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從六經開闔樞角度辨治糖尿病

2024-09-13女人
糖尿病,這一隱匿而持久的健康挑戰,猶如體內的一場慢性風暴,其核心在於胰島素的供需失衡與利用障礙,導致血糖之河泛濫成災,標誌著高血糖這一不祥之兆的降臨。其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如同身體的無聲吶喊,多飲以解渴,多尿以排糖,多食卻難填饑餓之腹,體重卻悄然下滑,警示著身體內部的微妙失衡。
病程遷延,猶如時間的利刃,悄無聲息地侵蝕著眼、腎、神經、心臟與血管等生命之基,使之逐漸喪失往日活力,甚至步入衰竭的深淵。更甚者,急性代謝紊亂如同狂風驟雨,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盡管1、2型糖尿病尚無法根除,但現代醫學之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透過精細的飲食調控、精準的降糖藥物或胰島素補充治療,如同精心調配的雨露,滋養著受損的機體,讓糖尿病的管理與控制成為可能。
治療之路,非獨木橋也,而是綜合施策的廣闊天地。糖尿病教育如燈塔,照亮患者認知的盲區;醫學營養治療似精細園藝,調整著生命的土壤;運動治療則如春風化雨,激發身體的自愈潛能;藥物治療與血糖監測,雙劍合璧,精準打擊高血糖的囂張氣焰。這一系列舉措,旨在穩定病情,防範急性風暴,阻擊慢性侵蝕,提升患者生活質素,構建全方位、個人化的糖尿病管理體系,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生活的舞台上,以更加健康、自信的姿態綻放光彩。
至於中醫視角,雖無糖尿病之名,卻以消渴病論之,其治療智慧深邃而精妙。上消清肺潤燥,猶如清泉洗滌肺熱;中消或清胃降火,或益氣健脾,如同調理中土,恢復生機;下消則滋陰固腎或陰陽並補,宛若調和陰陽,重鑄生命之基。然臨證之際,筆者更青睞從六經病及開闔樞之機理深入剖析,往往能獨辟蹊徑,收獲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案例佐證,療效確鑿,彰顯中醫智慧之深邃與靈活。

王某,這位年屆五旬的男性患者,於壬寅年立夏之日踏入診室,彼時歲木亢盛,少陽相火淩駕天際,春風雖和煦,然木旺生火,內環境微妙的平衡似乎已悄然偏移。其體質背景深植於庚戌之年的金氣過剩,寒水司天與濕土在泉的交織,為其日後罹患消渴之癥埋下了伏筆。終之氣,濕土再襲,與體內寒濕相互感應,暗流湧動。


近二月余,王某飽受口幹欲裂、飲水不解、尿量頻多之苦,體重驟減十公斤,如同秋風掃落葉般迅疾,卻無多食善饑之常癥伴隨,亦無並行之麻木、泡沫尿、視物不清等象,實乃消渴之中少見之變異。血檢結果顯示,空腹血糖高懸,如同晴空霹靂,宣告了2型糖尿病的侵襲。雖曾嘗試飲食調控,卻難敵病魔侵擾,成效寥寥。

一周前,醫家以參芪降糖片溫潤調補,格列美脲與瑞格列奈雙劍合璧,力求平抑血糖之亂。藥下稍安,口幹、多飲略減,尿頻之癥亦趨和緩,然血糖之波動仍如波濤洶湧,未得全然馴服。

細查之下,尿常規中尿比重偏高,葡萄糖顯陽,草酸鈣結晶密布,預示體內代謝之亂象;生化檢驗葡萄糖與糖化血紅蛋白之高值,揭示了血糖控制的嚴峻挑戰;腹部彩超則揭示出肝硬化可能之陰影,膽囊結石、脾大等象,更添病情之復雜。乙肝檢測之陽性結果,宛如暗流中的礁石,提示潛在感染之隱憂。

幸而,其余諸項檢查尚能維持防線,未見全面失守。王某此來,是為求得一劑更全面的治療良方,以期重歸健康之途。醫者仁心,當細辨病因,調和陰陽,以自然之法,還患者以清朗乾坤。

患者初診時,神誌清晰,精神尚佳,然口幹如焚,頻飲不解其渴,尿量亦多,雖未現多食易饑之癥,但腸鳴音顯,反映體內水液代謝失衡。舌象淡紅而苔白膩,似覆薄霜,水滑之象,脈沈細中右關滑,猶如冬日溪流,寒而帶澀,中醫辨證歸屬消渴之太陰證類,西醫則明確為2型糖尿病伴肝炎後肝硬化、膽囊結石之復雜病情。
治療秉持「標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則,首用苓桂術甘湯,猶如春日暖陽,融冰化雪,茯苓如甘霖潤物,桂枝似春風化雨,白朮健脾燥濕,炙甘草調和諸藥,共奏運太陰、化水飲之效。二診時,患者癥狀初顯緩解,但視物略感模糊,舌象苔白厚膩,水滑依舊,顯虛寒之象益甚。故改弦更張,以桂附理中湯加味,炮天雄、黨參、肉桂等溫陽散寒,乾薑、生半夏等辛開苦降,旨在溫少陰、補火暖土,使寒濕得運,水飲漸消。
三診之際,患者諸癥大減,水飲外化之勢明顯,然太陰運化尚需鞏固,少陰之溫亦應持續。於是方選苓桂術甘湯合理中湯,兩劑合璧,增強健脾溫陽、化飲利水之功,炮姜、黨參加入,更添溫中散寒之力。四診之時,患者幾近康復,腸鳴漸息,視物清晰,舌淡紅苔薄白,水滑稍減,脈沈細滑中帶穩,顯見太陰已得運,水飲漸歸正途。續以苓桂術甘湯鞏固療效,七劑緩緩圖之,終使水邪盡除,機體復歸和諧。
住院期間,血糖調控平穩,餐後雖有波動,但整體向好。出院後,門診精心調理,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回歸正常範圍,且能長期保持,停藥年余而血糖依舊穩定,實乃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調理之佳話。

患者乃中年男性,其主訴「口幹欲飲無度,尿量頻多且量多,體重驟減,歷時兩月有余」,此情此景,四診合參之下,恰與中醫典籍所載之「消渴」病癥相吻合,且辨證歸屬「太陰證」範疇。此君生於歲金過旺之年,肝木受抑,難以疏達,致土濕內生,寒濕之體根深蒂固。加之平素飲食無度,戕害脾胃這一後天之本,水液代謝失衡,太陰脾土運化失司,終成此疾。

病之根源深植太陰,其本質在於太陰裏虛,運化無力,而表象則為水飲內蓄,泛濫成災。病機微妙,乃太陰失職,寒飲積滯,中焦氣機受阻,猶如冬日寒潭,冰封水滯。治療之道,貴在標本同治,正如仲景先師所訓:「痰飲之疾,當以溫藥緩緩圖之。」太陰濕土,易生寒化濕化之變,故治療策略多從溫化寒濕,恢復脾土本元入手。

方選苓桂術甘湯,此方精妙,專為運太陰、化水飲而設。【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均有記載,其效顯著。方中茯苓為君,甘淡性平,如春雨潤物,健脾滲濕,消痰飲於無形;桂枝為臣,辛溫而通,如春日暖陽,化氣行水,平沖降逆,與茯苓相輔相成,共奏溫陽利水之妙。白朮為佐,苦溫燥濕,健脾強運,與茯苓聯手,健脾治水之力倍增。炙甘草為使,甘溫益脾,調和諸藥,既助藥力,又固中土,使水飲得以從小便而去,而不傷正氣。全方配伍嚴謹,溫而不烈,利而不傷,標本兼治,實為治療太陰水飲內停中焦之典範。

二診時,考慮太陰得運,水飲得化,虛寒漸顯,治療思路調整為運太陰、溫少陰、補火暖土、溫運寒濕,處方調整為桂附理中湯加味。桂附理中湯由理中丸合桂枝、附子而成,亦可看成附子理中丸合桂枝而成。理中丸見於【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法】第386條曰:「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第396條曰:「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附子理中湯見於【景嶽全書】,「太陰即病,自利不渴,陰寒腹痛,短氣咳嗽,霍亂嘔吐,飲食難化,胸膈噎塞,或瘧疾瘴氣瘟疫,中氣虛損,久不能愈,或中虛生痰等證……中氣虛寒,腹痛甚者。又或入房腹痛,手足厥冷,或食冷犯寒等證。」桂附理中湯溫運太陰、補火暖土、溫化寒濕之力更強。

三診時,患者水飲之象明顯,考慮服藥後,少陰得溫,太陰得運,寒飲外化,此時當繼續以溫藥和之,以求多去體內水濕之邪,處方調整為苓桂術甘湯合理中湯,以運太陰、化水飲。

四診時,調整為苓桂術甘湯繼續運太陰、化水飲。出院改用理中丸以求緩緩圖治。

經過治療,患者多次監測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正常,中西藥均停用,隨訪多年,一切正常。

該醫案從開太陰入手,在多個溫運中土、化濕利水的方中變化,以及在湯劑丸劑之間切換,如何把握治療度的問題,需要仔細分析,該治療思路可為醫者臨證提供一定的思路,有值得細細揣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