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雲寒 通訊員 胡學軍
去年5月,徐建兵調離閑林,履新余杭瓶窯派出所副所長。
在閑林,他待了快10年。
閑林這個地方,他蠻有感情的,至今微信名依然是「閑居林下」。
徐建兵是2013年開啟公安工作的。之前他從中南大學畢業,當了6年司法警察。余杭閑林派出所是他公安生涯的第一站。
在這裏,他當過內勤,也辦過案,大部份時間是幹社區民警。
至今,閑林的不少村社,依舊有他的墨點。
徐建兵在調解糾紛 余杭公安供圖
勸賭半年,社區民警讓浪子回頭
閑林某村的李先生,曾因為徐建兵的出現,改變了命運。
李先生今年快50歲了,一直在外地做工程,當了小老板,事業有小成。
不過,因為交友不慎,他染了賭癮,一賺到工程款,就和狐朋狗友去賭。所以這些年雖然賺得多,輸掉的也不少。
時常還有人跑他家裏催債。
家人也很愁,可怎麽勸都沒用。
2016年,剛剛轉崗社區民警的徐建兵去村裏走訪,剛好遇上了李先生的母親王奶奶。
當時王奶奶已70多歲,頭發花白,依舊每天淩晨4點多出門,踩三輪車去擺攤賣編織袋。
徐建兵很觸動,站在村口陪王奶奶聊天。「奶奶,家裏是有什麽困難嗎?」
「哎,還不是我那不爭氣的兒子……」
她說了情況,還問:「能幫我管管他嗎?」
看著王奶奶痛心又期盼的眼神,徐建兵當場答應。
李先生人在外地。
徐建兵把他約回派出所,找他談話。
當時答應,過幾天徐建兵去村裏走訪,聽王奶奶說兒子又在外面欠了賭債。
徐建兵給馬上李先生打電話。
他依舊答應,可過幾天賭癮又犯了,把和徐警官的約定拋在腦後。
徐建兵繼續盯著他。
每次和王奶奶交流完,就會打電話給李先生,苦口婆心地轉達母親的憂慮;每次路上碰上奶奶騎三輪車出攤,又會拍下照片發給李先生,讓他感受母親的辛苦……
就這樣持續了半年。
經過反復勸說,李先生轉變了,再也不賭了。
聽到這個訊息,徐建兵蠻欣慰的。他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後來,因為轄區的變動,徐建兵和奶奶一家的聯系漸漸少了,但李先生依舊記得這位幫過他的「警察朋友」,時不時地聯系徐警官,主動說近況。
2020年,他成了西溪源社區的管區民警,
余杭公安供圖
徐建兵接手前的一年,光是西溪源社區的居民平均每月會報警40多次,還有村民一天報警7次。
只要說起西溪源,民輔警都很頭疼。
徐建兵在西溪源社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西溪源警務站,與村委一起商討制訂村規民約,還開通警務站平安熱線,24小時接受轄區群眾求助。
這些做法,很快起到實效。
當年兩戶人家,因為一塊土地的歸屬吵了幾十年,從爺爺輩吵到了父母輩。徐建兵了解情況後,多次上門釋法說理,還聯系村裏在警務站會商,出具合理解決方案,最終促成兩家人和解。
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
總之,在西溪源社區時間不長,但徐建兵已成了社區的「明星警察」,他的西溪源警務站也成了余杭鄉村治理的典型樣本。
老兵寫了一首感謝詩送給 公園警務室
去年,徐建兵離開閑林後,同事徐淩飛接過了警務站的接力棒。
徐淩飛告訴記者,徐建兵帶給西溪源的變化依舊看得見。「社區每月的報警數依舊在穩步下降,居民也行成了良好的自治氛圍,這些都是老徐奠定的基礎。」
對於在閑林的這10年,徐建兵更多的是感激。
他說,是在閑林,也是在和閑林的老百姓不斷打交道的過程中,才教會他如何成為一名好警察,也幫他積攢了很多寶貴的社會治理經驗,讓自己可以把每件小事做到更好。
來瓶窯派出所後,徐建兵的身份從社區民警變成分管基礎工作的副所長。
之前西溪源的管理經驗,他也帶到了瓶窯,還提煉總結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工作法。
這一年多裏,他經常要求社區民警深入了解社情民意,還多次和同事一起化解重大復雜糾紛。
轄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自申遺成功後,每年接待遊客超百萬人。
2019年,瓶窯派出所在公園裏設立警務室,來服務保障遊客。
徐建兵到所後,圍繞景區特點,形成了智慧「五聯」工作機制,聯合景區管理方和相關部門,快速服務遊客。
這一機制在尋人找物方面發揮作用不小。
今年5月,這一機制幫助一位北京老兵快速找回遺失的錢包。事後,老兵寫了一首感謝詩送給 公園警務室。
據悉,今年以來,公園警務室依托這項工作機制,共解決遊客求助上百起,其中尋找遺失物40余起,尋找走失孩子、老人20余起。
徐建兵說,自己今年40歲,未來的從警的道路還很長,「無論以後在哪裏,無論做什麽,不變的永遠是服務老百姓。」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