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評論員 宗琮
國慶期間不僅是人們外出遊玩的好時節,也是婚禮集中舉辦的「好日子」,但是也成為一些低俗的「婚鬧」現象的高發期。近期,多起婚鬧事件被曝光於網絡,如新郎被綁在樹上扔雞蛋、新娘被綁電線桿等,這些事件引發了公眾強烈反響和譴責,些低俗「婚鬧」不僅違背了社會公德,更對新人及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和傷害。
低俗「婚鬧」發生的原因
傳統習俗的誤讀與濫用。婚鬧作為中國傳統婚姻習俗的一部份,其初衷是增添婚禮的喜慶氣氛,促進親友間的情感交流。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部份習俗被誤讀或濫用,逐漸偏離了其原本的善意和初衷。一些人以「傳統」為擋箭牌,將粗鄙、野蠻的行為美化為地方特色或文化習俗,從而忽視了這些行為對個體尊嚴的踐踏和社會公序良俗的挑戰。
社會心理與群體壓力。在婚禮這一群體活動中,人們往往容易受到群體心理的影響,將「鬧得越兇,婚姻越美滿」的迷思內化為行為準則。這種心理邊界的模糊導致了對個體尊嚴的忽視和侵犯。新人及其家庭在婚禮過程中承受著來自親友和社會的巨大壓力。為了迎合傳統習俗和滿足親友期望,他們不得不接受一些低俗、粗暴的婚鬧行為。這種壓力傳導機制使得婚鬧現象得以在一定範圍內持續存在。
法律意識淡薄與監管缺失。部份參與婚鬧的人員對法律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尊重,認為婚鬧只是「遊戲」或「習俗」,無需承擔法律責任。這種法律意識的淡薄使得他們更容易做出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目前,中國針對婚鬧現象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款和處罰措施。這導致在婚鬧事件中,當事人往往難以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執法部門在監管婚鬧行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媒體與社交網絡的推動作用。社交媒體和短影片平台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婚鬧事件能夠迅速傳播並引發廣泛關註。這種資訊傳播方式加劇了公眾對低俗、粗暴婚禮習俗的反感和抵制。
如何杜絕「婚鬧」事件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認知,推廣文明婚禮,樹立典型示範。透過媒體、網絡、社區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婚鬧」的危害性和不文明性,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念和價值觀。同時開展「文明婚禮」「集體婚禮」等主題宣傳活動,展示健康、文明、節儉的婚禮形式,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制度約束。明確「婚鬧」行為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措施,為打擊「婚鬧」提供法律依據。加大執法力度,對「婚鬧」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形成有效的震懾力。此外要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加強監督管理,要求新人及家庭在舉辦婚禮前向基層黨組織報備,以便及時掌握情況並進行指導。
強化社會監督,形成共治格局。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監督,對「婚鬧」行為進行及時舉報和制止。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共治格局,共同推動文明婚禮的普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