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我家孩子患上了多動癥,該怎麽辦?

2021-12-24親子

假如你身處下列場景中:

孩子不到2歲,不願意睡午覺,晚上很晚才上床,早上六七點就起床,而是總是叮叮咣忙個不停,隨意擺弄家裏的東西,稍不留神就跑到大街上去。只要他在家,身邊就得有人時刻看管他,以免他破壞家具,威脅到家裏兄弟姐妹或寵物的安全。

你對他做出要求或命令,他會極力反抗,就連最平常的小事都要演變成不斷上升的家庭鬥爭。好不容易熬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更大的麻煩來了,他坐不住,不好好吃飯,不聽老師的話,經常恐嚇幼稚園的小朋友,有時候甚至被請到教室一角。

這絕不是開玩笑,有著這些沖動或多動行為的孩子可以讓一個完整的家庭生活,陷入到一連串永無止境的「危機」中。

遇到這樣的狀況,你該怎麽辦?

這正是【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關註的群體現象,一群患有ADHD的孩子們。

【註意缺陷多動障礙】考察群體集中在美國,作者是史帝芬·P.欣肖和凱瑟琳·埃利森,是該領域的一流專家和學者,他們把豐富的個人經歷和職業經歷帶入這部作品,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對於國人不具有普遍參考性。

但是,我想說的是,世界的變動帶來的情感和感受方式的變化,雖然各個國家各個族群可能在ADHD診斷測試和治療方法有所不同,但不應遺忘的是,我們仍然身處「現代」,即便在已然鋪展的全球化、後現代之中,沖破階級、性別、種族等界限,或許對ADHD的認知仍有共通的地方,仍有可供探討的空間。

不要給ADHD患兒貼標簽

患有ADHD的兒童通常會被家長、老師和朋友貼上「麻煩制造者」、「問題兒童」、「多動癥」、「躁動狂」的標簽,久而久之,連他們自己也相信了,從而強化孩子最壞的本能,無意識中也強化了這種刻板印象,甚至變成巨大的鴻溝。

當我們說ADHD的孩子是問題兒童時,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於多元狀態的不接納。

本身一個幾歲的孩子正處在內心尋求安全感、力量感、成就感的階段,其身體素質和語言能力相互同步的程度就參差不齊。很多ADHD孩子的表現也是遵循身心發展規律的外顯現象,比如搗亂、愛玩、坐不住,這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接納的。

在ADHD的孩子身上,他們總是發各種奇怪的訊號,也許只是渴望被看見;他們總是搶著說話,也許只是害怕被忘記;他們總是坐不住,也許只是不想錯過身邊溫暖的瞬間……

面對這些星星般的孩子,你怎麽能不希望給他們創造和守護一個空間,一個接納和成全的空間,一個免於貼標簽、批判和傷害的空間,一個愛的空間?

然而,接納也是有底線的。一些ADHD患兒的淘氣行為確實會造成大麻煩,這就需要扮演教育者角色的父母或老師把握尺度,及時幹預,把住制造麻煩的底線。而這些底線,正是生成孩子說出「停止」的基石。

對待ADHD患兒,要積極幹預

教育中最美的部份,莫過於相信和尊重。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宇宙之子,都是帶著宇宙任務而來,即使是ADHD患兒,他也在為這個美麗新世界的盡善盡美,做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努力。

對於ADHD患兒,我們要積極幹預和引導,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和安全感,用欣賞和尊重陪伴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要忽視,及時診斷並治療

疏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發現並帶孩子進行ADHD診斷是非常不容易的。雖然有些專家聲稱在患兒兩歲時就能診斷出ADHD,但事實上直到孩子4歲,才有可能明確區分ADHD行為和正常兒童發育過程中的區別。

不過,目前根據行業標準也設定了一個孩子可以被合理診斷的年齡,那就是:學前班最需要集中註意力自我控制的時候。

假如你的孩子正好處在這個年齡,同時出現了語言表達上的問題,健忘,無法聽從指令,不能集中註意力聽故事或玩耍,或者出現了早期課前閱讀障礙,那麽,也許這正是孩子患有ADHD的首要標誌,你需要帶孩子去正規機構診斷了。

如果孩子被診斷出ADHD並及時治療的話,惡化的概率是可以徹底減少的,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在適當的幫助和支持下,最終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相反,如果不治療,很多孩子將難以完成作業、失去朋友,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糟糕的青春期,災難性的生活……他們日後面臨的可不僅僅是這些。

當然,改變的發生需要平淡日常的「溶解」,這種溶解是生命歷程中復雜因素的交織和反應,需要時間,更需要持久的耐心和堅持。

以一顆真誠平常的心對待ADHD患兒,以一顆微風輕輕浮動的心對待ADHD患兒。不急,不躁,不執。

不要有敵意,哪怕充滿挫敗感

教養ADHD患兒,可能是一個充滿挫敗感的過程,跌跌撞撞,還會走很多彎路。

作者指出有ADHD癥狀的孩子會導致父母的教養帶有敵意,極有可能因缺乏耐心且反應過激。反過來,這種敵意會加大孩子ADHD相關癥狀的風險和嚴重程度。

一個內建困難型氣質的孩子很可能挫敗一個溫柔的成年人。

父母情緒反應越大,孩子的行為可能越糟糕。更極端的是,孩子極度的反應和過度的反抗,可能會導致父母完全放棄教養或采取更嚴厲的懲罰措施,或者二者交替迴圈,最終使孩子情況更糟糕。

ADHD的孩子確實會讓父母煩惱,但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天賦也讓人驚嘆。精神病科醫師愛德華·哈洛韋爾就將ADHD描述成一種非常難以掌握的天賦,但是這種天賦需要大量的管理和支持。

例如美國遊泳運動員菲爾普斯在9歲時候被診斷患有註意缺陷障礙,但他有著非凡的體力,在媽媽的支持和專業教練的訓練下,菲爾普斯14歲就打破了20歲年齡組200米蝶泳的紀錄,之後運動生涯直線上升,至此,他獲得了22枚奧運獎牌,其中有18枚金牌,成為奧運歷史上獲得獎牌及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這表明,無論ADHD患者在哪裏完成學習、工作或生活,他們都可能需要他人多多理解會和支持。正如作者所倡導的那樣:環境不但可以使這種疾病變成天賦,也有可能帶來沖突和失望,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孩子,就是我們經過一番努力種下的一顆種子,決定他未來成長的,是他自己,但是,父母作為教育者,需要為這顆種子的發育和生長創造更適合的環境,並且讓自己也成為生長環境的一部份,最終是種子和環境共同決定了他長大後的樣子,這是一個需要透過時間來完成的過程。

以獎勵為基礎進行行為治療

患有ADHD疾病,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行為治療同樣扮演著積極作用。在【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一書中,作者列舉了6種行為治療方法。

① 直接權變管理

針對急性癥狀的患兒可以采取直接權變管理,這是一種強度特別大的行為矯正方式,實施場所通常是教室、夏令營或住院部。為了及時強化患兒進步會設計各種方法,哪怕孩子進步一點點,也會給予激勵,並以此為起點,逐漸進步。

② 家長管理

簡單來說,就是給家長們上培訓課,教家長如何在善於挑戰各種底線和擊中家長要害的孩子面前保持理智,目前比較專業化的培訓形式是--親子互動治療,主要為2-7歲患兒的父母提供強化指導。

③ 家校聯合治療

說服ADHD孩子的老師加入到治療中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現在的老師面對擁擠的課堂、較低的薪金,以及不斷提供學生成績的指標考核,還有疲於應對ADHD孩子制造的各種麻煩,因此,這樣的團隊合作真的很難。

④ 參加社交技能小組

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不少關於ADHD患兒的社交小組和機構,目的是幫助他們表現得更好,與同齡人融洽相處。但是,作者卻建議家長們擦亮眼睛,謹慎對待,檢查組織者的背景資質之後再決定。

⑤ 組織性訓練

紐約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阿比科夫發現,組織性行為訓練對3-5年級的ADHD患兒非常有效。訓練內容包括各個方面,整理書桌、書包到時間管理等,重點強調了家庭作業管理,包括記錄家庭作業內容、收拾完成家庭作業需要完成的試卷和書籍,估計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確定各項作業完成的順序和檢查是否認真等。

⑥ 認知-行為治療

這種一對一治療方法對青春後期的孩子比較有效,治療師主要幫助患者認識到情感、思維和行為之間的聯系,逐漸改變那些有害的行為模式。

以上6種行為治療方法關註的是孩子在日常家庭和學校生活中與他人的互動關系,而學校和家庭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大學習場所。

我們經常強調孩子是學習者,家長和老師是輸出者。其實家長和老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用心去學習,親子互動、師生互動就是沒有生命力的,是幹癟枯燥的,是沒有心與心的共鳴的。

其實,我們對ADHD患兒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好動、註意力不集中、有暴力傾向的層面,讀了【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之後才發現,原來ADHD典型癥狀有兩組,每組癥狀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了解了ADHD發病原因竟然也有家族遺傳,知道了ADHD的影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演變,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除了科普藥物治療的利與弊,還詳細介紹了藥物治療的有效替代方式——行為治療法。

如果恰好你的孩子是ADHD患兒,如果你也是一個關心孩子、關心教育的人,一個愛思考、關註教養的人,抑或是一個教育外行,都可以翻開這本牛津科普讀本【註意缺陷多動障礙】。

想必我們都剝過洋蔥,洋蔥總是一片一片相互緊緊地包裹著,剝了一片又一片,似乎怎麽也剝不到頭。而且,在剝洋蔥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辛辣的氣味,會讓你忍不住涕泗橫流,考驗著你繼續剝下去的勇氣。

面對孩子的教養,就像剝洋蔥,層層剖析,不斷反思,時常拷問,偶爾會沮喪,但也應越來越勇敢。以前,我們紅著眼睛剝過洋蔥,以後,可能還會繼續,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應該被放棄,哪怕他是有點特別的ADHD患兒。