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脂肪容易囤積的季節,進入隆冬也就是歲末年初,多個節日到來也造成人們「每逢佳節胖三斤」的無奈。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在成功減肥兩年後,身體裏的脂肪細胞仍然保留著關於肥胖的「記憶」。這意味著,「胖過」的脂肪細胞對糖和脂肪有更多渴望,一旦接觸高脂肪食物就可能快速反彈。
提及脂肪,大家似乎都對它深惡痛絕,認為它會使人長胖、變醜,還會導致「三高」等慢性病,隨之而來,「減肥」「減脂」也成了互聯網上最熱的話題之一。
網上經常有很多減肥博主分享關於減肥的知識和方法,如:脂肪是從肺排出的,所以增加呼吸頻率可以減肥;脂肪是水油結合體,要想減掉脂肪,得把水先瀝出,水油結合打破了,油就好減了……這些說法都靠譜嗎?脂肪在人體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代謝排出體外的?
脂肪不是「好東西」?
經常有人說自己太胖了、血脂高了、有心臟病了,總之認為脂肪不是好東西。但其實脂肪本身並不是壞東西,而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脂肪,又稱甘油三酯,它是人體內重要的儲能和供能物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並稱為人體三大供能物質。脂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約占人體質素的15%~30%。脂肪在人體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提供能量:脂肪是重要的能量儲備,在長時間耐力運動中脂肪更是主要供能者,每1g脂肪可以提供9kcal的能量,比碳水化合物更高,是身體的重要後備能量庫。
保護器官:脂肪是機體內臟器官的保護層,它像軟墊一樣緩解機械的沖擊和減少臟器之間的摩擦,心臟、腎臟、生殖器官周圍都有脂肪保護。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脂肪軟墊,才讓機體有運動的可能性。
吸收營養:脂溶性維生素需要脂肪作為載體才能吸收,因此脂肪攝入不足可能會影響其吸收。
內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的原料都是脂肪,脂肪組織本身也有內分泌功能,能分泌許多與生長、代謝相關的激素,體脂含量過低的女性會出現月經失調及閉經。
脂肪是怎樣「煉成」的?
人只要活著就需要能量,能量從何而來?來自大家平時吃進肚子裏的各種食物。理想狀態下,我們攝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是相等的,這樣就不會有多余的能量。但一旦能量攝入超過了能量消耗,就會有多余的能量被胰島素轉化成脂肪酸,並與甘油結合形成甘油三酯,進入脂肪組織,貯存於脂肪細胞內。久而久之,你就會逐漸變胖。
而且,無論這個能量是什麽,蛋白質也好、醣類也好,多余的能量最終都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因此,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會長胖,五花肉吃多了會長胖,米飯吃多了會長胖,薯條吃多了同樣會長胖。只不過有些食物能量更高,稍微多吃點兒就會攝入很多能量,就更容易胖,這就是為什麽吃炸雞、薯條、漢堡比吃青菜、黃瓜容易胖的原因。
脂肪堆積在哪裏?一旦身體的能量多余了,它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中。而人體脂肪細胞比較多的地方主要就是大腿、腰部、腹部、臀部及器官中,這就是為什麽一發胖,大腿、肚子就容易變粗、變大的原因,胖到一定程度還會得脂肪肝。
脂肪是如何排出的?
想要減肥,就要將身體內脂肪代謝消耗掉、排出體外。那麽,脂肪是如何離開我們身體的呢?
很多人把運動後出汗多少作為減肥的成果,認為運動出汗就是消耗脂肪的表現,甚至還有「汗水是脂肪的眼淚」的說法。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脂肪並非如汗水般從皮膚表面流走,汗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電解質,而脂肪是甘油三酯。流汗的主要作用是散熱,平衡身體體溫在正常範圍內。
脂肪的排出主要依靠的是呼吸和尿液。當脂肪發生氧化代謝反應時,體內的脂肪會在氧氣的作用下最終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這些二氧化碳隨著我們的呼吸排出體外,而水則透過腎臟過濾,最終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我們的身體。
一般情況下脂肪細胞是不會減少的,減肥只是讓它將裏面的脂肪排出、變小,也就是前面說的脂肪發生分解代謝,最終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能量被我們消耗掉。
這個過程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就需要付出很大的體力,因為要發生脂肪代謝反應,就需要運動,大家也將它看作是一種「燃燒過程」。脂肪最終被代謝消耗掉還需要大量的氧氣參與,所以有氧運動的減脂效果更有效。因此,想要減掉脂肪,需要大家長期堅持每天適度的有氧運動。
這些關於脂肪的說法都是真的嗎?
脂肪是從「肺」排出的,所以增加呼吸頻率可以減肥?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脂肪不是從肺排出的,而是透過發生脂肪氧化分解,最終產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透過呼吸和尿液排出。僅增加呼吸頻率,但不運動,就不會發生能量消耗,也不會發生脂肪氧化分解,就無法減肥。
脂肪是水油結合體,要想減掉脂肪,得把水先瀝出,水油結合打破了,油就好減了?
脂肪不是水油結合體,而是甘油三酯。要想減掉脂肪,需要讓脂肪發生氧化分解,最終產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透過呼吸和尿液排出。
一天中,你第一口吃的是脂肪,身體就會啟動機制,先代謝脂肪?
身體會根據需要代謝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能量物質,跟第一口吃的是什麽沒有直接關系。
運動前20分鐘消耗的是糖,20分鐘以後才開始消耗脂肪,所以鍛煉從20分鐘以後才有減肥作用?
這種說法不準確。運動初期主要消耗糖原,但脂肪的消耗是持續的,不是只在20分鐘後才開始。
燃脂有燃脂心率,買一塊能檢測心率的運動手表,讓心率保持在燃脂心率範圍內,即可減肥?
這種說法不準確。燃脂心率的概念是存在的,但減肥效果還取決於運動的強度、持續時間和個人體質等多種因素,跟心率並沒有必然關系。(本文由科學辟謠平台特約供稿)(阮光鋒 張宇)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