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因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領導無方並與其矛盾激化,歐盟委員會負責分管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裏·布雷東(Thierry Breton)本月宣布辭職。
在法國【世界報】於當地時間9月29日刊發的一篇專訪中,這位法國人表示,在他離職後,法國在歐盟的地位和影響力將會變得更弱,要與波蘭、芬蘭和羅馬尼亞這些國家相提並論了。而對於馮德萊恩,他更是借媒體的說法將其形容為「女皇」,認為她擁有過多的權力對歐洲來說是一種危險,將貽害歐洲一體化行程。
資料圖:馮德萊恩(左一)和布雷東(右一)法國電視一台網站
「法國現在被降格到了與意大利、西班牙、波蘭、芬蘭和羅馬尼亞相同的地位。不得不說,與上一屆(歐盟)委員會相比,法國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了。」
布雷東自2019年起擔任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專員,然而當地時間9月16日,已獲提名連任的布雷東突然宣布辭職,並公開指責馮德萊恩「治理成問題」。他還指責稱,馮德萊恩施壓法國總統馬克龍撤回對他的提名,不讓他作為法國代表出任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委員,以此換取一個更有實權的職位組合。
最終,馬克龍推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曾擔任法國外交部長的斯特凡納·塞茹爾內(Stéphane Séjourné),塞茹爾內被任命為新一屆歐盟委員會的執行副主席,負責產業戰略事務。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指出,從理論上講,塞茹爾內在這個新職位上將有幾位委員向他匯報工作,但他實際上只能直接控制委員會的一個總司(DG),而布雷東此前曾負責掌管過三個總司,負責監管內部市場、科技和電信以及國防。因此,布雷東對【世界報】表示:「我的委員職責被五位委員瓜分了。」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此前報道稱,作為歐盟第二大成員國,法國明確表示希望在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委員名單中獲得一個關鍵職位。馬克龍辦公室的一份聲明稱,希望法國提名的委員分管領域能「重點關註工業、技術主權和歐洲競爭力問題」。據一名來自復興黨的法國高級官員說,法國對布雷東第二任期可能被分到的職責領域並不滿意。
按照兩名知情人士對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用塞茹爾內取代布雷東是馬克龍和馮德萊恩私下討論時提前商量好的,是法國在下一屆歐委會陣容中獲得「最佳角色」的一種手段。路透社也援引訊息人士稱,馬克龍已透過談判為法國提名的人選確定了一個「強化」的執行副主席職位,負責監督內部市場和工業相關工作。
2024年6月2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馮德萊恩(左)和馬克龍在歐盟峰會上交談。視覺中國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還指出,由於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國內選舉中表現不佳,現任法國和德國政府的影響力已有所衰弱。為了保住負責產業戰略的職位,馬克龍不得不向馮德萊恩作出讓步,放棄提名布雷東,轉而選擇塞茹爾內。此外,一些更有影響力的職位則被較小的成員國取得。
「在布魯塞爾的一些報紙上,馮德萊恩被描述為‘歐洲的女皇’。」已經和馮德萊恩「徹底翻臉」的布雷東說:「這對歐洲來說處境尷尬,因為歐洲的建立不是為了擁有一位女皇或皇帝。歐洲講求平衡,服務於整個歐洲的利益,而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利益。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歐洲一體化就處於危險之中。」
布雷東認為,德國正利用當前形勢在歐盟施加更大的影響力,並警告說,德國人馮德萊恩可能會利用其在歐盟的權力來為柏林的利益服務,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他說:「由於德國(在經濟方面)表現不佳,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讓所有歐洲政策都轉向對德國有利的方向。」
布雷東也曾擔任法國財政部長,他同樣毫不留情地批評本國政府,認為法國自己也要對失去影響力負有部份責任。
「如果德國處於領先地位,那是因為其他國家沒有發揮應有的平衡作用。」布雷東認為,政治的不穩定和巨額公共債務削弱了法國的影響力。「由於沒有外部原因,法國的赤字幾乎占GDP的6%,法國的聲音不可避免地會減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