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溺愛的危害性,溺愛容易打破一個孩子適應社會的正常因果鏈。
我們正常人適應社會,都是需要透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得到自己要的東西,比如說我們要透過自我展現去得到自己要的崗位,透過付出去經營自己要的感情。
而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沒有一個自主表達需求,透過自己的行動去得到自己要的東西的過程,很容易被父母無條件滿足,那麽他們從小適應的這套邏輯,在社會上基本是行不通的。
我們小時候和父母互動的方式,很容易成為以後我們和其他人互動的模式。
比如經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就很容易覺得其他人的言論在影射否定自己,即便別人沒有這個意思。父母喜歡和孩子吵架的,這個孩子長大了也會控制不住的和別人吵架,他們溝通矛盾的方式就是吵架,沒辦法好好說話。
而被溺愛的孩子,就可能會表現出等靠要的行為,但進入社會,沒什麽人會把好東西給到一個等靠要的人,在別人眼裏這樣的人實屬於巨嬰的存在。
那麽這樣的人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就可能不太好,表現出很希望別人給自己餵飯,這明顯是有違人際關系本質的,這種期望反而很容易淪為透明人,得不到關註。
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個小社會怎麽執行,小孩子就會學到對應的適應社會的社交技能,而溺愛明顯和一個人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是不相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