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駐軍接連被驅逐,馬克龍「酸了」

2025-01-08社會

近日,非洲國家接連驅逐法國駐軍,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酸了」。

馬克龍1月6日在巴黎舉行的法國駐外使節會議上表示, 一些非洲國家領導人「忘記感謝」法國在薩赫勒地區的軍事部署。

乍得總統穆罕默德·代比7日對此表示憤慨, 稱馬克龍的言論是對非洲和非洲人的蔑視。 同一天,塞內加爾總理鄂圖曼·松科也表示,作為一個自由獨立的主權國家,塞內加爾有權作出讓法軍撤離的決定, 法國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合法性來保護非洲的安全和主權。

長期以來,非洲尤其是薩赫勒地區恐怖主義肆虐。過去十來年,法國等西方國家以「反恐」為名在該地區駐軍,然而當地恐怖主義威脅卻愈演愈烈。近日,西非國家科特迪瓦和塞內加爾要求法國駐軍撤離。

2024年12月31日,科特迪瓦總統瓦塔拉在致辭中表示,法國應在2025年1月開始從科特迪瓦撤軍。 他在致辭中提及法軍駐紮的布埃港軍事基地,要求法軍將這一基地「交還」給科特迪瓦軍方。

瓦塔拉說,撤軍將是「協調一致和有組織的」,這顯然是為了避免像其他非洲國家領導人那樣,透過釋出立即撤軍的命令而使巴黎當局再次遭受公眾「羞辱」。

科特迪瓦總統瓦塔拉

就在科特迪瓦總統要求法國撤軍的同一天,塞內加爾總統法耶也在致辭中強調,他已下令軍方制訂防務和安全合作新方案,包括「自2025年起終結在塞內加爾的所有外國軍事存在」。早前,法耶曾表示,塞內加爾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不接受外國軍事基地存在,法國軍事基地的存在與塞內加爾的主權相抵觸。

塞內加爾總統法耶。(圖源:新華社)

非洲國家已多次對西方駐軍

下達「逐客令」

近年來,非洲國家已多次對西方駐軍下達「逐客令」。此前,馬里、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三國均要求法國撤軍。從2022年至2023年12月底,法國先後從這三國完全撤軍。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2日,最後一批法國士兵撤離尼日爾。

乍得去年11月28日宣布,決定結束與巴黎的長期防務協定。自1960年乍得獨立以來,法國軍人和戰鬥機幾乎不曾間斷地在乍得駐紮,幫助訓練乍得軍隊。這些飛機提供的空中支援在數次阻止叛軍奪取政權的行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非國家乍得是最後一個駐有法國軍隊的薩赫勒國家。法國在乍得有約1000名軍人。

此外,2024年3月,尼日爾過渡政府宣布,終止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協定,因為這一協定是美方「強加」的。隨後,美國國防部於2024年4月宣布,從乍得和尼日爾撤軍,德國也於2024年7月宣布從尼日爾撤軍。

美西方在非洲的駐軍

被稱作「縱火的消防員」

過去十來年,美、法等西方國家以「反恐」為名在多個非洲國家駐軍,但並沒有給當地帶來安全。

2011年,在美國和法國主導下,北約對利比亞發動了長達7個月的軍事幹預行動,引發周邊地區十余年動蕩,並導致薩赫勒地區武器走私猖獗、恐怖組織迅速崛起。幾內亞政治分析家貝拉·卡馬諾表示,如今薩赫勒地區所有國家都在與利比亞戰爭帶來的災難性影響作鬥爭。

以尼日爾為例。美國在尼日爾駐軍始於2013年,當時美國以所謂「反恐」和提供安全援助為由,與尼日爾簽署軍事協定,向該國派駐了超過千人,還斥資1.1億美元建立空軍基地。2019年以來,位於尼日爾的201空軍基地不僅可以起降MQ-9「死神」無人機,還能起降包括C-17「環球霸王」運輸機在內的大型電腦體,長期為美國在該地區的無人機任務提供支持。法國則於2014年在薩赫勒地區啟動「新月形沙丘」反恐軍事行動,向布基納法索、乍得、馬里、毛里塔尼亞和尼日爾共派遣數千名軍人。

2024年8月5日,美國國防部在與尼日爾國防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美軍已從其在尼日爾的最後一個基地,即位於尼日爾阿加德茲的201空軍基地撤出。

尼日爾輿論認為,美國在非洲駐軍的真正目的之一,是控制當地豐富的鈾礦、石油等資源。 馬里地緣政治專家阿蔔杜·卡裏姆·德拉梅指出,法國在薩赫勒地區一直扮演著「縱火的消防員」的角色,利用沖突動亂維護自身利益。

還有專家指出,一些當地士兵在乍得被極端組織武裝人員殺害,但法國駐軍並未采取任何行動。正如科特迪瓦政治學者若庫奧所說, 法國在薩赫勒地區的反恐政策缺乏成效。 特別是薩赫勒地區的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個國家,已經成為全球恐怖主義的震央。僅2023年,這三個國家因恐怖襲擊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到了全球因恐怖襲擊死亡人數的40%以上。

簡而言之,美、法等國並未與地區國家開展平等有效合作,未能給地區帶來持久和平穩定。 越來越多的非洲民眾看清,西方以反恐為由,以駐軍為手段,大行幹涉非洲國家內政、攫取資源、謀取私利之實。

非洲公眾意識覺醒

美西方「新殖民主義」行不通了

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曾是西方殖民地,歷史上飽受西方奴役和掠奪,如今依然在經濟等領域受制於西方。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網站文章指出,歐美在與非洲國家交往時,往往利用杠桿或脅迫等手段影響其決策,使之符合自身利益。

分析指出,這種不平等關系本質上是為了延續西方殖民控制,導致非洲很多地區長期積貧積弱。如今,非洲多國驅逐西方駐軍表明,這個飽受欺壓的大洲正在覺醒,決心抵制西方「新殖民主義」,他們渴望擺脫長期貧困,希望實作真正的主權獨立和平等的對外交往,尋求真正互利共贏的合作。

非洲意見領袖、加納社會主義運動召集人凱瑞特維·奧珀庫表示,非洲所有法語國家的民眾都在抵制老宗主國(法國)的壓迫和剝削,並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歷史上殖民關系的拒絕,「而這種情緒在整個西非地區都在燃燒」。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卡洛塔·恩西納表示,法國在非洲受到的影響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大,因為它在當地的軍事足跡和舉措被視為「新殖民主義」的行為。恩西納表示,「法國正在為其對非洲的幹預主義和未能成功遏制恐怖主義的後果付出代價。」

中國非洲研究院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沈曉雷表示, 非洲國家已深刻意識到,西方駐軍並未有效發揮反恐作用,反而可能加劇了當地的民生問題,使當地民眾的生活更加困苦。 在他看來,非洲國家要求西方撤離駐軍或終止與西方的軍事合作,具有明顯的「二次覺醒」和反「新資本主義」的特征。

作者丨王祺豐

排版丨陳吉歡

編輯丨劉瑩

審校丨楊穎

監制丨周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