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青浦區建議提案辦理工作質效,區政府會同區人大、區政協首次開展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經過前期申報、篩選、評選等環節,梳理出部份建議提案作為年度優秀案例予以宣傳展示。希望透過此次評選,進一步提高代表委員滿意度和感受度,更好辦好民生實事、講好青浦辦理故事。此次共分五部份,包括高質素發展、高水平建設、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標準鄉村振興。
第四部份:推動高效能治理展現新風貌
1.公安分局辦理關於緩解青山居委會周邊停車難問題的建議(代表建議009)
崧秀路(崧達路-崧盈路)南側實施道路停車後現狀圖
香花橋街道青山社區實有人口數量在香花橋街道地區較為靠前,周邊小區存在車位缺口,居民停車訴求強烈。區兩會期間, 區人大代表夏衛鋒、陳佳程 建議緩解青山居委會周邊停車難問題。公安分局急民之所急,第一時間開展現場踏勘調研,積極挖掘周邊停車資源,專門開辟夜間停車,加強交通引導管理,著力緩解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
做法與成效: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回應民生問題。 收到建議後,公安分局主動對接當地居委,邀請代表一同至現場周邊道路實地踏勘,研究崧秀路開放夜間停車的可行性。經過多次踏勘,結合道路和交通條件、停車需求狀況等因素,挖掘符合夜間停車交通條件的道路區域,經研究增設崧秀路(崧達路-崧盈路)南側路段夜間停車位,以緩解小區居民停車矛盾。目前,已設定具體停車區域及時段的標識標牌,可供約35輛車臨時停放。 二是堅持主動作為,加強交通管理工作。 公安分局在踏勘現場時發現:青山居委轄區企業較為集中,貨運車數量具有一定規模,大量貨運車輛外溢至周邊道路隨意停放,也對行人、非機動車出行造成安全風險。公安分局在解決社區停車難的同時,加強交通組織疏導、違法停車整治工作,加強對周邊企業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透過「跨前」作為有效減少了路邊、人行道隨意停車等違法行為,營造安全、有序的社區周邊道路環境。 三是探索完善機制,服務保障社會治理。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公安分局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問題」的解決之策。面對本區農村地區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與靜態交通資源不足的矛盾,公安分局在人口管理、交通管理、應急管理等多方面,尋找居民不斷上升的停車需求和法律法規之間的平衡點,補充完善管理機制,助力解決本區農村「停車難」問題。
滑動檢視全文
2.區建管委辦理關於取消新涇路機動車停車位以及劃人行橫道線的建議(代表建議062)
環城水系慢行交通示意圖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份,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青浦環城水系工程將慢行交通與水系景觀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新城的城市品質、品味,新涇路因環城水系三期改造後沿途景觀提升,人流、車流量也隨之增多,擁堵問題隨之出現。區兩會期間, 區人大代表馬 赟 建議:取消新涇路機動車停車位並劃設人行橫道線,進一步最佳化環城水系及周邊的慢行體驗。區建管委積極采納代表建議,努力響應人民群眾對於慢行交通更高質素、更高品質的現實訴求,加快完善停車設施與標識標線,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慢行環境。
新涇路取消路邊停車後的現狀
做法與成效: 一是最佳化停車泊位,緩解通行壓力。 根據代表建議內容,區建管委先行進行實地走訪和周邊停車場庫的排摸,透過與盈浦街道、慶華居委會對接,了解到近年來周邊老舊小區透過美麗家園改造,增加了小區內部停車泊位,緩解小區內部的停車需求。對於附近商業區域,橋梓灣停車場和綠港停車場分別可提供200個和65個停車位,基本能夠保證橋梓灣商圈的停車需求。經協商,會同公安交警部門、盈浦街道慶華居委會與新城公司一致同意取消新涇路原有30個道路收費停車位,並於2024年3月16日完成停車位清除及新涇路道路收費撤銷工作。 二是劃設人行橫道,提升慢行體驗。 除機動車停車位問題以外,代表還提出慶華一路整條道路上沒有人行橫道線,社區老人較多行動普遍緩慢,穿馬路到慶華菜場相當困難,並建議在慶華一路上增設一條人行橫道線,方便社區老人過馬路。針對以上建議,區建管委與其他單位積極對接,在重要節點增設人行橫道線,與交警部門進行多次協商,最終確定了三處人行橫道線的設定位置。2024年6月,區建管委完成了慶華一路/新海路、新海路/新涇路、醫院路/新涇路三處人行橫道線增設工作,方便社區老人過馬路,保障出行安全,大大提升市民日常慢行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滑動檢視全文
3.區發改委辦理關於練塘鎮朱楓公路泖甸路口設立訊號燈資金落實的建議(代表建議120)
路口設立訊號燈前
路口設立訊號燈後 朱楓公路與泖甸村路(泖甸茭白場路口)段是練塘鎮往返中心城區的南北線主幹道、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早晚高峰車流量較大,但朱楓公路由北向南左轉及泖甸村路左轉至朱楓公路均未安裝交通訊號燈,來往車輛和行人安全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區兩會期間,
做法與成效: 一是主動對接,了解群眾實際需求。 在收到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在練塘鎮朱楓公路泖甸路口設立訊號燈的資金落實的建議後,區發改委主動對接,充分聽取人大代表和當地群眾的意見建議,確保訊號燈加裝專案落到實處。 二是搭建平台,共同商討設計方案。 在方案設計階段,組織專案建設單位、各職能部門共同商討研究,並邀請人大代表建言獻策。在充分吸收代表的意見建議後,最終形成訊號燈加裝專案實施方案,確保訊號燈加裝專案完成後能夠解決當地群眾的實際問題。 三是強化協調,疏通專案推進堵點。 朱楓公路為市管道路,專案前期工作及設計方案需由市級部門稽核同意。為確保專案順利推進,盡快化解早晚高峰出行的安全隱患,區發改委多次召開專案協調會,梳理專案推進過程中的難點痛點,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滑動檢視全文
4.區市場監管局辦理關於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建議(提案101)
食品安全科普進校園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如何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在全社會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格局,是近幾年來政府和主管部門努力的方向。區兩會期間, 區政協委員蔣曉紅 圍繞食品安全提出了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建議。為進一步擴大食品安全科普宣傳輻射面,切實從基礎上提高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度,從感受上提高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滿意度, 區市場監管局 積極擴充套件食品科普站多元化建設,進一步豐富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形式,多形式、多角度、廣布點,構建起與市民貼近的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立體陣地。
食品安全檢查
做法與成效: 一是擴大布點,凸顯地方特色。 區市場監管局從2018年開始啟動食品科普站建設專案,目前已完成建設18個,已全部覆蓋全區各街鎮。建設針對青少年人群量身打造的東方綠舟食品安全科普站;探索建設第一家「市場監管綜合科普站」,除食品科普站外,積極融入市場監管的其他元素;與區屬農業公司合作共建第一家農產品食品科普站,將食品科普融入農產品田園課堂中。按照三種類別食品科普站(標準型、特色型及其他類別)開展建設,努力提升市民對食品、農產品及其他類產品的參與度和體驗度。 二是擴充套件運用,豐富宣傳形式。 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科普站套用。以食品科普站為宣傳載體,不斷更新站內各個宣傳板塊內容,公眾號連載【探秘「家門口」的食品藥品科普站】劇集、【雲遊知市】科普片,結合食品安全宣傳主題活動,邀請社區居民和學生走進科普站實地參觀學習。此外,充分開展「科普站開放日」活動,透過咨詢、快檢、講座等內容增強科普宣傳的互動性、趣味性和豐富性。
滑動檢視全文
5.區應急局辦理關於解決居民兩輪電動車充電安全的建議(代表建議129)
電動單車聯合執法檢查
為深刻吸取南京「2·23」電動單車火災致15死44傷的事故教訓,全力遏制電動單車火災持續多發高發態勢,上海自去年4月起在全市範圍開展電動單車安全治理攻堅行動。 區人大代表祝曉劍 圍繞電動單車充電及管理提出了有關建議。 區應急局 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貫徹落實市級治理方案的同時積極吸納代表建議,加快集中充電設施及其配套消防措施建設,推動區級電動單車安全治理攻堅轉向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轉變。
電動單車不合格電瓶查處
做法與成效: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高位推進攻堅行動。 第一時間動員部署開展攻堅行動,組建區級行動專班,每日進行研判分析、每周指揮排程,全覆蓋、全要素開展督導檢查,統籌推進攻堅行動;各街鎮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透過入戶敲門、底數排摸、聯合檢查、夜查巡查、攻堅整治等手段開展行動。 二是強化設施建設,全面拔點攻堅。 按照居民小區電動單車保有量和3分鐘充電圈建設目標,落實掛圖作戰,已完成216個小區10838個缺口數建設,充電設施累計達到196865個。集中推進既有充電場所消防設施建設,增設噴淋、煙感、監控、隔斷等消防設施。目前全區架空層和地下車庫電動單車集中停放充電的區域,分組停放整改率97.48%,已設定或增設火災報警的整改率為80.69%,已配置或增設自動噴水的整改率為75.9%,已配置或增設影片監控器材的整改率為73.84%,安裝智能阻止系統電梯3341部。 三是強化打擊力度,確保整治常態長效。 加強質素抽查,將電動車專項整治納入市場監管民生領域「鐵拳行動」,目前已完成3批次整車和5批次電池、5批次充電器抽查任務,均合格。累計清理違規車輛2263輛,發現違規停放行為11346起,查處電動單車非法拼改裝點位55個,查處非法生產、銷售單位46個,立案208件,處罰23.35萬余元。加強點位復查,充分發揮好村居網格力量,督促住宅物業企業加強電動單車停放充電場所日常使用管理和日夜間巡查,鞏固集中攻堅成果。
滑動檢視全文
資料:區府辦
編輯:沈逸清
終審:張全權(首席)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釋出,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資訊釋出平台,如您認為釋出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