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高發,精準治療方案再迎突破。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開出創新PARP抑制劑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膠囊(「他拉唑帕利」)在上海的首張處方,標誌著中國晚期前列腺癌精準診療實作又一突破。
這位前列腺癌患者經雄激素剝奪治療後出現治療抵抗,並出現轉移,相當於進展到醫學上提到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階段(mCRPC),也就是前列腺癌的終末階段,如若缺乏有效治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往往不會超過3年。這也是造成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泌尿腫瘤多學科首席專家葉定偉教授表示:「對於已進展到mCRPC階段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而言,關鍵在於精準分型和靶向治療。透過精準分型後,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實施靶向治療,一方面能盡可能延緩疾病進展、延長生命,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改善生活質素,緩解身心痛苦。」
前列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男性群體中的發病率僅次於肺癌。由國家癌癥中心釋出的中國惡性腫瘤疾病負擔情況顯示,2022年中國前列腺癌的新發病例數和死亡人數約為13.42萬人和4.75萬人。「城市人群是前列腺癌的高發群體,上海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位列男性惡性腫瘤的第3位,遠高於中西部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葉定偉教授表示。
然而,由於前列腺癌起病隱匿,在中國初診時已進展到中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比例更高,加上精準治療手段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有差距。在葉定偉教授看來,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中國前列腺癌患者總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而確診前列腺癌的患者應盡早進行基因檢測,才能及時接受更有針對性的治療,從而提升從診療到預後全病程管理的前瞻性,改善患者綜合獲益。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林國文教授表示,以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為例,約1/4攜帶HRR基因突變,這類患者腫瘤的惡性程度更高,疾病進展也更迅速,只有透過精準診斷明確病因,治療才能有的放矢。
此次落地的創新PARP抑制劑他拉唑帕利透過雙重作用機制最終導致攜帶HRR基因突變的腫瘤細胞死亡,為HRR基因突變的mCRPC患者提供了與國際同步的精準治療選擇。
葉定偉教授表示,「精準」是前列腺癌治療的關鍵所在,他帶領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亞專科團隊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也進一步提出了前列腺癌的多策略診療「復旦模式」,致力於從多維度精準診治,為前列腺癌患者生存保駕護航。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經根治性治療,5年生存率幾乎可以達到100%。而PARP抑制劑的出現則為晚期前列腺癌精準靶向治療開啟了新篇章。」 林國文教授表示,PARP抑制劑聯合新型內分泌藥物也已成為各項權威指南推薦的mCRPC一線治療方案,期待能看到創新藥加速在全國套用,幫助更多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迎來生命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