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男孩身上天生就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勇敢堅強,敢於冒險,好奇心重,探索欲強,性格爽朗……
然而長大後,這些優點卻漸漸消失了,甚至變得懦弱膽小,自私狹隘,小肚雞腸,性格暴躁。
這是為什麽?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男孩子更好養,不需要多管教,多引導,所以在養育中遠沒有對女孩那麽細致:
我們認為男孩天生運動能力強,所以不刻意培養運動的習慣,結果男孩長大後喜歡宅在家裏玩遊戲,不擅長身材管理,小小年紀就大腹便便,渾身都是富貴病。
我們認為男孩天生堅強,因此從不註重抗挫力的培養,結果孩子性格懦弱,一點兒風雨就能吹垮他。
我們認為男孩天生就是粗線條,結果養出的男孩沒有共情力,情商低,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我們覺得「女主內,男主外」,從不要求他做家務,結果長大後邋裏邋遢,自理能力極差,在婚姻生活中扮演者家務廢物的角色,讓另一半怒火叢生。
【養育男孩】 一書中提到:
「男孩不會在一夜之間長大。他們的成長要經歷一個特定的過程,沒有捷徑。」
為什麽這些男孩身上天生具備的優點,有的在成長中被發揚光大,變得越來越優秀,而有的則完全消失,成為了一個粗魯自私的人?
那些將男孩養得很好的家庭,到底都做對了什麽呢?其實答案也不難。
多讓父親陪伴
美國心理學家萊昂納德·薩克斯指出,越來越多的男孩對生活缺乏熱情,他們冷漠、自私、不願意承擔責任,變成了「浮萍男孩」。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強壯、正面的男性榜樣。
甚至有數據表明,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的男孩,青春期後更容易出現自殺、離家出走、輟學及藥物濫用等情況。
對於男孩來說,父親就是自己的人生偶像,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訴男孩「男人應該是什麽樣的」。
於是男孩們會模仿父親的行為舉止,向父親靠攏。
來自父親的認同,會讓男孩感到更加自信;
和父親的溝通聊天,讓男孩學會用男性角度觀察和思考;
和父親的親密打鬧,讓男孩變得更勇敢,更敢於冒險。
美國心理學家占士·杜布森就說過: 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男孩永遠不會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