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上海這條路的行道樹穿上「毛衣」,路人擁抱、拍照,情緒價值拉滿

2024-12-12社會
12月11日,上海市有網友發現,路過浦東張楊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場「大彎壁」內街區的十幾棵樹都穿上了「毛衣」。紅紅火火的柿子、燦爛的向陽花、伸長胳膊的小人兒……鮮艷的配色和自然的造型,讓這裏很快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張楊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場「大彎壁」內街區的13棵樹穿上了「毛衣」。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澎湃新聞記者從第一八佰伴處獲悉,這是其與藝術機構聯手打造的「樹毛衣」,在為樹木物理防寒的同時,也為冬日增添生機和暖意,共有13棵樹穿上了「毛衣」。
「樹毛衣」圖案以自然元素為主,有的掛滿紅彤彤的柿子,展現豐收的喜悅;有的編織出向日葵花田,明媚的花朵沐浴陽光;有的帶著可愛的表情「伸長」著胳膊,歡迎消費者上前觸摸互動。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對此充滿新奇感,也紛紛留下合影並進行二次創作。
張楊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場「大彎壁」內街區的13棵樹穿上了「毛衣」。
第一八佰伴透露,不僅樹木穿上了「新衣」,該商場外立面空間也煥新亮相,成為藝術展演載體。同時,張楊路上的櫥窗以墻繪形式,傳遞第一八佰伴「商旅文體展」融合場景,為「12·31歲末嘉年華」活動預熱。
給大樹「穿毛衣」的設計者張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最開始商場方聯系她時,只是要求給5棵椰子樹做「毛衣」;最開始的設計是以草裙為主視覺,加以流蘇點綴。「成品做出來後,大家都覺得效果不錯,接著就做了路邊行道樹的毛衣。」張女士說,行道樹的設計以自然為主題,並加入了互動性,比如長臂小人和「大小眼」娃娃,路人可以和他們擁抱、拍照等。「整個設計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和商場方不斷溝通修改而成。溝通的過程中,我也收獲了滿滿的認可和動力。」
張楊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場「大彎壁」內街區的13棵樹穿上了「毛衣」。
張女士介紹,給建築物、大樹等穿上毛衣的創意,在業內統一稱為「纖維藝術裝置」,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也設有纖維藝術專業。「通俗點說,就是大家理解的打毛線,或者說是毛線藝術。」張女士稱,自己對打毛線的喜愛,源自媽媽的潛移默化。在她母親那個年代,幾乎每一個「小姐妹」都會打毛線。媽媽是大家公認的打毛線高手,常常有人請她代勞織毛衣。不過,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張女士學打毛線,是成年後自己跟著影片學的。這幾年,纖維藝術裝置「出圈」,張女士碰到技術堵點,仍會請教媽媽。
張楊路和第一八佰伴商場「大彎壁」內街區的13棵樹穿上了「毛衣」。
「我覺得,毛線藝術之所以出圈,在於它的即時反饋很強。一朵花、一片雲、一只貓,情緒價值拉滿。」張女士介紹,她做過的專案裏,有給上海的社區老人織帽子的,有給福建的小學做簪花女樹衣的,有杭州時尚中心的「毛衣鏡」……此前,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只名為「貝拉」的貓過世後,她也曾受托做過一期以它為主題的毛線裝置,在社交平台流傳甚廣。
「對我而言,做毛線藝術,首先是我的愛好,其次它也拓寬了我的社交,透過它,我結交到了很多有共同愛好的人。有些人‘入坑’毛線圈不久後棄坑,轉向布藝圈,黏土圈,或者同時入不同的圈,但這不影響大家的交流。透過毛線藝術,我不僅可以為大家提供情緒價值,也能收獲滿滿的社會認同和情緒價值。我想,這也是‘毛線圈圈’的魔力所在。」張女士說。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鄒娟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