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自治區公安廳召開「第五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向人民報告」第一場新聞釋出會

2025-01-09社會

1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召開「第五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向人民報告」系列新聞釋出會。

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

2024年以來,全區各級公安機關聚焦解決網絡謠言高發頻發、擾亂網絡空間秩序等突出問題,多策並舉、重拳出擊,堅持依法打擊和綜合整治相結合,依法嚴厲打擊整治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積極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在打擊違法犯罪、平台綜合治理和普法宣傳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高位推動,統籌推進專項行動縱深開展

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全區各級公安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開展由網安部門牽頭、多警種協同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對網絡造謠、傳謠行為依法亮劍,分級分類依法打擊處理了一批惡意編造傳播謠言、插手炒作敏感案事件的組織者、策劃者和主要實施者,查處一批不履行主體責任和義務的平台企業,宣傳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切實推動網絡輿論生態綜合治理,網絡空間環境總體向好。

主動出擊,嚴打造謠傳謠違法犯罪行為

全區各級公安機關依托「凈網」專項行動,將網絡謠言作為重點打擊整治的十大「網絡亂象」之一,依法偵辦一批重點案件、典型案件,深挖徹查網絡謠言背後的網絡黑手,不斷提升網絡謠言案件全鏈條打擊能力。一方面全面加強網絡謠言查處力度。充分利用網警巡查執法、網民舉報、熱點事件監測等途徑,及時發現並查處利用社會熱點事件、災情、疫情、險情等編造謠言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深挖徹查幕後推手。嚴厲打擊借謠言炒作實作吸粉引流及流量變現的「網絡水軍」違法犯罪行為,重點打擊整治造謠誹謗、侵犯私密等突出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區公安機關共發現網絡謠言線索1453條,偵辦謠言案件903起,依法查處造謠傳謠網民1324人。其中,刑事案件9起,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1人;行政案件294起,行政處罰301人,批評教育1012人。

協同共治,持續推動網絡空間綜合治理

全區各級公安機關立足職責定位,堅持以打促治、以打促管,持續強化互聯網站、平台行政執法監督檢查,透過責令限期整改、警告、罰款等行政執法措施,查處了一批不履行主體責任和義務的平台企業,進一步壓緊壓實屬地互聯網平台企業網絡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同時,督促指導屬地重點互聯網企業建立健全謠言快速處置機制,加強辟謠宣傳力度,及時釋出轉載辟謠資訊。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區各級公安機關共開展網絡安全監督檢查5488家次,下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2922份,依法開展行政處罰30次,依法約談主播525人次。督導網站平台清理違法有害資訊24648條,清理網絡謠言資訊282條,關停違法違規賬號844個。監督檢查各類網站平台200家次,檢查直播、短影片平台及MCN類機構134家次。

正面發聲,創新方式多措並舉宣傳普法

全區各級公安機關持續推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宣傳工作,不斷豐富宣傳載體、創新宣傳模式,充分利用各級各類線上平台持續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宣傳活動和普法教育。專項行動以來,全區各級公安機關共透過釋出警情通報等方式公開辟謠141次,公布典型案例65起,組織網警巡查執法賬號等自媒體賬號矩陣釋出辟謠宣傳文章1332篇,同步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下宣傳活動。

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動

2024年,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大力推動各項專項整治行動走深走實,持續深化便民利企改革措施,成效顯著,有力維護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為我區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按照公安部、自治區公安廳統一部署,公安廳交管局從2024年11月下旬至今年2月底,針對全區冬季道路交通特征,組織開展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動,全力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穩定,有力保障人民群眾平安出行,為全區經濟高質素發展保駕護航。行動至今,全區各級公安交管部門認真落實打防管控各項工作措施,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穩中向好。公安廳交管局將持續推動各地進一步加大「冬季整治」行動的工作力度,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冬季突出違法整治、交通安全宣傳警示為核心,全力治理校園周邊交通安全隱患,強化惡劣天氣應急管理,堅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2024年,為切實落實好公安部交管局8項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在內蒙古精準順利實施,公安廳交管局高度重視,上下聯動、多措並舉,於7月1日起在全區順利推行了機動車行駛證電子化(在鄂爾多斯、呼倫貝爾試點推行)、摩托車登記「一證通辦」、交管業務網上精準導辦服務等8項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同時,在交通事故處理方面,全面推廣輕微交通事故線上影片快處舉措,大幅提升輕微交通事故處置效率。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極大地簡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服務效率,讓群眾在辦理各類交管業務時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一步增強了民眾對公安交管工作的滿意度與信任度,有力推動了整個社會交通環境的最佳化與和諧發展。

2024年打擊涉生態領域犯罪工作

2024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執行模式,探索建立以「防管控打治建」為內核的「林長+警長」「一林場一警」「三情四網兩管理一建設」等生態警務新模式,有效維護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社會治安秩序和群眾安全,進一步促進了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全力推進各項專項行動深入開展,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山更青 水更綠 天更藍」。重拳出擊打擊涉林違法犯罪。依托「昆侖」「利劍」「生態安全螢幕障守衛」「護航生態」等專項行動,強力打擊、高壓震懾破壞森林及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行為。2024年以來,共受理涉林刑事案件445起、終結300起,受理林業行政案件4876起、查處4722起,打處違法犯罪人員4632次;收繳各類野生動物258頭(只)。全力打擊非法占用農用地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大林公安堅決履行打擊非法占用農用地違法犯罪的工作職責,連續開展草原林地專項整治和集群戰役等攻堅行動,徹底終結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非法占用農用地違法犯罪屢打不絕的歷史。進一步強化對毒品原種植物的打擊、管控力度。為有效加強對毒品原植物種植的管控,大林公安持續開展「禁種鏟毒」專項工作,在全體民警的不懈努力下,連續15年實作毒品原植物「零種植、零產量」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強履行森林防滅火職責。每年5月至9月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的高發季節,並呈現集中多點爆發的情況。2024年,累計發生森林火災68起,已全部查明均為雷擊火導致。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大興安嶺雷擊火防範處置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大林公安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安嶺防滅火示範區建設的批示精神,積極履行「四項職責」和「五個協同」工作任務,積極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回應社會關切,確保防滅火工作向示範化推進。現如今,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面積、活立木總蓄積、森林覆蓋率分別由開發初期的637萬公頃、6.6億立方米和60.1%,提高到目前的837萬公頃、10.33億立方米和78.39%,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全國上遊行列。

積極推動改革強警戰略,推行新型警務模式,讓群眾在青山綠水間獲得實實在在的安全感。自2023年以來,大林公安局依托公安廳黨委「抓強整樹」專項活動,推行「聚力增效」「固本增效」「提質增效」的「三效」工程,透過強化隊伍管理、夯實教育訓練、加強人才培養、拓寬多元合作、探索新型警務模式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大林公安履職能力。警務合作基礎進一步加強。同呼倫貝爾市公檢法機關和邊境管理、海事局等單位,建立了生態廊道警務協作機制,實作了跨警種、跨行業、跨領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同南京警察學院簽訂了交流合作框架協定,形成公安院校+公安實戰單位的「教學研戰練」完整閉環。智慧生態警務建設進一步夯實。大林公安緊扣全國、全區公安工作會議精神,著力實施科技強警戰略,根據大林公安轄區實際情況,推行防、管、控、打、治、建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大林公安局機關對接森工集團,各分局對接各森工公司、管護局、保護區管理局,各分局派出所對接各經營管理中心聯合管理、綜合治理的三級「林長+警長」體系,以每個林班建立一名護林員和一名民警的「網格+警格」制度為基礎,實作了無死角全覆蓋的全域管控。旅遊警察建設初具規模。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內坐落著19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大林公安根據景區分布、人流量情況推動重點景區旅遊警務建設,在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率先建立「興安·綠海」警務站,有效提升景區遊客安全感和滿意度。阿爾山分局全方位強化旅遊景區7×12小時巡邏模式,針對景區面積大、跨度長等實際情況,建立了「3+n」巡邏防控機制,即3個警務站+n組機動巡邏,有效維護了景區治安環境,切實保障遊客財產安全。

記者問答

記 者

廣大網民應如何分辨謠言還是真實資訊?

自治區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

副總隊長 賈海雲

辨識網絡謠言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辨別標題。許多謠言使用誇張的標題來吸引眼球,如「速看,馬上刪」「中央發話了」等。檢視出處。可靠的資訊來源是判斷資訊真實性的重要依據,政府公告、公安通報、官方媒體等是權威資訊渠道。簡單搜尋。透過網絡搜尋關鍵資訊或者圖片,往往能找到相關資訊的歷史出處或相似資訊,有助於進一步進行分辨。關註情緒。網絡謠言利用人們的認知盲點和情感共鳴來傳播,所以資訊中通常含有引起恐慌或極端情緒的內容。

請廣大網民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並積極舉報網絡謠言,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司法機關將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堅決整治!

記 者

在「冬季整治」行動中公安交管部門將持續采取哪些針對性舉措?

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

副局長 張建偉

在管控方面,嚴厲查處重點違法。將整治重點拓展至國省幹道、城市道路、農村牧區三大陣地,集中打擊貨車超限超載、疲勞駕駛、6座以上小客車超員載客、酒駕醉駕等4種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集中整治突出隱患。透過加強車輛檢驗檢測、登記註冊等環節監督檢查,持續提升重型貨車和7-9座小型客車以及大型旅遊客車檢驗率、報廢率。目前,全區重點車檢驗率、報廢率均達95%以上。同時,依托大數據平台,將一批高風險企業推播至各地,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約談、掛牌、督辦,動態消除企業風險隱患。廣泛宣傳警示。在交通安全主題月期間,精心策劃舉辦了警營開放、普法宣傳、互動體驗等多種122「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活動,提升了主題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在服務方面,切實做好應急管理。積極應對冬季低溫冰雪等惡劣天氣,完善「一路多方」工作機制,最佳化方案預案、細化實化措施、強化應急準備,全力做好防範化解風險和搶險救災準備工作。同時,成立全天候通行保障實驗室內蒙古分中心,全面開展區域協同均衡管控,有力提升交通應急能力水平。保障校園周邊安全。按照由遠及近加強學校周邊人流引導、秩序維護,積極推動相關部門、單位在學校門口兩側道路設定機非隔離設施等措施,動態消除安全隱患。嚴格規範文明執法。我們將始終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總要求,讓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和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記 者

2024年以來,公安交管部門有何便民利企改革措施?成效如何?

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車輛與駕駛人管理支隊

三級警長 王爾帥

2024年6月1日起,全區全面推廣了輕微交通事故線上影片快處舉措。當事人只需在「交管12123」APP中點選「交通事故快處」按鈕進行影片報警,在交管部門指導下完成現場安全防護、損傷情況確認、現場資訊采集後,即可撤離事故現場。在事故定責過程中,平台將自動核驗駕駛人、機動車和交強險資訊,無需當事人再送出相應紙質證明材料,事故處理全流程方便快捷,真正做到事故處理「掌上」辦結、事故糾紛「指尖」化解。該項措施實施以來,累計處理輕微交通事故17.7萬余起,日均處理500余起。

改革新措施實施以來,分批次在全區範圍推廣套用機動車行駛證電子化,在鄂爾多斯、呼倫貝爾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已在全區全面推廣套用電子行駛證,群眾透過「交管12123」APP辦理核發電子行駛證業務2086965筆,為機動車所有人以及相關行業和管理部門提供線上「亮證」「亮碼」服務。群眾在辦理交管業務時,可出示電子行駛證辦理車輛登記、違法處理、事故處理等業務,無需再送出紙質行駛證。

摩托車登記「一證通辦」等4項減證便民新措施精準落地,惠及11萬余名群眾。各地公安交管部門透過「交管12123」APP發放機動車登出證明電子版113469張,更加便利群眾網上申領汽車以舊換新補貼。6個城市試點推行快遞上門服務便利群眾辦事。網上精準導辦等2項「互聯網+交管」服務措施穩妥執行,為400多萬群眾企業提供精準便捷網上服務。依托「交管12123」APP為152.7萬人提供業務告知導辦服務,實作群眾「一次登入、全項提示,一件待辦、全程引導」。2305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法人、安全管理員在公安交管部門開通「交管12123」APP單位使用者版賬號,降低辦事成本。

記 者

大林公安與駐轄區單位相繼簽訂合作框架協定,到目前為止,大林公安與相關單位協作模式執行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

黨委副書記、政委 王冰淩

為進一步加強對轄區內河流巡防的全覆蓋,保護野生水產品的種類繁衍生息,我們與呼倫貝爾海事局簽訂了【額爾古納河流域警地協作聯系機制協定】,協定明確了兩家單位聯合開展水上巡航的工作機制。依托此機制,沿額爾古納河流域野生水產品數量實作幾何倍增長。為全面提升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防滅火工作能力,讓森林公安民警在火案偵破工作中調查結果更詳實、依據更充分、履職能力更專業,大林公安與呼倫貝爾氣象局簽訂了合作協定,為森林火案調查提供了有效氣象數據支撐。一項項合作協定的簽訂,為大林公安更好助力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打下堅實基礎,也讓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生態環境持續變好為生活帶來的影響。

(來源:平安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