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麽要往地上扔食物呢?
對一歲多的寶寶來說,好奇心萌發的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自由探索:
觀察食物落下的狀態
將食物扔在地上,觀察它們在空中劃出的拋物線,看它落在地面上的狀態,再聽聽不同的「啪嗒」聲,實在是很有意思。
完善自己扔食物的動作
扔食物的動作本身,也是寶寶們的探索之一。藉由在真實世界裏的探索,他們會知道自己有多大力氣,將東西扔多遠,怎樣扔到預期的位置——而運動本身,由於效果反饋及時,也是最容易形成心流體驗(mind flow)的一項活動——寶寶們難免沈浸其中。
現在,我們再換個角度思考,寶寶扔了食物之後你會做什麽?不外乎兩件事:
- 勸阻
- 提供新的食物
寶寶會怎麽理解你的反應?
一方面,你以為的勸阻,成了他以為的「親子互動」。
寶寶一丟食物,媽媽就來拉著我的手,還和我手對手地玩,還和我說好多話,真是太有趣了。這不就是吸引媽媽註意力的好辦法嗎?
另一方面,你還會繼續給他其他食物,寶寶不會因此挨餓。
對他來說,之前扔在地上的食物浪費了也沒關系,反正總還會有新的食物被源源不斷地送到面前呀!
這樣看來,寶寶從扔食物的好奇開始,到獲得了「親子互動」以及「得到新的食物」的正反饋,就會持續將食物扔在地上作為玩樂。
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
首先,安排其他扔東西的活動。
他想扔,你就讓他扔,但扔的東西要控制下。
我家小萌一歲多的時候,也很喜歡扔東西,尤其是吃飽以後,抓住餐盤上的食物就往下扔。
於是,我找了一堆廢舊的卡片,再拿了個塑膠盆,鼓勵他將卡片扔到塑膠盆裏。
卡片不會濕噠噠的難以清理,又有了塑膠盆這個具體的目標,這讓小萌開心極了,玩起了更像模像樣的遊戲;我也開心極了,因為接下來收拾東西容易多了。
其他扔東西的遊戲也可以安排起來,例如:
將纏緊的毛線團扔進箱子裏將玩偶扔進他們的房子裏
收拾玩具的時候將lego扔進收納箱裏
不用特意買什麽玩具,用身邊現成的材料就好。
其次,制定關於扔東西的規則。
除了玩扔扔遊戲的物品,其他東西不能隨便扔下去。
如果亂扔食物,就不能再玩其他豐富多彩的扔扔遊戲了——順便把可以扔扔的遊戲都關起來,下一頓不扔食物,再繼續拿出來玩。
第三,適當的忽略和關註。
每次只在餐盤上提供一小塊食物。如果他扔食物,就忽略掉;如果他吃下第一口(根據描述,孩子是會吃一口的),就立刻誇他吃得好!
關註+積極的行為=更多積極的行為。
你越誇他吃得好,這一口咬得大,他越是會努力把這一口都吃完。
第四,在食物上下功夫 。
倒不是要制作多有趣和貌美的食物,而是將胡蘿蔔由條改成塊,以小塊狀進行供給。
鼓勵孩子一口就能吃進去,這樣也能減少浪費。
第五,約定好新的親子互動。
以良性的親子互動來代替扔東西後的勸阻活動,例如可以約定好一個「喚起媽媽關註的關鍵詞或者物品」。
比如,我和小乖約定好,只要他過來親我,我一定會放下手機和他玩——這樣,就有效的阻止了他搶我手機的令人煩躁的行為。
第六,餓了再吃。
寶寶亂扔食物,也可能是因為不太餓。作為一枚賢惠的題主,是不是在食物上花了一定功夫,還給孩子提供了不少加餐?
孩子不餓,就會開始玩食物,這也是我家的血淚經驗。
可以帶孩子出門親近大自然,在小區院子裏奔跑和探索——他餓了,自然嗷嗷吃了!
希望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