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早期教育多年,一直都只跟家長們分享如何教育孩子,直到我有了孩子後,我才真正的認識和學習到了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家是女孩,目前3歲多,在教育上,我非常有自信,畢竟那麽多年經驗擺在那,套用起來得心應手,她活潑可愛、聰明伶俐,專註力強、探索力強,但唯一讓我頭疼的就是吃飯問題。
我帶她這幾年,很多時候都會擔心她的身高和體重,因為每次去體檢都是偏輕偏矮,她在同齡孩子中確實身高偏矮,每次帶出去,別人就說她好小,慢慢的也就開始焦慮了。
我試過很多的方法,比如去掉零食,只讓她吃正餐,但是她很多時候一天只能吃半碗飯,而且挑食嚴重,是完全不吃綠葉菜的,也不愛吃肉。
如果選擇餵飯,一口飯她能在嘴裏含很久都不吞,上門牙都有蛀牙了,牙醫說是含飯造成了。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開始詢問各種有經驗的專家,其中一個專家給我推薦了一本食育書籍,我受益很大,我覺得有些問題出現在我自己身上,我應該去改變。
接下來我分享下書中一些比較好的方法,希望能給同樣有困惑的寶爸寶媽們一些幫助。
一、添加輔食期,就是訓練好好吃飯、不偏食的第一步。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到6個月,或您的孩子正在6個月左右,那恭喜你,你走入了最容易解決孩子不好好吃飯的重要一步。
我們一般是在5-6個月左右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最晚不能超過8個月,因6個月以後,體內的鐵不能滿足寶寶的每日需求,所以需選擇添加鐵強化的輔食,通常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米粉。
在輔食添加時,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1、從稀到稠。
剛添加輔食時,寶寶才長牙,米粉要先盡量調稀一點,用水或奶進行稀釋,等寶寶慢慢適應了,再逐漸增加稠度,直到最後寶寶能接受成人的米飯、肉菜。
2、從細到粗。
剛添加輔食時,我們的食材都要打碎,從果汁菜汁到果泥菜泥再到果肉碎菜碎肉,這中間的過程需要寶寶不斷的練習咀嚼和吞咽,在10個月後,盡量不要再吃汁或泥類食物,12個月後,盡量吃的食物軟硬程度跟大人一樣,多給孩子咀嚼和吞咽。
不然後面很容易出現孩子含飯的情況,到時候吃肉吃菜都會容易吐出來,很難養成好好吃飯的習慣。
3、從單一到混合。
這是培養孩子不挑食的關鍵所在,很多父母發現,自己不愛吃青菜,孩子也不愛吃青菜,其實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在給孩子添加輔食時,父母無意中都買的是自己喜歡吃的菜品,給孩子添加的也大都是自己常吃的一些菜,因此孩子只接觸了這些。
在添加輔食時期,因不知道孩子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因此,每次添加輔食都應先從單一的品種添加開始,沒問題後再進行2-3種食材的混合。
為了防止孩子以後挑食,父母可以定個菜譜,每周盡量多安排種類豐富的輔食樣式給孩子吃,讓他在前期就接受各種食物的味道,防止以後出現挑食問題。
4、從少量到多量。
在添加輔食的同時,孩子也是需要喝奶的,最開始,我們的輔食放在一天一餐,且最開始的量也就一勺兩勺,再慢慢增加到半碗一碗。
寶寶習慣後,也會慢慢從一天一頓輔食增加到一天兩頓或一天三頓。
總之,父母可根據孩子的食量來逐步的增加。
二、提早鍛煉孩子自主進食的吃飯習慣。
很多孩子在吃飯時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吃飯時到處跑,需要大人端著飯在後面追;吃飯時看電視,一邊看一邊餵;吃飯時吃的非常慢,要不發呆,要不玩飯等等。
其實所有的吃飯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法就是提前培養孩子的自主進食習慣,而自主進食習慣從添加輔食時是最好的訓練時間。
在最開始添加輔食時,父母可以選擇合適的碗和勺子,讓孩子去練習,也許最開始他會弄得到處都是,但隨著逐步的練習,他的手眼協調能力越來越好,他拿勺的動作也越來越熟練,自然而然掉的飯菜也就越來越少了。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不好收拾就不讓孩子動手。
也千萬不要從小就養成餵飯的習慣,你可以拿兩個勺,一個給孩子,一個給你,這樣他又有練習的時間,你又可以餵一部份,等孩子完全熟練掌握吃飯技能了,你就可以讓他自主吃飯了。
為了讓孩子能盡快學會自主進食,父母也需要給他挑選合適的寶寶椅以及勺子、碗,並規範他的用餐習慣,每天告訴他用餐的禮儀。
同時,孩子在用餐時,大人最好也一起用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用餐的氛圍和儀式感,幫助他建立內心的秩序感,而且一家人在一起吃飯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良好情感,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愛。
三、媽媽是家庭食育的第一推動者。
很多人說,我想回家了,我想念媽媽的味道了,回家後,吃到媽媽做的飯,滿滿的幸福感。
而現在,我平時一日三餐都在公司吃,孩子也一日三餐在學校吃,周末回家我幾乎也不開火,很多時候都是讓孩子跟著我一起吃外賣,或簡單煮一點。
有時候我也在想,孩子不愛吃飯是不是跟我不太做飯有關,看了【食育】這本書後,我發現真的還有點關系。
一個喜歡做飯,對食物有研究的媽媽,她會變花樣的做出各種各樣的美食,不管是在食材的搭配上、味道上還是造型上,能滿滿的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註意。
而不太喜歡做飯的媽媽,做出來的飯菜不好看又不好吃,連自己吃都吃不下去,那孩子就更沒有食欲了。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挑食我們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不好好吃飯,應該先反思下自己做的飯菜是否在烹飪技巧上有問題,或者在孩子吃飯問題上,我們是否使用了不太恰當的方法。
所以,為了孩子,媽媽們要加油學習制作輔食,制作美味佳肴。
四、讓孩子參與美食制作的過程。
很多時候,對不愛好好吃飯的孩子來說,他們大多覺得吃飯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盡量讓孩子參與到美食制作的過程中來。
1、買菜。
菜市場是一個充滿新鮮感的地方,菜市場裏的菜琳瑯滿目,種類繁多,不僅可以讓孩子增加對各種菜品的認知,還能加強孩子的數感和自主選擇的能力。
我們可以分年齡段來進行,比如3歲前,我們就帶孩子去認識各種菜,3歲後,我們就可以讓他列選單,列出中午吃什麽菜,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然後讓孩子到菜市場後一一的尋找到正確的菜品。
到了5歲後,可以給孩子一 些錢,讓他自己安排買什麽菜,買什麽媽媽就做什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知道買什麽,每個菜多少錢,我的預算夠不夠。
這樣一弄下來,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又是自己親自選的菜,他的食欲也就大大增加了。
2、參與做飯。
做飯一直都是大人親力親為,因為廚房很多東西危險,一般不讓孩子進廚房,其實,有一些小活兒還是能夠給孩子幹的。
比如倒米、洗米、擇菜、洗菜、擦桌子、分筷子這些事情完全沒問題。
什麽時候開始幫忙最合適?一般1歲半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又是生活習慣培養的最佳階段,此時,他們非常願意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非常願意幫忙,因為獨立完成一項任務對他而言就是大大的成就感。
因此,1歲多的孩子可以讓他倒米、擇菜,2歲多的孩子可以剝豆子、剝桔子、剝香蕉、掃地、擦桌子,3歲多的孩子可以洗米、洗菜。
到了吃飯時間,爸爸媽媽一說今天的菜是寶寶剝的,是寶寶洗的,太好吃了,那孩子一想到中間有自己的功勞,自然吃起來也會格外香。
3、DIY美食。
為了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趣味性,很多時候,父母也可以想辦法買一些工具,學著DIY制作一些美食。
一般做的比較多的有壽司、紫菜包飯、披薩、蛋撻、蛋糕、麪包、餃子、漢堡、三明治等。
壽司大部份孩子是比較愛吃的,父母提前在網上買好簾子、調料、配料,再打印一些各種壽司造型的照片,然後跟著孩子一起來制作。
壽司制作時孩子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米飯,把它們均勻的放上去切開,蘸上醋、醬油或番茄醬,特別的美味。
還可以用各種的造型去按壓出不同的形狀,再用海苔、黃瓜、火腿等食材裝飾出不同的飯團造型,大大增加了孩子吃飯的興趣。
凡是孩子親手制作、親身參與做出來的食物,他們一定會吃很多,首先因為這是他們親手做的,其次因為每一個環節都在等待美食的一步步變化,最後變成期待的樣子。
養育孩子是每個媽媽都要掌握的技術活,在養娃路上,我們要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學好,也許我們做的並沒有那麽完美,但我們一直在努力讓孩子更好,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加油!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