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什麽是食育教育?

2017-12-20親子

挑食、偏食、愛剩飯、喜歡吃零食、邊看電視邊吃飯……你們家的孩子在吃飯方面存在這些問題嗎?你們是怎樣應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的呢?

我最近看了【食育:讓孩子好好吃飯的家庭教育課】這本書,有很多感觸。書的作者是一位健康管理師,對食育長期觀察,曾多次出國深造食育知識。她在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透過食育提升孩子各項能力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

一、家庭食育應從「好好吃飯」這種最基本的事情出發

孩子吃不好飯,不但身體生長受影響,大腦發育也同樣難達到理想狀態。但是如果采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就會讓孩子對吃飯更加抵觸。

父母強制孩子吃下更多的飯、講道理、哄著吃、或者吃一片蔬菜,就獎勵一顆糖果的辦法,用過幾次就會失效。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1、了解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是飯菜不合口味、還是不餓、還是身體不舒服?先找到原因,再對癥解決。

2、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感興趣,知道為什麽大家必須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帶孩子認識大自然中的食物,是好好吃飯的第一步。讓孩子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好之處,引起他們對食物的興趣和品嘗的欲望。

3、還可以帶孩子一起種菜,讓孩子感受田園的氛圍,讓他們增加對食物生長過程的了解。孩子能從中體會到食物來之不易,是靠很多人的辛苦勞作得來的,從而實作共情來達到教育孩子不要剩飯的目的。

4、讓孩子加入到廚房「工作」中來,給孩子準備安全廚具,讓他們幫著洗菜、擇菜,甚至切菜,他們都會很感興趣。還可以安排孩子擺餐具,餐後讓孩子幫忙一起收拾餐桌,讓孩子體會煙火氣息,學會熱愛生活,也可以提升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二、食育領域很廣泛,涵蓋食材、烹飪、社交、文化、藝術和科學很多部份

1、從食育了解自然

烹飪所用的食材都是自然的饋贈,本身具有強烈的自然特征。生活在城市的孩子遠離自然,會出現註意力不集中、感覺統合失調等「自然缺失癥」。

帶孩子參與采摘、陽台上種植等活動,讓孩子多接觸自然,認識菜籃裏的食物,是一種了解自然的食育方式。

2、從食物了解傳統

對不同食材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寄托著每個文化群落對於食物的想象和情感,最能讓孩子深切體會傳統文化的地方,是餐桌和廚房。

一家人圍在一張圓桌前一起勞動、彼此交流,參與有節日特色的飲食制作,孩子既接受了人文教育,又了解了民族風俗傳統。

3、從食育了解藝術

在兒童藝術敏感期讓孩子幫忙擺盤,把大人切好的熟食、糕點、水果擺成有美感的樣子,既鍛煉了他們的精細動作,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

4、從食育學會生活

中國文化中,生活的真正奧義隱藏在一餐一飯中。食育一方面教會孩子吃得更健康,另一方面教孩子學會欣賞美食。

懂得從食物中理解生活之美,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軟實力。理解生活之美,無論身在何處,從一日三餐中就能感受到幸福。

【食育】一書談到的遠不止我上面說的兩點,從如何教孩子吃第一口飯、怎樣把食物變成教具、如何建立家的儀式感、怎樣五感全開逛菜市場、安全下廚指南、餐桌禮儀、如何用食物「補腦」、怎樣提升幼升小七大能力、到怎樣設計食譜解決孩子吃飯問題等,凡是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關於食物的知識和用法,你都能在這本書裏看到。

如果你對孩子吃飯問題一籌莫展,如果你想了解食育的方法和作用,那就來翻開這本書吧。

@知乎親子 @知乎圖書 @知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