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常下鄉歷練,曾去往北方的一個小村莊,村子不大,百余戶人家。
村裏原本有個經驗頗豐的老中醫,不過因年事已高,平日接診也少了。
當時安排我與老中醫一同居住,白天大多清閑,晚上相對忙碌些,畢竟白天村民們都忙著田間勞作,只有夜幕降臨才有閑暇顧及身體不適。
有一晚,村裏一個年輕姑娘找到我說:「您是城裏來的大夫,幫我瞅瞅我這是咋回事吧。」
我仔細瞧了瞧,姑娘 面容憔悴,眼神透著憂郁,整個人透著一股疲憊與消沈 ,這是典型的抑郁癥表現。
她接著說:「這毛病都好幾年了,也去城裏大醫院瞧過,開了些藥,吃的時候感覺還行,可一停藥就又不行了,藥費還貴,我想著中醫有沒有啥法子能治根兒。」
我正欲開口,老中醫恰好從外面歸來,看了看姑娘,緩緩說道:「 這不是啥疑難雜癥,歸根到底,就是體內水濕積聚、阻滯氣機罷了,用上幾兩茯苓,情況便能有所改觀 。」
我心底不禁犯起了嘀咕,暗自想著:我堂堂科班出身,所學知識系統全面,難不成還比不上這山裏的老大夫?
於是,我依照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給姑娘開了方子。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 姑娘僅僅是胃口稍微好了些許,情緒上依舊消沈低落,不見大的起色 。
我正暗自苦惱、反復思索之際,老中醫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年輕人啊,有自己的堅持是好事,可一旦碰壁,就得懂得回頭總結。 這體內水濕積聚,光靠補養可不行,得疏通才行 。」
聽從老中醫的教導,我重新斟酌擬方: 茯苓、薏苡仁、白朮、陳皮、佩蘭、石菖蒲、郁金 。
姑娘按療程服用這些藥後,慢慢有了變化, 她自述感覺心裏頭那種沈悶壓抑之感逐漸消散,情緒也一天天開朗起來 。
等到我學習期滿準備離開的時候, 姑娘已然基本恢復了往日的活力,後續回訪也得知她的病情未曾復發 。
再往後,我用這個方子幫助了眾多深受抑郁癥困擾的患者。
這其中究竟藏著怎樣的道理呢?
在中醫理念裏,抑郁癥的出現往往和體內水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今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貪涼飲冷,又長期身處潮濕環境,或是缺乏運動,使得水濕在體內悄悄積聚。
水濕一重,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氣機不暢,氣血執行受阻,人就容易變得情緒低落、慵懶乏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喪失興致 。
還有些人是遭遇重大變故、心情長期壓抑之後,身體的運化功能失常,水濕也隨之在體內停滯,進而誘發抑郁癥。
所以,要攻克抑郁癥,關鍵在於祛濕化痰、理氣醒神,中醫調理大致可分三步: 祛濕、運化、醒神 。
水濕乃病源之首,一旦在體內泛濫,各處臟腑經絡都會受其拖累,氣血執行的通道被水濕霸占,人自然就沒了生氣。
因而第一步祛濕:茯苓、薏苡仁,這兩味藥就如同強力的 「清潔工」, 能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清掃出去,讓身體的 「河道」 重新恢復通暢 。
光祛濕還不夠,得讓脾胃強健起來, 脾胃可是運化水濕的關鍵 「樞紐」,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持續有效地處理體內不斷產生的水濕,避免其再次積聚 。
第二步運化:白朮、陳皮,白朮 健脾燥濕,增強脾胃動力 ,陳皮 理氣健脾,讓脾胃的運化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兩者配合,確保水濕不再滯留 。
患者長期被抑郁情緒籠罩,神誌昏沈,思維混沌,得把他們的精氣神喚醒,讓心神重新煥發光彩。
第三步醒神:佩蘭、石菖蒲、郁金,佩蘭 芳香化濕 , 能驅散陰霾般的濕氣,讓周身清氣環繞 ;
石菖蒲開竅醒神, 打通被濕氣蒙蔽的神誌通道 ;郁金行氣解郁,疏通氣機,三藥聯手,幫助患者撥開抑郁的迷霧,重拾生活的信心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