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近三年的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在無人機使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且正為新階段的實施積極籌備資源。考慮到火炮彈藥等作戰資源的長期短缺,烏克蘭成立無人系統部隊的這一行動實為必要之舉。以FPV無人機(穿越競速用無人機,以第一人稱視角飛行,常稱穿越機)為例,它們常被用於對敵方目標進行有隱蔽性的搜捕偵查,而非火力打擊,不需要昂貴的載荷就可以在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了大量情報資訊支持。
1
無人機部隊應「需」而生
早在今年二月初,烏克蘭宣布成立無人機部隊。烏軍無人機部隊的成立將使俄烏戰場的形勢產生怎樣的變化?無人機對於現代戰爭的影響有多少?面對無人機威脅又該如何反制呢?
在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釋出的【無人機使用學說】中,參照了軍事分析家山緲·本德特的觀點:「兩大發展將影響未來的戰爭:用於遠距離、更復雜行動的作戰無人機的擴散和可用性,以及對近距離支援行動絕對需要低成本戰術無人機的需求。」盡管目前無法確定這句話是在俄烏沖突之前還是之後發表的,但其分析預測應該是反映了當前無人機作戰的一些前沿趨勢。烏克蘭總參謀部在【學說】中詳細列舉了無人機的分類,共有十三種類別,包括偵察無人機、指揮和控制無人機、攻擊無人機、空中目標攔截機、電子戰無人機等。此外,還有為特殊作戰而設計的偵察無人機、防化部隊無人機、中繼無人機、訓練防空人員的空中目標無人機、敵方防空系統目標模擬器無人機、遠端采礦無人機、氣霧簾部署無人機和通用運輸車輛無人機等。如果這些類別確實存在於烏方無人系統部隊中,那麽俄軍作戰行動的情況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
無人機作戰「簡」而有力
無人機的體積小、機動快、隱身效能好,這些都增加了偵查預警的難度。例如,FPV無人機能在前線外10至20公裏範圍內活動,它們的抗打擊能力強,滯空時間也遠超常規無人機。中大型無人機則能深入敵後方,透過中繼器材與操作員通訊。自殺式無人機更是可以以自由狩獵模式在道路上巡邏,給敵方帶來極大威脅。
無人機的另一大優勢在於成本低廉。這得益於其簡單的單機設計和高度通用的零部件,使得研發和制造成本都相對較低。以美軍「郊狼」無人機為例,其機身大量采用復合材料和模組化設計,單架成本僅為1.5萬美元。而一些透過改裝民用無人機制成的武器,其成本甚至可以降低到幾百美元。當一定數量的無人機被集群使用時,它們形成的「蜂群」效果更為驚人。這種「蜂群」由多架高度智能化的低成本無人機組成,它們在執行任務時能夠相互通訊和協同。它們不僅可以同時對多個目標發起打擊,還能對單個高價值目標進行重復打擊。由於數量眾多,它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多個角度和方向發起集群進攻,迅速使敵方的防空反導系統達到飽和狀態。
此外,「蜂群」無人機體積小巧,雷達訊號特征微弱,難以被敵方探測發現。它們可以從戰機、艦艇和車輛等多種平台迅速發射,實作瞬時集中攻擊,使敵方措手不及、難以防範。這種突然的攻擊方式讓敵方難以應對,達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在戰爭中,無人機生產設施的分散性也將成為一大優勢。若沒有對領土的實際控制,要消滅這些「車庫合作社」幾乎不可能。無人機制造不同於大規模的火炮彈藥或自行火炮生產,即使遭受導彈打擊,也不會產生顯著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前線無人機的數量和質素將達到一個臨界點,屆時作戰甚至可能無需依賴傳統的槍支和火炮系統。
3
無人機反制需多管齊下
在作戰中往往需要應對敵方無人機的威脅,因此對無人機反制的研究是迫切且必要的。常用於對抗無人機的方法是電子幹擾,但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非定向性意味著可能會同時幹擾己方和敵方,這不僅可能暴露自身位置,而且效果往往不盡人意。譬如,一旦裝甲車上的電子戰系統被啟用,敵方雷達就能迅速釘選目標,使電子戰系統置於危險境地。因此在理想情況下,突擊部隊的掩護應由專門的電子戰無人機提供,以確保攻擊行動的機密性。
面對無人機的威脅,未來的戰場可能需要采取更為物理化的摧毀手段,比如在中東地區大放異彩的激光系統。至今為止,各國在這方面的努力仍然非常有限。目前,俄烏雙方都沒有有效的手段來物理摧毀無人機,這也是無人機在俄烏戰場上套用規模爆炸性增長的原因之一。
為了偵查反制無人機,空域監測不僅應在地面進行,還應從空中組織,包括利用高空平流層偵察機進行監測。整個觀察哨網絡應透過高速「軍事互聯網」連線起來,以確保資訊的即時傳輸和共享。同時,為了提升目標搜尋和發現能力,必須強化精密雷達和多光譜光電探測裝置的研發工作。以服役於美國的M-SHORAD野戰防空系統為例,其炮塔上裝備了一套綜合光電傳感系統,負責目標捕獲和態勢感知。此外,車體上部四周還配置了4台RPS-42小型多工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於這些雷達具有極高的敏銳度和強大的後端軟件處理能力,它們能夠同時追蹤數百個低空小目標。由於RPS-42雷達沒有復雜沈重的旋轉結構,因此非常適合安裝在搭載能力有限的輪式裝甲車上。這使得M-SHORAD系統能夠及時發現小型無人機、巡飛彈等目標,並引導「毒刺」地空導彈以及機關炮、機槍等武器進行有效攔截。
在無人機最終受到機器智能控制之前,對抗它們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消滅操作員。在前線,這些操作員是非常有價值的作戰部隊之一,他們的地位可以與航空飛行員相媲美。因此,在作戰中應該優先打擊敵方無人機操作員,以削弱其空中威脅。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先進的導彈系統或察打一體無人機來精確打擊這些目標。透過削弱敵方無人機操作員的人手,可以為己方部隊提供更好的空中保護。
指導教員 | 馬建光
來源:國防科大
作者:姚集文 王雲松
流程編輯: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