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陳涵 童小仙
心跳是健康的「晴雨表」之一,異常心跳常常會提示我們處於亞健康或者疾病狀態。浙大二院心血管內科陳涵副主任醫師,來聊聊大家日常可能會碰到的「心跳」問題。
Part 01 少跳一拍算失常嗎
【山西讀者 陸先生問】我有時會突然感覺心臟少跳或多跳了一拍,這屬於心律不整嗎?
【陳涵解答】
少跳或多跳一拍,最常見於期前收縮(早搏),可引發心悸(心慌)、胸悶、乏力等不適,正常人也可出現,尤其是熬夜、勞累、精神緊張時,類似於電腦「當機」或手機「黑屏」,偶然發作但不影響生活。但還是要註意勞逸結合,避免心臟過累哦!
以普通人每天至少10萬次心臟搏動估計,一般不超過1%(即1000次)的早搏,均為正常範圍。
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甲亢、腦卒中等全身性疾病,可引發病理性心律不整,需積極控制原發病,以改善心律不整。
Part 02 哪類癥狀要警惕惡性心律不整
【浙江讀者 張先生問】平時出現哪些心臟癥狀要立刻就醫?
【陳涵解答】
惡性心律不整主要指可能導致嚴重並行癥甚至猝死的心律不整。我們平時常說「突發」心臟病,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緊急性和不可預知性。
出現以下一些癥狀可能是惡性心律不整的表現,應立刻就醫:
1. 暈厥。暈厥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識障礙,其中約70%是心臟性因素導致的,突發的顯著心動過緩(如心臟停搏≥3秒,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快室率心房顫動)都有可能引起短暫的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意識喪失。
2. 黑朦。黑朦通常是指以眼前發黑為表現的臨床癥狀,常因心動過緩誘發,但也可因低血壓、腦動脈供血不足等原因誘發。
3. 嚴重且持續的心悸。盡管在一些應激情況下我們的心率會自發增快,但極少超過150次/分,靜息下維持在150次/分以上的心動過速通常是病理性的,長時間心動過速可能會增加心臟耗氧量,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發作。
4. 心動過緩伴顯著的活動耐力下降。人體對於「心慌」的感知能力遠遠大於心動過緩,心動過緩會導致活動耐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千萬不要隨便以為就是簡單的「老了」哦。
5. 心悸伴胸痛。心律不整如果誘發胸痛發作通常意味著心律不整會加重心肌缺血,病情相對嚴重,常見於快速性心律不整合並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動脈瓣狹窄或者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有可能引起猝死的疾病組合。
![](https://img.jasve.com/2025-1/87c62318cc35d2942f3fa8f4002bca77.webp)
來源:圖蟲網
Part 03 懷疑心律不整做啥檢查
【湖南讀者 趙女士問】我懷疑自己有心律不整,需要做哪些檢查?
【陳涵解答】
心律不整最簡單的檢測方法是聽診或檢查脈搏,但無法給出準確分型,而且心律不整並不一定會持續,檢查時可能正好「錯過」發作,因此還需要一些特殊手段。目前,臨床常見的心律不整檢測分兩大類:
1.「守株待兔」式。包括普通心電圖、持續心電監護、動態心電圖、長程持續心電事件監測、植入式心電事件記錄器。監測心臟的時間越長,越可能抓到心律不整的發作。
2.「主動出擊」式。即透過一些刺激誘導心律不整發作,以明確其性質,臨床稱之為「心臟電生理檢查」,主要分為食道電生理、心內電生理。該檢查結果更準確,也可為後續治療提供支持,但其存在一定創傷性,一般只用於發作頻率不高或較復雜的心律不整。
Part 04 哪種心律不整需要治
【山東讀者 劉先生問】心律不整一定要治療嗎?
【陳涵解答】
正常人群如果出現早搏、心動過速,去除緊張、勞累、發熱、貧血等誘因後,多半能自愈,通常無需治療。
但病理性心律不整表明心臟傳導系統存在病變,有致死風險,或需進一步治療。
Part 05 為何控甲亢能調心律
【河北讀者 賀先生問】我今年 74 歲,患有糖尿病和甲亢,平時經常心悸,醫生說控好基礎病就能改善,請問還需要其他治療嗎?
【陳涵解答】
甲狀腺素是一種調節代謝的內分泌激素,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心跳快慢和節律。
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分泌過多,是頑固性心動過速的常見原因之一;甲減則可引起心動過緩,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心律不整往往也可得到改善。
類似機理的疾病還有貧血、發熱、疼痛、焦慮等。
需強調的是,糖尿病與心臟的微迴圈障礙、纖維化相關。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心律不整是心肌纖維化引發的,最好及時就診進行全面評估和治療。
Part 06 什麽情況要裝起搏器
【黑龍江讀者 張先生問】嚴重的心律不整都要植入起搏器嗎?
【陳涵解答】
心臟起搏器最主要用於治療心動過緩,比如反復持續的心動過緩、突發心臟停搏或心臟傳導系統嚴重病變,這類患者常有暈厥、黑蒙、頭暈等癥狀。
「起搏器」泛指可植入體內進行監測或治療心律不整的電子器材,包括心臟起搏器、除顫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植入式心電事件記錄器等,如今手術成功率很高。
對於惡性室性快速性心律不整,及時除顫是防猝死的唯一有效方法,治療包括使用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除藥物治療外,心力衰竭需進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又稱「雙心室起搏治療」。
Part 07 消融成功率高嗎
【陜西讀者 張女士問】
我患有室上性心動過速,醫生建議我做消融治療,請問成功率高嗎,能保守治療嗎?
【陳涵解答】
室上性心動過速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最常見的是「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臨床中,部份患者可透過刺激迷走神經終止其發作,比如冰水刺激、誘導嘔吐等;靜脈註射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藥物也可終止室上速發作,平時也可做預防治療,降低其發作頻率。但如果反復發作,首選治療方案是射頻消融,手術成功率達 95%以上。
Part 08 房顫需抗凝嗎
【湖北讀者 方女士問】房顫患者必須進行抗凝治療嗎?
【陳涵解答】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通俗來講,是指心房越過竇房結亂發指令,造成心跳雜亂無章,不僅會使心臟輸出異常,心肌缺血、心衰等風險也會變高。
而且,房顫患者有顯著的血栓栓塞風險。研究顯示,與同年齡段的非房顫患者相比,房顫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高5倍以上。因此,抗凝治療是房顫治療的基本要素之一。
臨床常用「CHA2DS2-VASc 評分」評估房顫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如果分數為「0」,為低風險患者,無需抗凝治療;分數為「1」的患者,為中風險,可進行個體化治療;分數在 2 及以上的患者,為高風險,需考慮抗凝治療。
Part 09 心律不整怎麽防復發
【深圳讀者 彭女士問】都說心律不整易復發,平時該如何預防?
【陳涵解答】
心律不整的病因多樣,療效也不盡相同。其中,室性早搏消融、心臟起搏器的療效較好,鮮少復發。如果是房顫術後患者,需重視基礎病的治療,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助減少復發。
由於早搏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大概是最容易「復發」的一種,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多加註意,比如少喝甚至不喝酒、濃茶、咖啡,減少對心臟的刺激;心臟在夜間會「降頻」休息,即睡眠中的心率顯著低於清醒時,平時一定要保證充足睡眠。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