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現在脾氣怪得很,多說一句,他就會很暴躁,動不動就沖進房間把門一摔!」
「我家孩子動不動就說不想去上學了,我們都愁死了。」
這是兩個初中生家長的對話。不少家長表示,孩子進入初中、高中後,自己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樣,在孩子面前想說啥就說啥了。
12~18歲的青少年,情緒變化和行為波動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這種情緒的變化過於反常,持續時間較長,家長們就要註意了,孩子很可能正在遭遇青春期情緒障礙,如果不及時辨識和調整,很容易發展為抑郁癥、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適應障礙、強迫癥等。
情緒障礙不是簡單的「脾氣怪」
故事1
小李一向成績優異,但進入高二後,學習節奏明顯加快,加上父母忙於工作,和他缺少溝通,他的情緒也有了一些變化:常常感到悲傷、無助,有時甚至會流淚;不再參加以前喜歡的足球活動,與朋友聚會時也變得敷衍;學習成績下降,無法集中註意力,在課堂上常常發呆;總是感到疲憊,晚上卻很難入睡……
老師發現了小李的「異常」後,建議父母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咨詢,小李逐漸掌握了情緒管理技巧,並重新找回了對生活的興趣,一切又回到了正軌。
故事2
性格開朗的小王是一名初中生,有一次模擬考試他沒有考好,這讓他非常緊張。自那以後,小王的心理和身體都出現了一些變化: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產生強烈的擔憂,情緒時常低落;考試前夜,經常出現心悸、出汗、手腳發抖等癥狀;不願意與同學和朋友交流,甚至拒絕參加課堂討論、發言。這樣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父母決定帶他去醫院。
在專業醫生的建議下,小王接受了認知行為療法,並學習了一些放松技巧。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小王的焦慮癥狀明顯減輕。
故事3
最近一段時間,正在讀高中的小張情緒變化特別大,有時候表現出極度興奮,難以入睡,分享欲較強,容易沖動消費;有時又會感到絕望,不願意與人交流,學習成績也大幅下滑。這樣的情況引起了家長和老師的警惕,經過心理專家評估,小張已經有雙相情感障礙的趨勢,醫生為他制訂了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計劃。在家人的支持下,小張的情緒逐漸穩定了。
孩子脾氣和性格突然發生變化,是情緒障礙的表現。由於大家對它不夠了解,很多時候都是在孩子出現學習成績下降、跟家人或同學出現明顯的沖突行為後,才引起重視。
青春期情緒障礙是指在青春期出現的,影響情感、行為和心理健康的各種障礙。這些障礙通常會影響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學習和人際關系。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階段,情緒障礙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早期辨識和幹預至關重要。
青春期情緒障礙的主要表現
抑郁:持續悲傷或空虛感;失去興趣或快樂;精力不足,容易疲倦;出現睡眠問題,如失眠或嗜睡;自我貶低,感到無助、無用;思維緩慢或決策困難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殺的念頭或行為。
焦慮:持續過度擔憂,難以控制;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等癥狀;對特定社交情況或公共場合感到強烈恐懼(社交恐懼癥);難以集中註意力或心不在焉;逃避某些情境或活動。
雙相情感障礙:處於狂躁期時,情緒極度高漲,過度活躍,充滿自信;處於抑郁期時,情緒極度低落,感到絕望,缺乏動力。總體表現為精力過度或極度衰竭的周期性變化。
適應障礙:情緒上顯著不適應,通常與特定的生活事件有關聯,表現為焦慮、抑郁或行為問題;難以應對所經歷的壓力源,比如害怕考試、害怕上學、害怕去人多的地方等。
強迫癥狀:持續的強迫思維(如害怕汙染、害怕不整齊等);反復進行某種強迫行為(如洗手、檢查門窗等)。這些思維和行為已經幹擾正常的生活,導致情感困擾。
情緒障礙的這些顯性癥狀,早期大多是情緒問題,如果能早期辨識、早期幹預和調節,孩子就能盡早解決這些情緒問題,避免以後發展成為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精神疾病。
根據變化發現問題
孩子有了情緒問題,很多時候都是成績下滑才引起老師和家長的註意,如果是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的孩子,老師和家長可能很難發現。所以,家長更需要從平時孩子的一些變化來觀察其是否有情緒障礙問題。
1.觀察情緒變化
持續的情緒低落:持續的情緒低落可能是抑郁癥或焦慮癥的早期跡象。
情感麻木: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表現出冷漠或無動於衷。
2.關註行為變化
社交回避:避免與朋友和家人接觸,表現出孤立感。
學業表現: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或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
沖動行為:短期的壓力應對可能導致攻擊性行為或其他不當行為。
3.註意身體癥狀
身體不適:可能表現出經常性的頭痛、腹痛或疲勞,但這些癥狀沒有明顯的生理原因。
睡眠與飲食變化:是否有失眠、嗜睡或飲食習慣改變,如食欲突然增加或減少。
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障礙
應對青春期情緒障礙,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
1.認識和接受情感
正視情緒:家長要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感受,無論是悲傷、焦慮還是憤怒,都是正常的。
情感表達:教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感,可以透過寫日記、進行藝術創作或與信任的人交談來表達。
2.學習應對技巧
情緒調節技巧:教孩子深呼吸、冥想、正念等放松技巧,以幫助他們在情緒「上頭」時平靜下來。
積極地自我對話:鼓勵孩子用積極的方式與自己對話,建立自信,避免負面自我評價。
3.尋求專業幫助
心理輔導:鼓勵孩子尋求心理醫生或輔導員的支持,專業人員可以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和治療。
參加支持小組: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小組,分享經驗並獲得同齡人的支持。
4.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規律作息:確保孩子有足夠的睡眠,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
均衡飲食與運動:鼓勵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進行適度的室外運動,以增強體質和情緒穩定性。
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
家長還要註意以下幾點:
1.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積極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隨意打斷或評判,用真誠的態度來加強溝通。
2.提供情感支持:家長時常表達對孩子的關愛和支持,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與安全感,還要密切關註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變化,及時給予幫助。
3.教育與引導:家長要持續學習有關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知識,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家長要以身作則,展示健康的情感應對方式,教會孩子積極地面對壓力和挑戰。
4.尋求外部幫助:孩子出現情緒障礙,必要時,家長要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或咨詢師,尋求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來源:學生健康報
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 蔣莉君 黃頤
策劃:張燦燦
編輯:穆薪宇 李君 楊真宇
校對:馬楊
稽核:管仲瑤 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存取yuanben.io查詢【487G1CZ9】獲取授權
繼續滑動看下一個輕觸閱讀原文
健康報向上滑動看下一個
原標題:【孩子暴躁易怒,當心青春期情緒障礙】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