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冬天到底多久洗一次澡?要不要搓泥?這幾類人真不建議常洗!

2025-01-08女人
天氣漸寒,氣溫逐漸走低
洗個熱乎澡鉆進被窩
成了許多人的一大追求
有的南方網友認為
不洗澡睡覺渾身難受
而有的北方網友則認為
洗澡太勤會損害皮膚角質
「如何洗澡?」
成了每年冬季的一大熱門議題
那麽洗澡到底有何學問?
應該多久洗一次?
一次洗多久?
從哪兒開始洗?
來看看專家的解答
1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更科學?
洗澡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皮膚清潔和健康,而皮膚狀態又與個體的年齡、性別、生活環境、環境溫度、是否出汗、個人喜好等因素有關。
中國冬季多數地區氣溫偏低,無明顯出汗情況下每周2-3次即可。
運動量大、出汗多、環境溫度高等情況,以及代謝速度快的群體如孕產婦或者青少年、男性等油脂分泌旺盛人群,可增加洗澡頻率;老年人、嬰幼兒等群體,以及皮膚幹燥、患有與皮膚屏障功能相關的皮膚病如特應性皮炎、濕疹、乏脂性皮炎等人群,可減少洗澡頻率及降低水溫。
過於頻繁地洗澡,尤其是錯誤的洗澡方式,可能會過度去除皮膚表面的油脂,引起皮膚幹燥和瘙癢,嚴重時還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引起濕疹、特應性皮炎等疾病。
2
醫生推薦這麽洗
合理的洗澡順序建議為:先洗臉、手腳,然後沖身體,最後洗頭。人體淋浴熱水後,毛孔會迅速擴張,這個順序可最大限度減少心腦血管不適,防止血流不暢,對有基礎病的人群也比較合適。
洗澡前先開啟制暖器材,讓室溫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中國皮膚清潔指南】指出:洗澡的水溫可以以皮膚體溫為準,如果是夏季,可低於體溫;如果是冬季,則略高於體溫。因此冬季推薦水溫38-40攝氏度,不超過42攝氏度。溫度過高容易破壞皮膚,引起或加重與皮膚屏障相關的皮膚病,並且容易導致皮膚水分遺失過多。
目前常見的洗浴用品,包括皂類清潔劑及合成類清潔劑。皂類清潔劑呈堿性,可使用添加保濕劑的改良皂類或是含有甘油成分的手工皂類;合成清潔劑以表面活性劑為主,通常添加了保濕及滋潤成分,因此其性質溫和,刺激性小。
由於皮膚表面呈弱酸性,建議使用洗浴用品時選擇弱酸性的產品,與皮膚表面pH值表保持一致,有利於保護皮膚表面正常菌群。相比之下,普通香皂、藥皂這類堿性產品,雖然具有較強的清潔能力,但如果長期或頻繁使用,可能會導致皮膚幹燥、瘙癢,破壞正常菌群。
洗澡時間建議10分鐘左右。若洗澡間隔時間長的,可以適當延長洗澡時間,但不建議超過20分鐘。長時間洗澡易使皮膚處於水合狀態,破壞皮膚屏障;而且長時間洗熱水澡使得人體耗氧量增加,在淋浴間這種相對密閉的環境容易缺氧。
3
應不應該搓澡?
搓澡搓出的「泥」,其實是人體的代謝產物,它的學名叫皮脂膜,是由人體分泌的油脂類物質與鱗屑、灰塵、微生物、細菌等混合而成,一般覆蓋在人體的最外層,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防止體內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流失。
醫生建議洗澡時使用手或者柔軟的棉質毛巾輕輕擦洗,不要過度揉搓或用粗糙的毛巾及尼龍球用力揉搓。過度搓洗容易損傷皮膚表面角質層及油脂,從而破壞皮膚屏障,導致皮膚幹燥敏感,甚至會增加皮膚病的風險。用力搓洗時還容易讓皮膚表面形成微損傷,讓細菌有機可乘,導致皮膚感染,造成毛囊炎等疾病。
4
這類人群在冬天不宜多洗
冬季人體皮脂分泌較少,皮膚幹燥人群、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濕疹、特異性皮炎、乏脂性皮膚病等皮膚屏障異常的患者,均應降低洗澡頻次。
若發現日常皮膚幹癢,出現幹燥的白色鱗屑,一刮皮膚就出現發白的痕跡,往往提示皮膚幹燥。如果瘙癢加劇,越洗越幹,出現魚鱗樣的皸裂、脫皮,則提示乏脂性濕疹,應堅持使用皮膚保濕劑,避免過度燙洗和搔抓;若恢復不明顯甚至加重,應盡早前往正規醫院皮膚專科進行治療。
此外,建議避免在空腹、飽食、酒後以及大量體力腦力消耗後洗澡。
空腹洗澡可能會因饑餓引發無力、眩暈、休克等機體不適。而飽餐時胃腸蠕動,對血液量要求較大,洗澡會導致血液會向體表皮膚轉移,減少胃腸供血量,從而影響消化,引發胃腸道問題。
人在喝酒後,血管會輕度擴張,導致血壓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洗澡,會讓血壓降低更明顯,很容易發生暈厥。
能量大量消耗後,機體受到熱水刺激,會導致肌肉和皮膚的血管擴張,使得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特別是對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人來說,一旦心臟和腦部嚴重供血不足,很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急性發作。
合作專家:南京鼓樓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周映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