成分等表述進行修改,方便澳門居民使用。一張張標簽,見證了粵澳醫院制劑監管協作,,推動大灣區醫療服務的創新聯動。
一張小標簽背後的「大融合」
藥劑上的一張小小標簽,標誌著內地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跨境使用邁出了突破的一步。記者註意到,澳門鏡湖醫院跨境引入的中藥制劑上都貼有標簽,上面用繁體字標註了制劑成分,註明「醫院制劑,僅供醫院調劑使用」。鏡湖醫院中醫科副主任申堅表示,按照以往藥物進出口的要求,更換藥品包裝,藥品就要重新註冊,成本高、手續煩瑣。加貼標簽,是多方商議後采取的辦法,接受屬地監管、遵守規範流程的同時,也保證了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
![](https://img.jasve.com/2024-9/9ef7fcb3f85c97c61f57386630cbd3a8.webp)
澳門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試點工作剛開始時,他們發現,這批內地制劑的外包裝標簽內容和澳門原生的要求存在差異。如何使兩地規則有效銜接,讓這些標簽符合當地的使用規範呢?為解決有關標簽的差異,在符合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允許相關醫院制劑以加貼標簽的方式,在包裝上標示澳門所需的相關內容,澳門藥監局準照及稽查廳對入境的中藥制劑進行稽核,粵澳兩地實作了醫藥規則銜接,打通了內地中藥醫院制劑跨境使用的通道。
目前,跨境院內制劑使用的試點工作仍在推進中。鏡湖醫院正在摸索打通供需渠道的便捷方式,並根據引進藥品的實際使用需求,不斷進行調整。
澳門藥監局表示,這次中藥醫院制劑跨境調劑使用試點工作的成功,實作粵澳兩地監管創新,促進兩地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成為日後更多內地制劑跨境調劑到澳門使用的示範和基礎。今後將持續最佳化相關工作,推動更多內地優質的中藥醫院制劑跨境調劑到澳門使用,提升居民健康福祉。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多次表示,中藥制劑跨境調劑探索填補了以往的空白,在大灣區中藥聯合監管先行先試、探索高效的規則銜接之下,中醫藥將透過大灣區更快更通暢地走向世界。
![](https://img.jasve.com/2024-9/ecd96ace5c0c5685d1eea35d176f313f.webp)
統籌/何超、麥藹文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潔瑩、何鉆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鉆瑩、高敏華 通訊員:陳琳
手繪/塗曉彬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