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瀚川智能實控人私下與牛散簽「保本」協定,公司回應「詳細情況尚在核實」

2024-12-07社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夏高琴 南京報道

瀚川智能(688022.SH)實控人又攤上事兒了!

12月4日晚,瀚川智能釋出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東蘇州瀚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瀚川投資」)及實控人蔡昌蔚的通知,蔡昌蔚及瀚川投資遭公司另一股東蔣海東起訴。

據悉,2023年上半年蔣海東分別透過大宗交易及定增持有瀚川智能股票,同年10月在前述定增限售股解禁後,蔣海東與瀚川投資、蔡昌蔚共同簽署了【差額補足協定】,蔡昌蔚方對蔣海東所持瀚川智能股票的投資本金作出保本承諾。如今蔣海東要求蔡昌蔚方履行差額補足義務。

對於雙方的約定,瀚川智能公司工作人員在回復【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對於相關方的約定的詳細情況,仍在進一步核實當中。」

值得關註的是,在兩方股東鬧上公堂的背後,是公司自2023年以來大幅下跌的股價。

定增解禁時簽下協定

根據公告,瀚川智能的控股股東瀚川投資、實控人蔡昌蔚共涉及兩起訴訟。

具體來看,2023年3月20日,蔣海東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投資持有瀚川智能股票,交易對手為瀚川投資,交易金額為2885.32萬元,交易均價57.7元/股,交易股數為50萬股。

2023年3月17日,蔣海東參與瀚川智能2022年度向特定物件發行A股股票,以認購金額5050萬元獲配86.9萬股,發行價格58.11元/股。

前後兩次投資,蔣海東總計花費了7935.3萬元。2023年10月30日,蔣海東分別就上述兩起投資事宜與瀚川投資、蔡昌蔚共同簽署了兩份【差額補足協定】,約定蔡昌蔚為蔣海東前述的投資本金承擔差額補足義務,蔡昌蔚承諾就瀚川投資在協定項下承擔的義務與瀚川投資承擔連帶責任。

蔡昌蔚為何與蔣海東簽下「保本」協定?雙方此前又是何種關系?記者就相關疑問向瀚川智能確認,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詳細情況尚在核實,同時強調:「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正在積極應訴,並承諾除本次訴訟涉及的協定外,不存在與其他方簽署同類協定的情況。」

值得關註的是,蔣海東與公司實控方簽署相關協定的時間點,恰好在蔣海東參與的瀚川智能2022年度定增發行股票解禁後一個月。

2022年,瀚川智能釋出2022年度向特定物件發行A股股票的相關事項,2023年1月9日,瀚川智能收到證監會批復,同意公司2022年定增的註冊申請。2023年4月3日,公司向18名特定物件發行新增16401479股股份(後因公司實施2022年度權益分派,上述限售股數量變動為22962071股)已於當日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辦理完畢股份登記手續。而根據定增要求,上述限售股有6個月限售期,到2023年10月9日這部份限售股才能上市流通。

「蔡昌蔚此舉可能是希望透過保證本金的方式,吸引‘牛散’繼續持倉,一定程度上去維穩股價,但這種協定對於其他股東來說並不公平,也存在著風險。」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回購也止不住的股價下跌

事實上,在解禁前夕,瀚川智能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蔡昌蔚就提出公司用自有資金回購公司已發行股票,回購資金不低於5000萬元,不超過10000萬元。

在限售股解禁當天,公司就進行了首次回購股份,2023年10月、11月,公司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8366196股,回購成交的最高價為27.1元/股,最低價為21.83元/股,共計支付4299.49萬元。但在該區間,公司股票整體依然呈現下滑趨勢。從交易軟件區間統計來看,2023年10月9日至11月30日,瀚川智能起始價為28.07元/股,最終價為24.19元/股,均價為24.46元/股,漲跌幅為-13.82%。

而在前述限售股解禁前,瀚川智能股價就已大幅下跌,交易軟件區間統計顯示,從2023年4月3日到解禁日10月9日,跌幅超38%。這意味著蔣海東此時已然虧損巨大,此時雙方簽下【差額補足協定】,在「穩住」蔣海東及公司大額回購的情況下,瀚川智能的股價並未有起色。2023年10月30日到2024年12月4日,區間跌幅為48.37%。

蔣海東以2024年9月9日收盤數據計算,要求蔡昌蔚及瀚川投資履行差額補足義務,合計近4500萬元。上述瀚川智能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此次訴訟系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與其他股東之間的糾紛,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關註的是,股價下跌的背後是瀚川智能「不盡人意」的財務數據。

成立於2012年的瀚川智能,於2019年7月上市,公司聚焦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主航道,為客戶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標準化單機與整線器材。

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13.39億元,同比增長17.21%,但歸母凈利潤卻由盈轉虧,虧損8454萬元,同比下滑214.99%。2023年開始,瀚川智能新能源電池裝備業務所處的鋰電行業整體處在「去庫存」的階段,隨著鋰電行業競爭的加劇,專案毛利率降低,客戶對於換電站等大型資本性投入普遍持審慎態度,客戶投資意願下降,瀚川智能在該板塊投入較多但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其中,充換電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60%,為1.15億元,毛利率下降至個位數,為8.65%。雖然汽車智能裝備業務、電池制造裝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但核心業務毛利率的下滑,使得瀚川智能交出了上市以來首份虧損年報。

今年前三季度,瀚川智能業績依然未有回暖,公司營業收入為4.67億元,同比下降61.18%;歸母凈利潤巨虧3.14億元。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