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很多人生娃前不去思考孩子有遺傳病的可能?

2021-03-30親子

美國一位發育兒科先驅在此書前言的末尾寫道:「但願我曾寫過這樣的書…」

提供環境幹預。環境幹預是指兒童生活環境的特定改變。這一改變可減少兒童行為問題的誘發因素,調動家庭以外的人員幫助兒童。

環境幹預是治療計劃中的一部份。 在單一行為問題的處理中,環境幹預具有治療的作用,如對害怕黑暗的兒童,晚上可開燈睡覺,這樣的環境改變相當於治療性的。

家庭環境可用來改變兒童某些行為問題。例如對不良行為的幼兒準備一個暫時隔離的房間;對註意缺陷的兒童,有一個安靜學習的地方;

睡眠問題嬰兒可移至獨立的房間;青少年允許有自己的上床睡覺時間等等。

學校環境在兒童行為問題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兒童如在家過度保護或缺乏刺激時應去托兒所接受教育。有學習困難的兒童在放學後參加課外輔導。

兒童在校園焦慮而述說腹痛時,醫生可要求學校衛生老師允許該兒童在衛生室休息 15 分鐘,而不是把兒童送回家。

醫生需了解環境幹預的實施情況,這可透過隨訪就診、電話隨訪的方式。如發現實施中有問題,醫生應幫助父母尋找可能的資源。

對學齡兒童的行為問題,醫生也可以透過電話、書信的方式取得聯系,還可以召集父母與教師來一起討論,這樣才能保證環境幹預的質素。、

(根據沈曉明、金星明主編的【發育與行為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整理 封面照片:同祖爺爺、祖奶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