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762e0697786b9a1c8a690fbabd0ed94b.webp)
仲秋的寧都,青山綿綿,碧水悠悠,藍天與白雲相接,村落與繁花相連,城市與綠色相融,構成了一幅幅生態宜居的和諧畫卷。
與美麗風光相對應的是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質素,今年上半年,寧都縣環境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率為99.3%,排名全省第九、全市排名第七;縣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縣出境斷面、贛江源監測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或優於Ⅲ類,水質達標率100%;未發生土壤汙染事件,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8.79%……
這是一份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更是一份寫在全縣人民心中的答卷。近年來,寧都縣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加快推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素,美麗寧都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https://img.jasve.com/2024-9/e256f7b4de3aff304ca2a267bccd642d.webp)
寧都縣梅江鎮竹坑水庫,群峰疊翠、雲霧繚繞,綠色植被與山體交織映襯,生態風光美不勝收。特約記者曾嶸峰 攝
礦山修復,修出綠色發展道路
日前,筆者來到了位於寧都縣石上鎮石上村的康琳采石場舊址,如果不是當地村民的介紹,很難想象這裏幾年前是一個大型采石場。「礦山種上樹後,山綠了,水清了,藍天白雲都格外好看,暑假好多年輕人來這邊拍照寫生。」望著康琳采石場成片的樹木和遍地的綠草,村民李秋生感慨地說。
因長期的石礦開采,康琳采石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經過植樹造林、修復青山、涵養水源等生態修復治理後,礦區土壤結構得以改善,周邊生態環境質素得到大力提升。如今,成功「蝶變」的康琳采石場既是當地村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也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
寧都地域面積大,礦產資源豐富,歷史上開采遺留的廢棄礦山點多面廣,有些礦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且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為破解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存量大、治理難度高的問題,近年來,寧都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科學治理途徑,因地制宜,一礦一策,采取重點整治和全面修復的方式有序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讓廢棄礦山重新披上「綠裝」。
「在修復過程中,持續性開展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及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專項行動,努力消減廢棄礦山存量,同時有效控制持證礦山生態破壞增量,並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景則景、宜建則建’的原則,統籌實施礦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復、水域保護、地質災害隱患消除等工程。」寧都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康佑乾說。
向荒山要效益,從「綠色」中尋發展機遇。將廢棄礦山復墾復綠後,寧都縣堅持系統思維,積極謀劃「生態修復+」利用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各類富民產業,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青塘鎮社崗村一個曾經山石裸露的機磚廠,經生態修復後,建成現代農業園區,發展鄉村旅遊。小布鎮稀土礦區曾被一片亂石覆蓋,透過削坡填土,栽上了一畦畦茶樹,廢棄稀土礦山變成茶園。江西省朝盛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經整治修復後復耕為良田,今年這裏種上了水稻,在微風的吹拂下,金黃色的稻田泛起層層稻浪。
廢棄礦山變綠海,青山歸來成「金山」。一個個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經過「止血」「療傷」後重新煥發生機,完成了從荒山到綠水青山甚至金山銀山的美麗蛻變。
水系連通,串成生態幸福長廊
一灣碧水穿村而過,河道兩邊是整齊的護坡堤岸,河水之上偶有飛鳥掠過,碧波蕩漾、山明水秀……日前,筆者走進寧都縣東山壩鎮小源村,看到村民們漫步在新建的水美公園,吹著徐徐微風,聽著潺潺流水,共話美好生活。
「以前雜草叢生、臭氣熏天的荒地,現在變成了風景優美的公園,我們經常到這裏健身、聊天。」村民李優優說。
小源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專案的實施,作為專案節點工程之一,小源節點以「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系治理理念,對小源溪和尹崗腦溪進行了系統整治,如今河裏水清長流,護坡全面種草綠化,岸上還配套新建了鄉村少見的「水美公園」,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明顯提升。
2022年,寧都縣被列為建立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和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專案開工建設以來,按照「一江、兩岸、三脈、多點」的總體布局,充分結合鄉村建設發展實際及不同水系特色,采取水系連通、岸坡整治、清淤清障、水土保持、濱岸帶治理、景觀人文建設、水利資訊化建設等八大措施,先後投資4.79億元,對黃陂河、青塘河、琴江河3條中小河流,以及小布河、小源溪、尹崗堖溪、社崗溪、河背溪5條支流進行系統治理,治理河道總長度125公裏。
「我們著力修復河道基本功能、增強河道防洪抗洪能力、提升河湖水環境質素,目的就是改善生態環境、增進群眾生態福祉。」寧都縣水利局局長黃雲耘介紹說。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專案的大力實施,為寧都縣補齊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短板,促進了流域水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最佳化,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堤固、岸清、水綠、村美的河流水系新格局已然成型。
水潤萬物,澤被蒼生。目前,寧都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專案主體工程已全面完工,實作了黃陂河、青塘河、琴江河沿線9個鄉鎮39個村莊11.3萬人受益,一幅安瀾、顯山、露水、彰文、宜居的鄉村美景圖正徐徐展開。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楊丹
編輯:熊小勤 編校:李曦
值班主任:明心武 劉芬
編審: 肖瑞華 陳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