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圓下腹出現隱痛,經胃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裏有個隆起性病變,但性質不明。聽到「腫物」兩個字,她立刻慌了,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進一步檢查。但接下來的檢查讓她更加忐忑。超聲內鏡提示直腸固有肌層有不均質低回聲,可能是間質瘤或者子宮內膜異位?醫院腸鏡活檢顯示「梭形細胞增生,間質瘤高疑」。
張圓帶著檢查報告和諸多問號輾轉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希望能得到確診。在胃腸外科,醫生詳細了解了她的病史,尤其問了一個關鍵問題:「月經期間有什麽特別的癥狀嗎?」張圓這才提到,每次月經期都會腹瀉,一天多達10次,大便稀如水,月經一結束,癥狀就消失。這引起了接診醫生的註意,隨後經多學科MDT討論,間質瘤不能完全排除,醫生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術後等待病理結果的日子,張圓心情非常焦慮,擔心自己得了惡性腫瘤。然而,結果一出,她總算松了口氣——並不是腫瘤,而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原來,本該待在子宮裏的內膜腺體,竟然「跑」到了腸壁的漿膜下脂肪組織裏。
什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簡單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癥就是子宮內膜的腺體和間質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地方。研究表明,累及腸道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在育齡女性中並不少見,但確診卻十分困難。因為它沒有典型的病理特征,又與腫瘤「長得像」,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很容易混淆。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癥狀和體征
慢性盆腔疼痛:影響日常生活的周期性疼痛。
性交痛:性交時或之後感到深部疼痛。
月經周期相關癥狀:排便疼痛;血尿或排尿疼痛。
不孕癥:如果以上癥狀中的一種或多種與不孕有關,也可能是內異癥。
只有三分之一的結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會出現癥狀,比如痙攣、腹脹、炎癥、便秘和腹瀉交替。受累部位多集中在乙狀結腸和直腸,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腸梗阻。
張圓病情的確診則較為復雜,僅靠癥狀判斷以及影像學或結腸鏡檢查,往往難以與惡性腫瘤區分,最終還是需要透過手術切除後做病理檢查來確診。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原因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可能與性激素、免疫、炎癥、遺傳等因素有關,但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其發病原因有這樣幾種說法。
經血倒流:月經時,部份經血和子宮內膜組織可能會倒流進腹腔,像種子一樣在腹腔裏生根發芽,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細胞變化:身體裏的某些細胞,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變成子宮內膜細胞,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盆腔炎癥:盆腔裏的炎癥也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炎癥會讓身體裏的環境發生變化,促使子宮內膜細胞在不該長的地方生長。
因此,如果身體出現與月經周期相關的異常癥狀,比如痛經、月經失調等,建議及時就醫。
長沙市第一醫院專家提醒,對於懷疑自己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建議及時就醫並進行相關檢查。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素。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和避免過度壓力,也有助於改善病情。此外,定期婦科檢查對於預防和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至關重要。(通訊員 王蔓莉 張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